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現在大量建設的33層,還有很多18、26層的高層住宅,多少年後(50年?70年?)將如何拆除呢?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建築行業內有一句話是“沒有什麼建築不能改,拆掉重修都行”,所以技術上講不存在能不能拆掉的問題。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從歷史進程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上講,城市一直呈現出一種變化動態的趨勢。就拿重慶來講,百年前是一座典型的依山傍水而立的碼頭城市,大量民居為懸崖峭壁上的竹木結構建築,老百姓形象的稱之為“吊腳樓”。加之開阜以來長江沿岸的租借地中,洋行、兵營等歐式磚砌石砌建築間雜在傳統中式民居中,形成了獨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風格。

百年前,吊腳樓裡的漁民想不到屹立百年,靜觀朝代更迭的石砌城門會被大炮轟開,二十年前,廠辦宿舍裡的職工也想不到賴以生存,老有所依的企業也會有破產清算的一天。城市居住核心圈由碼頭—工廠—商圈轉變,居民遷徙輾轉,舊時的地段逐漸荒廢敗落,形成了獨特的老街映像、廢舊工廠、集體宿舍等亞文化景點。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曾經水路繁忙,挑夫扁擔上下往來的碼頭老街,如今面臨整體拆遷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曾經象徵工業化的職工宿舍,如今幾乎人去樓空。

以居住小區為例,為08年某國企地產巨頭的樓盤,開盤時周邊房價3k左右,它能買上4k,成為當地樓盤的標杆。10年過程中,由於橋樑和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所在地由城鄉結合部變成了CBD,陸續也有其他品牌開發商拿地入駐,更合理的戶型,更宜人的景觀,更便捷的配套,更貼心的物業,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也隨之進入,導致原來的標杆已經全面落後,攻守相異。10年的時候本小區二手房價1w5,周邊新建樓盤已經上2w。同時本身這個項目由於物業費跟不上人工費的上漲,原來物業保潔人員都由中年人變成了輕微殘障人士,同時設備老化,物件損耗,景觀綠植人為破壞,小區品質逐漸降低。這導則部分業主購買了其他品質更高的新盤遷出,租賃用戶大量增加,小區環境更加惡化,形成了惡性循環。那麼二、三十年後這種高容積率,高密度的小區是否會成為“九龍城寨”式的舊城呢!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具有香港特色的老舊高層住宅

地球範圍內耕地有限,但居住用地幾乎是無限的。以現代工業的設計水平和建造技術,很多無法進行耕作的荒地,石漠,沼澤……均可以進行房屋建設。換句話說在技術層面上,城市是可以無限擴展的,但是政府必須從政策方面進行管控,這涉及到經濟、教育、交通、人口流動等諸多方面的限制。所以這類老舊的33層住宅小區在未來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內並不會面臨大面積拆遷的問題,尤其是近幾年在舊城拆遷過程中,出現的高額賠償,異地置換,暴力拆遷/抗拆等財政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問題,讓政府在這類事情是非常慎重謹慎。近二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延伸的城市化進程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放緩,甚至在未來某段時間內,國內會接近似於西方國家那樣幾乎停滯的城市建設模式。

下面以著名的重慶索道為背景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年代的建築群共存的場景,在某種程度上也形成了重慶特色的“賽博朋克”風格。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同樣在上圖中,曾經象徵著重慶起源和繁榮的渝中區下半城,也隨歲月流逝變成了上半城高樓林立下的承託;曾經引以為傲的渝中區原居民,隨著政府整體規劃,被江北、渝北區搶去了富人居住區的稱號。然而這些地方依然倔強的矗立在長江和嘉陵江邊上,等待著新的商機換髮第二春。朝天門,原來是小商品市場組成的批發市場,從第一張圖片上看最前方白色建築為長航的辦公樓,第三張圖片就是當年整體爆破的場景。同樣白象街,十八梯等舊城也面臨外來資本進入,成為城市新的窗口。

現在大量 33 層的高層住宅未來怎麼拆?拆得動嗎?

凱德來福士廣場的朝天門拆遷過程

所以題主提出的33層的高層未來拆除的問題,其實只是城市發展的漫長過程中的一個時間段的特例,城市一直在擴張變化,新舊社區不斷交替,現在開始不可思議的技術力量,未來將會成為常規的工程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