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粉大军应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共享平台福利

今日头条最近动作频频,先是简化了注册流程,并取消了新手期。再来是下线了头条号指数这一评判账号价值的核心标准。连原创标签开通的条件也从原先的2000粉丝,变成现在的5000粉丝。这一明显的动作,让任何人都能看出,头条在践行“智能社交”的战略,即粉丝才是核心。为响应这一号召,大家不可避免的用各种方式互粉、涨粉,不少大V账号也甘愿带着大家“开车”,最明显的莫过于杜子建了。

互粉大军应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共享平台福利

互粉、回粉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有用,很多人的粉丝量更是得到了倍增,而且就平台来说,这也增加了用户的活跃度。但是,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了有针对性的互粉。什么意思?就是大家要找到真正对自己内容感兴趣的粉丝。因为只有和你趣味相投的粉丝才会主动为你的作品点赞、转发,进而让你的流量变现。而且,据说头条的推荐机制也发生了变革,就是作品会第一时间推荐给粉丝,只有粉丝喜欢你的作品,才会加大推荐量,这也就是我们现在不能放弃内容垂直度的原因。

互粉大军应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共享平台福利

大家应该趁现在全平台还处在涨粉活跃期,先找到一批对自己内容感兴趣的种子粉丝,而且必须是活跃的粉丝。怎么做?抱团取暖呗。比如小编一直发科技领域里的文章,那么在每次发文最后,或在评论里留下互粉等信息,有涨粉需求的科技类作者看到后就有可能粉你,当然这只是第一步。

互粉大军应该抱团取暖,形成规模效应,共享平台福利

只有同类粉丝还不够,因为不去运营粉丝,难免最后都沦为僵尸粉,所以一定要与粉丝形成互动。就拿同类作者来说,大家定期或不定期的相互转发作品,不但能增长作品阅读数据带来新的粉丝,还能增加互动形成社群,这对大家都是互惠互利的事。以前我只关心自己文章的阅读数据,相信有很多作者都是这样,现在已经不能再这么做了,只有抱团才能获得质的提升。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粉,也欢迎私信建群,我们一起涨粉,上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