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立冬吃餃子,是很多地方的習俗。

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天天氣寒冷,吃得營養豐富些,補充熱量,更能禦寒。

餃子,皮兒是用麵粉做的,麵粉在性質上屬熱性;餡可以用各種不同的食物搭配,大多數都含有肉、蛋,性質也大多偏溫熱,所以,立冬吃餃子,可以驅寒暖身。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冬天為什麼不適合吃韭菜

餃子餡用的材料五花八門,但要說到最普遍的,恐怕要數韭菜,不管是配肉還是蛋,味道都非常鮮美。我最愛的餃子餡,也是韭菜。

但是,立冬的餃子,卻不適合加韭菜。

韭菜味辛,性溫,有生髮之性。春天的韭菜是最嫩最鮮的,“初春早韭,秋末晚菘”曾被古人認為是最鮮美的味道。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春天也是最適合吃韭菜的,因為春天主陽氣生髮,有升散作用的韭菜,正合時宜。

然而,冬天是主藏的,要往裡收藏,不宜過度往外宣洩。韭菜的升散,正好違背了冬天的規律。

冬天是個“攢錢”的季節,如果冬天經常吃這些辛散的食物,相當於揮霍金錢,來年春天真正要花錢時,就沒錢可花了。所以,冬天要進補,要收藏。

冬天包餃子,適合用什麼作餡呢?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1、大白菜

白菜餃子也是非常有名的,除夕夜的餃子,很多地方就喜歡用白菜作餡,取“百財”的美好寓意。

其實,白菜不只是有好寓意,更有好作用。

秋末和冬天的白菜味道特別鮮美,“秋末晚菘”裡的“菘”,指的就是白菜,秋末晚菘,指的就是深秋初冬,被霜打過的白菜,味道非常鮮美,清甜爽口。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從作用上說,白菜通利腸胃,生津解渴,消食下氣。冬天進補,補品吃得多,肉吃得多,用白菜搭配肉來吃,能幫助肉更好的消化,不宜導致腸胃積滯。冬天燥,白菜又能生津解渴,確實是冬天大自然饋贈的佳品。

白菜醃製之後更利腸胃。東北的酸菜,就是用大白菜醃製的。中醫認為,凡是經過發酵的製品,幾乎都有利於消化。大白菜製成酸菜,開胃又消食。

酸菜肉餡的餃子,味道鮮美,又不膩人。我特別喜歡吃東北的酸菜餃子,能比別的餡多吃幾個呢。這就是酸菜助消化的功勞吧。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2、黑木耳

黑木耳被稱為“清道夫”,可以清理血管和胃腸道的垃圾。東北特有的秋木耳,是一種特殊的黑木耳,一年只有一季,秋天收穫,所以叫“秋木耳”。它生長週期長,營養價值高,所含的膠質非常豐富。

這些膠質,就像膠水一樣,可以吸附腸道里的異物,比如不小心吃進來的木屑、金屬碎屑、毛髮、其它異物等,它能把它們粘住,裹成一團,排出體外。所以,理髮師、粉刷匠、修路工人、礦工等,很適合常吃木耳。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秋木耳裡的膠質,還能把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粘”住,不讓腸道吸收,這樣,就能減少脂肪、膽固醇的吸收,對肥胖、血脂高、膽固醇高的人群非常友好。

秋木耳膠質還有個特性,吸水膨脹性很好,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排便的順暢。

秋木耳肉質厚,口感Q彈,涼拌、炒菜、燉燜、煲湯都好吃,用來拌餡,也別具風味。我媽最喜歡用的包子餡之一,就是秋木耳肉餡,每次包的包子,都會被我們一搶而空。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3、調料

調餃子餡的調料也有講究,除了常規的鹽、油、生抽外,還有兩個調餡的小技巧,不僅能增加餃子餡的風味,更能開胃醒脾、消食化滯。

  • 花椒水

鍋裡倒入大半碗水,撒入一小把花椒,微煮3-5分鐘。調餡時,分幾次將花椒水加入餡料中,不斷攪拌。花椒既能去除肉的腥味,又有燥溼化痰的作用,調出來的肉餡,吃起來鮮而不膩,而且不易生痰溼。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 十三香

