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1977年,21歲的薰妮演唱了《每當變幻時》,多年過去,她感嘆道,人生並非“一半樂事一半令人流淚”,而是苦多樂少。

夢如人生,試問誰能料;每見夕陽,便知時光去。不成想歌中所唱,卻是歌者經歷。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一)

薰妮本名王薰妮,一般說法出生於1952年,但據資深歌迷考證,實為1956年。你要問我相信哪個,我寧可相信後者,畢竟現在很多說法以訛傳訛,不足為憑——包括我寫的這些,當個樂趣看看即可,經不起推敲。

薰妮是個苦命孩子,父母很早離異,她跟隨父親生活,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十五六歲便輟學在遊樂場、酒吧等地唱歌。這番磨鍊,一來提升了她的歌技,二來她以花季年華演唱《每當變幻時》《故鄉的雨》等悲歌時,能結合自身經歷演繹出那份滄桑感,同時她的“歌女”身份,也讓聽眾信服。

至於薰妮是如何出道的,礙於缺少資料,不得而知。大概她在歌廳唱了四五年,積累一定名氣,又或許參加了電視臺的節目,表現搶眼,總之被永恆唱片看中,簽約旗下,並於1977年,給她和歌手兼DJ馮偉棠製作了一張合輯《每當變幻時·飄零夢》。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每當變幻時·飄零夢》合輯

這張唱片共收錄12首歌曲,薰妮唱了包括《每當變幻時》在內的5首半,半首為與馮偉棠的對唱(《飲杯飲杯飲杯勝》)。

《每當變幻時》的原曲,是日本作曲家古賀政男40年代為電影《莎韻之鐘》所創作的主題曲,因為該電影是臺灣日據時期拍攝的美化“皇民化”的片子,故光復後很快被人遺忘。約60年代初,周藍萍根據《莎韻之鐘》填詞而成《月光小夜曲》,傳唱至今。這也造成了一個謬誤,不少人以為此歌的詞曲皆為周藍萍。

1977年,開始填詞僅一年多的盧國沾,寫就《每當變幻時》,可謂技驚四座。盧大俠的詞,一向帶有強烈的個人感情色彩,被人評為“以歌詞寫自傳”,彼時他二十八九歲,即將而立,在TVB待了多年一事無成,心中不免唏噓,感嘆時光飛逝,韶華不再,便將這些,化入詞中。又表明,人生充滿變幻,現在的頑石,他朝有可能成為翡翠,暗含求新求變的決心。果然,不久盧國沾離開TVB,去了佳視,後轉麗的,開闢了另一番事業。

當然,表面上,這是一首描述情侶間難以捉摸的作品,很符合大眾對感情的認識,所以當薰妮在《歡樂今宵》第一次演唱此歌時,優美的旋律,包蘊哲理的歌詞,加上她富有韻味的聲調,令所有人聞之即醉。其後慢慢細品,說情感其實是講人生,道聚散實際是話無常,百般滋味盡在其中,因而更為喜愛。

如此,《每當變幻時》引起轟動,帶動《每當變幻時·飄零夢》銷量達到金唱片。而薰妮則和露雲娜、張國榮、邢詩韻一同被評為1977年度新人銀星獎。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薰妮和陳百強、林志美

永恆靠《每當變幻時·飄零夢》掙了不少,但不滿足,將資源吃幹榨盡才是商家本色,他們於1978年仍以《每當變幻時》為題,甚至封面照片也沒換,單獨給薰妮出了一張大碟,務必再刮一筆。這一典型圈錢行為,人們依然受落,銷量再上層樓,直衝白金,大賣25萬張。哎,怪只怪《每當變幻時》太好聽了。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首張個人大碟《每當變幻時》

永恆賺了個缽滿盆滿,有點不好意思,當年他們還給薰妮製作了一張《又見別離愁》,減輕炒冷飯“愧疚”,結果這張專輯又賣到白金,永恆只能雙手一攤:“對唔住。”

由於《每當變幻時》太成功了,《又見別離愁》全碟11首歌曲的詞,均由“福星”盧國沾負責。可是“量多未必質優”,碟內沒有一首歌再取得《每當變幻時》的成績。

經過連番合作,薰妮和盧國沾成了朋友,就連盧太太也很疼愛她,知道她愛喝“波打酒”,經常打電話:“來我家喝波打酒呀,特意給你買的。”至於薰妮為何愛喝“波打酒”?只因她聽說喝了可令眼睛明亮。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1978年,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獎舉行,《每當變幻時》毫無意外入選,並且以6009票,排名第五,力壓許冠傑(入選歌曲《賣身契》,得票5371票)、鄧麗君(入選歌曲《小村之戀》,得票3502票)等高手。

值得一提的是,獲得6629票、排名第一的《明日話今天》(甄妮演唱),也是盧國沾的詞,歌中依然是變遷主題,可見,當時他的內心確實夠掙扎。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第一屆十大中文金曲獎,後排左二為薰妮

(二)

1979年,薰妮演唱了另一首經典歌曲——《故鄉的雨》。

《故鄉的雨》原曲同樣來自日本,但比之《莎韻之鐘》有名氣多了,正是1977年誕生的《北國之春》。此歌風靡一時,自然引起港臺音樂人注意,1979年,便有國語、粵語三個版本同時推出。國語版為余天的《榕樹下》和鄧麗君的《我和你》,粵語版為薰妮的《故鄉的雨》。

《故鄉的雨》,由鄭國江填詞,盡述懷想父母、思念故鄉之情,聽來令人落淚。香港本就移民極多,社會瀰漫遊子情懷,不管是抗日時期,還是五六十年代,也不管是北邊來的,還是準備西去的,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段親人分離、背井離鄉的故事,因此,這首直抒胸臆兼顧撫慰人心的歌,得以受到歡迎,廣為流傳。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故鄉的雨》專輯

