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在當“倌兒”的日子裡

我在小學讀書時,正是中國歷史上的非常時期,那時的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學生們很少上課,大部分時間都是到生產隊勞動。說這叫“開門辦學”。而我那時卻身居“要職”——餵豬。每當同學們去勞動時,我享受著“退居二線”的待遇。所以,別人叫我“豬倌兒”,我還蠻高興的呢。

學校養豬,大概也是“勤工儉學”的一種形式吧。說到我能謀到這一“倌職”,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我剛到四年級讀書時,哥哥上中學。哥哥讀小學時是“豬倌兒”,我當“倌兒”實際上是接哥哥的班。我又推薦了和我同班的鄰居結實和我一起餵豬。

“新倌”上任,我們乾得很認真,每天早、午、晚到學校餵豬。學校就在我家後面,“上班,下班”很方便。我們很認真地向老師和家長請教了餵豬方法,可是那兩頭小豬還是不好喂。我們搞了一項小發明——在豬食里加鹽。有一次加鹽太多,小豬好幾天“吃飯”不正常。也許是“伙食”太差,我們每天三時正點“送飯”,也沒把豬喂胖,但是老師並沒有讓我們“下崗”。

轉眼到了第二年夏天。

一天晚上,我們來到學校。當我拿起鑰匙打開庫房的門準備取穀糠時,意外地發現靠北牆的桌子上放著幾個很大的紙殼箱,當我打開紙殼箱子時,我驚呆了——裡面全是小人書。那時候,小人書是我們最愛看的課外讀物了。我又急忙打開了其它幾個箱子,也全是小人書,我慌亂地拿起兩本揣到懷裡……

那天晚上,我在油燈旁一口氣讀完了《陳勝吳廣起義》和《扁擔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上課時,我頭腦中正想著小人書裡的故事,老師忽然提問我,我猛地站起來,竟把放在書包裡的小人書碰到地上,老師走到我跟前,彎腰撿起了掉在地上的小人書……放學後,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我很害怕,全“招供”了,老師居然沒有批評我,她讓我照常“借”,但要保證按時還,還告訴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就這樣,我看小人書成了“合法化”。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如痴如醉地讀著那些散發著濃濃書香的小人書,精神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不知道為什麼,那些小人書很少對外開放,我是學生中唯一的“全日制”讀者。

我在五年級讀書那年秋季裡的一天,學校把豬賣了。那天中午,校長看在我們認真餵豬的份兒上,安排我們在學校食堂吃飯,並收回了留在我手裡的鑰匙。小米飯下肚,結實滿面紅光地打著飽嗝,我卻沒覺得香,因為在我家裡還放著幾本我利用職務之便“貪汙”的小人書……就這樣,我結束了任期近一年半的“倌場生涯”。

直到現在,《胸懷》和《衛陽看雞》這兩本小人書還在我家裡放著。幾天前,我又把兩本小人書拿出來,我仔細地看了書的印刷年月和定價:1973年12月第一版,定價0.08元。1975年6月第一版,定價0.10元。看到這幾行字,我想起了老師說的“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句話,又想起了現在我經常給我的學生們講過的“誠實守信”的故事,心裡酸酸的,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