十三香、五香粉以及各種調餡料,成分都是一些傳統的香辛料,如八角、小茴香、桂皮、高良薑、丁香、白芷、豆蔻、砂仁、草果、胡椒、陳皮、山奈等。別小看這些香料,它們可都是中藥哦,作用幾乎都集中於脾胃,大多有開胃醒脾、燥溼化痰、消食化積的作用。

脾胃不好的人去看中醫,藥方中可能就會出現這些香辛料。比如,藿香正氣液裡就含有陳皮、白芷;香砂養胃丸裡含有砂仁、陳皮、豆蔻。

調餡時,加入少許十三香粉或其它的香料粉,不僅香味更濃郁,還能消食解膩,這樣的餃子更好消化。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黑木耳肉餡餃子

  • 和麵

材料:麵粉270g,四神湯粉30g,雞蛋1個,鹽少許,水約150g。

麵粉和四神湯粉混合均勻,打入1個蛋清,加入少許鹽,慢慢加水,並用筷子攪拌,將麵粉攪成面絮。

用手將面絮揉搓成團,一直揉到麵糰光滑,蓋上蓋子或紗布,餳30分鐘。

加入蛋清和少許鹽,可以增加餃子皮的彈性,吃起來更筋道。

四神湯由茯苓、蓮子、芡實、薏仁組成,是乾隆下江南時留下的健脾祛溼的食譜。把四神湯打成粉,摻到麵粉中,做成餃子皮,吃起來更養胃。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 調餡

材料:豬肉250g,秋木耳10g,幹香菇10朵,胡蘿蔔一小截。

調料:鹽,生抽,蠔油,花椒,十三香,芝麻油。

秋木耳和幹香菇提前泡發。

豬肉洗淨,切小塊,放到絞肉機裡絞成肉末。

泡好的秋木耳、香菇,放到絞肉機裡,胡蘿蔔去皮、切小塊,也放到絞肉機裡,將三種食材絞碎。

將煮好的花椒水,少量多次加入到肉餡中,並不斷沿同一個方向攪拌,攪到肉餡看起來軟軟粘粘的。

將肉餡和木耳、香菇、胡蘿蔔混合,再加入適量鹽、生抽、蠔油、芝麻油、十三香,攪拌均勻。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 包餃子

將餳好的麵糰取出,揉成幾個細長條,再揪成小劑子,壓扁,用擀麵杖擀成餃子皮,包入調好的餡料即可,形狀不限。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 煮餃子

包好的餃子,可蒸可煮可煎。相比而言,水煮餃子,更容易消化,尤其是煮餃子的湯要留下,吃完餃子再喝一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可以促進消化。

還可以像煮餛飩一樣,先在碗裡放一點蔥花、香菜末、榨菜絲、紫菜、蝦皮,等餃子煮好了,把餃子盛到碗裡,再淋上餃子湯,撒上少許白胡椒粉,滴幾滴香油,鮮香味美的餃子上桌啦。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吃餃子

吃餃子可以不用蘸料,也可以有蘸料。常用的蘸料有醋、醬油、蒜末、辣椒油等。

蒜雖然會給我們帶來不太好的口氣,但如果不是服務行業,不需要接觸外人,吃餃子時建議加點蒜,可以幫助消化。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胡蒜,其氣燻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溼,辟邪惡,消癰腫,化積肉食,此其功也。”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清·汪紱在《醫林纂要》中說它能“消肉食”;清·趙其光在《本草求原》中說它能“消谷化肉”;清·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它能“消谷化食”。

終於知道,為什麼北方很多人,喜歡一邊吃麵、吃餃子,一邊“啃”大蒜了。北方天冷,吃麵和肉可以禦寒,但吃多了又容易堵,配點大蒜,消谷化肉呀。

如果不喜歡吃蒜,或不方便吃蒜,可以吃點白蘿蔔,白蘿蔔也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尤其能制面毒。面吃多了易熱,也不易消化,白蘿蔔能化解。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結語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立冬啦,吃餃子啦!

立冬的餃子,和麵、調餡、煮餃子都有學問,這樣吃味道鮮美更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