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區位及範圍

規劃所涉及的臨汾市中心城區位於臨汾市總體規劃(2009-2020)中所規定的中心城區的核心地帶,也是臨汾市政治、經濟和文化的核心區域。

臨汾中心城區地處汾河東部,所含面積約為14.17平方公里,其東部以橫貫臨汾南北的鐵路為界,南側邊界為南外環路,西側則以正在修建的中大街作為邊界,北側的邊界稍微複雜一些,其邊界道路由西向東依次為:向陽西路、鼓樓北大街、坂下路、建設路和北外環路。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功能定位

根據《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2009-2020)》的要求,結合中心城區現狀發展條件與區域發展需求,將臨汾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為:依託中心城區綜合功能集聚的優勢,結合新城發展,適當疏解中心城區部分職能,將中心城區建設成臨汾市城市核心,以居住生活和商業服務為主導性功能,成為晉南區域級商業消費中心、休閒娛樂為主的公共活動中心。

總體結構與功能佈局

1、空間結構

規劃總體佈局結構為:“一金核、一綠環、四軸帶、多組團”。

2、“一金核”

一金核——指由鼓樓南北大街、解放路、平陽街和貢院路圍合而形成的商業、休閒娛樂綜合功能核。規劃通過改造,提升商業、休閒娛樂服務功能,成為臨汾老城的核心;

3、“一綠環”

一綠環——指依託現存古城牆遺址規劃綠色開敞空間帶,形成環繞中心城區的綠環。通過綠化的建設構建老城獨特的綠化景觀構架;

4、“四軸帶”

四軸帶——指沿鼓樓南北大街和鼓樓東西大街形成的空間發展軸,引領整個老城片區的空間發展;沿信合路和平陽街形成的功能發展帶;

5、“多組團”

多組團——指多個居住社區。規劃通過對居住用地的規劃梳理和社區組織的重構,形成多個居住社區,每個社區通過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為居民提供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務。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土地使用規劃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居住用地規劃

(1)居住社區劃分

居住用地共767.22公頃,佔總用地的54.1%。其中二類住宅用地492.08公頃,配套設施用地和中小學幼托用地為106.97公頃,商住混合用地168.17公頃。

規劃居住用地劃分為10個居住社區,每個居住社區人口3萬人左右。居住社區內又按照居住小區規模劃分成若干個基層社區,每個基層社區人口控制在1萬人左右。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2)教育設施配套

依據《臨汾市市區教育設施佈局規劃》(2008-2020),本次規劃根據以下指標,計算本區內中小學學生人數和學校規模:

幼兒園(含託兒所)35人/千人,每班30人,人均用地約15m2,配建結合基層社區設置,可作為住宅開發的一部分,做到統一規劃、同步建設;

小學90學生/千人,每班45人,人均用地約18m2;

初中45學生/千人,每班50人,人均用地約20m2;

高中45學生/千人,每班55人,人均用地約25m2。

規劃配置14所中學、20所小學和34所幼兒園,其中1所高級中學、5所完中、5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公共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形成片區中心――社區中心――基層社區中心三級中心體系。

(1) 片區中心

根據臨汾城市總體規劃,未來通過人口和功能的疏解,臨汾中心城區將成為臨汾市主要的商業服務中心。本次規劃在鼓樓周邊區域,特別是鼓樓以東、解放路以南、貢院路以北、平陽南街以西區域,通過功能置換,減少其中的居住用地,增加商業、商辦等服務功能用地,形成城市商業中心,同時也為老城片區提供商業、文化休閒服務。

(2) 社區中心

社區中心作為居住社區內部主要開放空間,為社區居民提供休閒、交流、購物場所。社區中心綠地可在社區中心結合公共設施集中或分散佈置,並考慮一定面積的廣場作為居民平時交流的場所。社區中心公共設施包括文化娛樂、體育、行政辦公、社區服務、社會福利、醫療衛生、商業金融服務、郵電等設施,根據居住社區規模及周邊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或調整部分公共設施內容。社區中心應集中佈局,用地規模原則上控制在3—5公頃,其中公共設施用地3—4公頃、綠地1—2公頃,社區級公共設施以集中的3萬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居民可在步行7—8分鐘、自行車3—4分鐘以內到達。

(3) 基層社區中心

基層社區中心應集中佈置,用地規模控制在6000—7000平方米,其中公共設施用地約2000—3000平方米,公共綠地約4000平方米,基層社區公共設施的服務0.5萬—1萬左右居民,可實現居民在步行3—4分鐘內到達。

交通體系規劃

在中心城區內規劃形成方格網形式的主幹路格局,在此基礎上,加密支路,加強道路微循環系統建設,提高道路路網密度。

主幹路系統由“五橫兩縱”網絡構成。“五橫”——由北向南依次為:坂下路、解放路、鼓樓東西路、信合路、南外環路;“兩縱”——由西向東依次為:鼓樓南北大街、迎春路。其中,南外環路、信合路、坂下路、迎春街為主要貨運通道,鼓樓南北大街、鼓樓東西路、解放路為生活性幹路。

次幹路分流主幹路交通,聯繫片區內部交通,同時可服務於城市的各種用地,以生活性功能為主,交通功能為輔。其中,平陽南北街、西趙路-東趙路等為主要的交通次幹道。

支路強調生活功能,主要服務於行人、自行車慢速交通,本次規劃結合現狀對支路進行梳理,改善道路條件,形成合理支路網密度。同時加強連通度,增強可達性。

規劃主幹路、次幹道和支路路網密度分別為1.69km/km2、2.41km/km2、2.23km/km2,道路網密度6.33km/km2。次幹路和支路長度佔到道路網的73%,路網結構較為合理。

城市主幹路主要採用三幅或四幅形式,機非分離,保障機動車交通行駛的順暢和慢速交通的行駛安全;次幹路採用三幅路或單幅路型式,可結合實際需要設置慢行交通一體化交通組織方式;支路一般採用單幅路型式。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區內的綠地由公共綠地和防護綠地組成,共100.42公頃,佔建設用地的7.1%。其中公共綠地77.80公頃,佔建設用地的5.5%;防護綠地22.62公頃。人均公共綠地約3平方米。

山西省臨汾市城市總體規劃,臨汾人收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