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散文)在当“倌儿”的日子里

我在小学读书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非常时期,那时的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生们很少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到生产队劳动。说这叫“开门办学”。而我那时却身居“要职”——喂猪。每当同学们去劳动时,我享受着“退居二线”的待遇。所以,别人叫我“猪倌儿”,我还蛮高兴的呢。

学校养猪,大概也是“勤工俭学”的一种形式吧。说到我能谋到这一“倌职”,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我刚到四年级读书时,哥哥上中学。哥哥读小学时是“猪倌儿”,我当“倌儿”实际上是接哥哥的班。我又推荐了和我同班的邻居结实和我一起喂猪。

“新倌”上任,我们干得很认真,每天早、午、晚到学校喂猪。学校就在我家后面,“上班,下班”很方便。我们很认真地向老师和家长请教了喂猪方法,可是那两头小猪还是不好喂。我们搞了一项小发明——在猪食里加盐。有一次加盐太多,小猪好几天“吃饭”不正常。也许是“伙食”太差,我们每天三时正点“送饭”,也没把猪喂胖,但是老师并没有让我们“下岗”。

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学校。当我拿起钥匙打开库房的门准备取谷糠时,意外地发现靠北墙的桌子上放着几个很大的纸壳箱,当我打开纸壳箱子时,我惊呆了——里面全是小人书。那时候,小人书是我们最爱看的课外读物了。我又急忙打开了其它几个箱子,也全是小人书,我慌乱地拿起两本揣到怀里……

那天晚上,我在油灯旁一口气读完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扁担的故事》。

第二天下午上课时,我头脑中正想着小人书里的故事,老师忽然提问我,我猛地站起来,竟把放在书包里的小人书碰到地上,老师走到我跟前,弯腰捡起了掉在地上的小人书……放学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我很害怕,全“招供”了,老师居然没有批评我,她让我照常“借”,但要保证按时还,还告诉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我看小人书成了“合法化”。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如痴如醉地读着那些散发着浓浓书香的小人书,精神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小人书很少对外开放,我是学生中唯一的“全日制”读者。

我在五年级读书那年秋季里的一天,学校把猪卖了。那天中午,校长看在我们认真喂猪的份儿上,安排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并收回了留在我手里的钥匙。小米饭下肚,结实满面红光地打着饱嗝,我却没觉得香,因为在我家里还放着几本我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的小人书……就这样,我结束了任期近一年半的“倌场生涯”。

直到现在,《胸怀》和《卫阳看鸡》这两本小人书还在我家里放着。几天前,我又把两本小人书拿出来,我仔细地看了书的印刷年月和定价:1973年12月第一版,定价0.08元。1975年6月第一版,定价0.10元。看到这几行字,我想起了老师说的“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又想起了现在我经常给我的学生们讲过的“诚实守信”的故事,心里酸酸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