愛在昌都 情暖雪域--天津--地方--首頁

2019年7月,天津第九批援藏專技幹部孫彥輝帶著一份對援藏事業的執著,來到了雪域高原昌都,開啟了他的農業幫扶生涯。

作為昌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一名技術人員,進藏伊始,孫彥輝克服了經常性高海拔下鄉的高原反應,克服了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迅速調整,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工作角色的轉變。入藏以來,他走了五個縣多個鄉開展農業生產情況調研與技術培訓。

“來到昌都感受更多的是,走同樣的路需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做同樣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準備。”孫彥輝說。

援藏“苦”,但孫彥輝不這麼想,他始終堅持“艱苦不降標準,缺氧不缺精神”的信條。

如何在農業推廣上多做點事,讓老百姓富起來,是孫彥輝思考最多的問題。

西藏有句諺語:那曲最高,阿里最遠,昌都最險。昌都位於橫斷山脈,山高谷深,地質條件極其複雜。

孫彥輝進藏剛一週,正逢受援單位昌都農推總站下縣開展調研的時間,單位領導讓他適應一週再下縣開展工作,但是孫彥輝說,自己作為農推站的一名技術人員援藏僅有一年半年的時間,要用好每一天幫助昌都農業發展多做些事情。他克服高原反應,面對山高路陡帶來的交通風險,甚至面對落石、泥石流、雪天路滑的生死考驗,先後深入察雅縣、江達縣、貢覺縣、芒康縣、卡若區等開展農業生產情況調研,瞭解種植結構和農業生產中出現的技術問題。走訪單位對口幫扶村貢覺縣哈加鄉嘎空、普孜、果布、曲卡四個對口幫扶村,瞭解33戶建檔立卡戶情況。就像孫彥輝說的:“不要小看了這些鄉,西藏地域遼闊,村與村、鄉與鄉的距離比內地一些縣城之間的距離還大。”

孫彥輝在田間開展農業生產情況調研。天津援藏工作隊供圖

雖然高原地帶能種青稞,但昌都農業發展緩慢,對鄉下的老百姓來說能吃上青菜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孫彥輝想的最多的是讓昌都百姓吃上自產蔬菜。

孫彥輝強忍著高原反應,開始往昌都的田間地頭跑,他手把手地教農民種糧食、蔬菜。在孫彥輝的努力下,一些鄉里的種植狀況有了明顯改善。期間,他積極協調天津邯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宏程種業捐贈白蘿蔔、小白菜、芹菜種子3000餘袋。引進實施農業新品種黃瓜、辣椒、西紅柿品種8個。他說:“我們來援藏,不是當過客,更不是來‘鍍金’的,一年半的時間太短,一定要只爭朝夕,切實讓這裡發生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

津南區農技中心捐贈“植保防治無人機”2架。天津援藏工作隊供圖

孫彥輝在調研走訪的過程中發現,昌都現有農作物耕地面積73萬餘畝,因山高谷深,地形、地貌複雜,農業植保工作嚴峻,在農忙時農民打藥成為難題。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以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是農業技術的重點。孫彥輝又相繼考察了昌都市20個田間肥效試驗點實驗開展情況並進行田間測產工作。考查有機肥試驗和商品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驗點情況;開展一二級種子田監管與檢查工作,青稞高產創建項目驗收,並結合檢查種子田指導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工作。指導草地貪夜蛾、黏蟲、西藏飛蝗防治工作,並根據防治工作需要積極協調天津津南區農技中心捐贈“植保防治無人機”2架,價值25萬元。植保無人機來到昌都,解決了打藥難的問題,為保障昌都農業生產安全,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孫彥輝在捐贈現場興奮地說:“植保無人機將會助力昌都農業生產,提高科技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此外,孫彥輝多次協調津南區農業企業來昌都考察合作,與天津金谷集團合作的芒康特色辣椒產業化項目正在有序開展,今年還將開展品種的引進試驗工作。

天津市開發區慈善協會為貢覺縣阿旺鄉中心小學捐贈棉服。天津援藏工作隊供圖

在專業技術幫扶之外,孫彥輝利用春節休假時間,積極聯繫走訪浙商總會、天津開發區慈善協會、津南區紅十字協會、津南區團委、各工業園區企業等50餘家單位。根據貢覺縣阿加鄉幫扶村需求在津南區農技服務中心、天津金谷集團、津南區團委為對口幫扶村募集衣物400餘件,書包、運動鞋、文具鞋子30雙套。協調天津市開發區慈善協會為貢覺縣阿旺鄉中心小學捐贈價值20萬元棉服發放到貢覺縣阿旺鄉150名貧困生手中。

孫彥輝說:“籌集社會捐贈是助力脫貧攻堅對口幫扶的一項重要內容,就算跑的路再多,再辛苦心裡也是甜甜的,希望這些物資能給西藏略有寒意的春天帶來絲絲暖意,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天津人民援藏工作的真情實意。”

每當援藏工作隊的援友們看到他被曬得黑黝黝的皮膚,就知道孫彥輝又去下鄉了;看到他每天電話不斷時,就知道孫彥輝又在聯繫物資了;看到他說起話來談笑風生時,就知道孫彥輝又有新的幫扶思路了……孫彥輝用他的專業、智慧和熱情搭建起了津昌援助的友誼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