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講述明朝歷史,解讀人物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她在明朝早期歷史上非常重要,可謂功不可沒,可以說如果沒有她的存在,可能明朝很早就會滅亡。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女中堯舜

很多人都知道,清朝早期孝莊輔政三朝,使清朝很快達到鼎盛時期。但是,你知道嗎,明朝早期同樣有這樣一位后妃,輔政三朝,被後人評價為“女中堯舜”。

她就是明仁宗朱高熾皇后張氏。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位,張氏被封為皇后,皇長子朱瞻基封為太子。 明仁宗朱高熾在張氏的輔佐下,任用賢臣,勤於國政。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明仁宗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在他當政時期,歷史上出現了著名的賢臣們“三楊”,也就是楊溥、楊榮和楊士奇。在眾賢臣和張皇后的輔佐下,當時的明朝大有“太平盛世”的勢頭存在。

但是不幸的是,明仁宗在位僅僅10個月就去世了。此時,太子朱瞻基繼承皇位,史稱明宣宗,尊稱張皇后為皇太后。 宣宗年輕,即位之初,朝中大小事物幾乎都會向母親征求意見。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而皇太后張氏在面對兒子的困擾之時,通常都能給出中肯的建議,希望皇帝能夠自己定奪國家大事。

“參政而不亂政,有權絕不弄權”的原則,始終都是在張氏的腦海中記得非常深刻。母子二人共同治理國家,使得當時的明朝國泰民安,一派盛世,也就是此時出現了明朝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痛失愛子,輔佐孫子

好景不長是,1435年,當了10年皇帝的明宣宗朱瞻基英年早逝。此時的皇太后張氏強忍悲痛,令9歲的太子朱祁鎮繼位,史稱明英宗,朱祁鎮繼位以後,尊稱張氏為太皇太后。

在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前,留下遺詔:以後國家政務必須稟報張太后定奪。

而張太后在面對國家大事之時,總會聽取多方臣子意見,然後才會制定解決方案。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而且此時的張氏還不忘督促幼年的朱祁鎮要讀書練字,從小養成勤政之風,希望孫子能夠像他的父親和爺爺那樣成為一代明君。

1442年,張氏去世,死後的張氏被葬於明十三陵獻陵。這位輔佐丈夫、兒子、孫子建功立業的奇女子被後人評價為“

女中堯舜”,這也正是他的真實寫照。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無獨有偶,在清朝早期也同樣出現了一位和張氏一樣的后妃,也就是我們開頭講到的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孝莊,世人對她的評價也非常高。

尤其是在與清晚期同樣是“干政三朝”的慈禧相對比以後,明仁宗皇后張氏與孝莊的存在,就會變得如此耀眼。

關於明仁宗朱高熾皇后張氏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大家評論與分享。

清早期孝莊輔政三朝,迎來盛世,而在明早期同樣也有這樣一位后妃

我是@張小說說說 ,一個專注於歷史文化、名人故事的創作者,期待你的關注。

原創作品禁止抄襲,洗稿。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