憑藉《每當變幻時》和《故鄉的雨》,薰妮人氣迅速躥升,一舉榮獲十大歌星獎,風頭之勁,無人可及。她灌唱片、演電視劇(《論盡天堂》)、演電影(洪金寶導演《身不由己》,1980)、做主持,忙的不亦樂乎。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電視劇造型

但是,正當薰妮炙手可熱之際,1981年,她卻暫別歌壇,赴日留學。

這個舉動,擺在明面上的說法,是為了提升自己,她要去東京音樂學院福岡分校,學習發聲、樂理、舞蹈等,補齊短板,擴充實力。

然則背後,該決定也有些許無奈的成分。所謂人紅是非多,薰妮大紅大紫的同時,招來各種明槍暗箭,讓她不堪其擾。如和鄭少秋照了張照片,便被瘋傳兩人有一腿,沈殿霞差點提刀來見;如甄妮莫名其妙地要告她,嫌她亂說電視劇《奮鬥》歌曲是其唱的;更嚴重的,她乘著年輕貌美拍攝了一輯比基尼,竟被道德人士指責有傷風化,還被媒體罵為“狐狸精”……

面對這些,你說薰妮能不心煩嗎?得,惹不起咱就躲躲吧,日本深造去也。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薰妮在日本學了兩年,直到1983年返港,TVB特意製作了《分離又見薰妮》來迎接她。

日本之行成了一道分水嶺,薰妮美貌依然,歌聲依然,可自此,她再不紅了。時代變化,新人取代了舊人;現代流行曲盛行,小調歌曲失去了市場;大公司佔盡資源,小廠牌難有發展;歌路狹窄,離情傷怨與人生哲理,不敵情情愛愛……這些,都是薰妮失勢原因。不過在薰妮的認識裡,她的星途受挫,主要由於某女歌手所“害”——非時代、聽眾拋棄,而是遭“奸人所害”,人啊,總要找個能接受的理由來安慰自己。

1988年,意興闌珊的薰妮,和一位金融界人士結了婚,移民加拿大。

歌壇失意,讓薰妮對這段婚姻抱有極大希望,她親自設計結婚禮服並親手縫製頭紗,盡顯甜蜜愛意。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自己設計的婚紗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自己設計的婚紗

可惜,她的美夢在8年後無情破滅。

薰妮的丈夫愛喝酒,屬於一喝就醉、一醉就打老婆、罵娃娃那種。為此,薰妮曾多次被打,有次甚至被整個拎起撞牆30幾下,遍體鱗傷。

這種日子自然無法過下去,1997年,兩人離婚,一子一女跟隨丈夫。那段時間,薰妮居無定所,只能拿著皮箱在朋友家到處寄居,十分悽慘。期間,有男士向她表達“照顧”之意,她予以拒絕,事後心內感嘆,作詩一首:“寄居何必談風月,冷心羞讓熱愛煎。說情話愛本閒事,傷心無奈怎堪言。”

是呀,生活容易把人逼成“詩人”。每當夜深人靜,薰妮憶及往事,頓感上蒼作弄,唯將心情收拾,置於酒內,一飲而盡,然後鼓勵自己,忘卻得失,樂安天命,做一逍遙快樂自由人。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話雖如此,可傷心難過依舊,由於情緒總是低落,她被診斷為初期抑鬱症,治療方法是多參加活動,做自己喜歡的事。自己喜歡的事不就是唱歌嗎?因此,2005年,她決定復出,當年,先在多倫多開了場“薰妮輕唱淺談慈善夜”演唱會熱身,次年,回到香港參與了“我們的世紀金曲”演唱會。

復出之舉,薰妮不僅是為了治病,也是為了還債。她的日本籍姐夫得了癌症,姐姐不想放棄,薰妮便幫忙問朋友借錢醫治,導致欠債百萬,她唯有努力工作還錢——離婚後的薰妮,一度在加拿大靠賣自己設計的耳環首飾生活,銷售不錯,可終究杯水車薪。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薰妮和DJ車淑梅

2007年底,也即“我們的世紀金曲”演唱會結束不久,薰妮檢查出子宮瘤,做了切割手術。

2008年,一天薰妮不慎弄傷了手腳,傷口總是痛,一直不見痊癒,找了醫生,確診為紅斑狼瘡,是子宮瘤手術輸血染上的。這個病很麻煩,她臉上有時遍佈小瘡,奇癢難忍卻不能去抓,否則抓破了流膿,還無法見光,要等到太陽下山才能出來,但燈光照久了也會有事。更痛苦的是,該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她能做的,就是慢慢忍受。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一劫接著一劫,薰妮無可奈何,只好誠心向佛,祈禱以後磨難少點。

薰妮是個善良的人,有雀鳥在她家築巢生蛋,她會欣喜不已,時刻關注,尤其信佛後,她嚴守規矩,近乎迂腐,就連蚊子也戒殺生,反而拿西瓜給它們吃,口中唸叨:“你不要去吸人家的血,會給拍死的, 你去吃西瓜吧。”

這樣一個人,卻飽受折磨,實在叫人不平。

不過,靜心想想: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恆,波浪起跌,當然有幸有不幸。人生無常,變幻莫測,誰也無法逃脫。

就如2001年,在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所舉辦的CASH金帆音樂獎上,盧國沾獲得“音樂成就大獎”,薰妮用《每當變幻時》予以致敬,她在臺上,看著已半身不遂多年的盧國沾,不由感慨萬千:“我到今日再唱這首歌,自己已經是離婚婦人,而盧國沾又坐著輪椅,回首過往,真是歌如人生!”

確實,她用自己的人生,來演繹了《每當變幻時》。


香江群音之每當變幻•薰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