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散文)“經商”歲月——寫在自己“勤工儉學”的日子裡

假日裡,我在自己的“靜心書屋”收拾書籍,無意中翻出很舊的一本日記,封皮上寫著“副業收入”幾個字,打開這本塵封的日記,一筆筆“收入金額”映入眼簾:

1979年8月3日:

家兔:2.16元;白瓜子兒:1.53元;家兔皮:0.10元;杏核仁兒:1.67元。

……

時光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自己讀書時“經商”的難忘歲月。

那時候,我們經常在課餘時間搞“勤工儉學”——養家兔、上山刨藥材、撿地瓜皮、撿杏核、撿松樹蘑、編筐、撿松樹塔、撿羊糞……

家鄉的大山上有無盡的寶藏,就藥材來說,有黃芩、柴胡、遠志、甘草、知母等。每到暑假,我和小夥伴們都會拎著小筐,扛著鎬頭,上山刨藥材……如果跟在種地的犁杖後邊,會很容易地撿到一些甘草來。

一個星期天的中午,我聽娘說,生產隊下午要去山上翻種蕎麥,就去了那裡“守株待兔”,看到地裡長著的甘草秧,我心裡很高興。很快,社員們就來到山上,犁杖在前邊走時,我跟著犁杖,尋找著甘草根。扶犁杖的大爺總攆我,怕我把毛驢弄毛了,我認為他是想撿甘草才攆我的,就裝著沒聽見,繼續跟蹤。終於發現了目標,我趕緊貓下腰去拽。沒想到,這棵甘草根部還很長,我使勁向前拽著,真的把毛驢弄毛了,它用力地向一邊拉著犁杖,大爺使勁拽著撇繩,嘴裡喊著讓我快離開。當他把毛驢拽回來時,還在我的耳朵上擰了一下,我當時也沒覺出疼來。那天下午,我撿回9斤甘草,這也是我小學讀書時最大的一筆“生意” ……

另外,雨後的大山上,地瓜皮資源十分豐富。地瓜皮,學名地衣,又名地耳、地木耳、地軟兒、地皮菜等,是一種純天然的食用菌。無論是城裡人,還是鄉下人,都非常喜歡吃這種美食。特別是近年來,價格一路走高。那時候,經常有人上門收購,這當然也成了我們的創收項目。還有,到鐵匠爐的牆外撿生鐵塊兒、賣舊鞋底、舊棉絮、舊書紙等。我們這些“商人”,啥買賣都做,當然,並沒能做大做強,只是小本經營而已。

我在初中讀書時,跟鄰居大叔學會了一門手藝——編筐。學會了這門手藝,多了一筆生意。假日裡,和大人們上山割柳樹條、榆樹條,有時還割棉槐條。回到家,用小鐮刀把條子一根兒一根兒地修好,就開始編。有時白天沒編完,晚上還要加夜班兒,原材料很多的時候,更得加班兒到深夜。我編的筐子,種類也很齊全——抬筐、挑筐、小筐、糞筐、花簍筐……還編了一些和糞簸箕一樣的筐,在上面綁上“丁”字型木頭梁,當撮子使用。

一次編筐時,由於條子太粗,做莖的條子向上折的時候處理不當,本打算編抬筐,結果,卻編出了一個“四不像”來,我說這個別往集上拿了,娘說拿著吧,好不容易編的。到集上之後,這個“醜小鴨”果然沒人要。後來,娘拿起這個抬筐,去了我讀書的中學,好說歹說,把它賣給了學校的一名工友。有了以上的經歷,我再編筐時,更加認真。我又覺得孃家裡外頭終日忙碌,很是辛苦,就把賣筐的錢全部交給了娘……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山村的孩子,每個季節都有“項目”,就說冬天撿羊糞吧,現在的孩子是很難體會到的。北方的冬天,天氣乾冷乾冷的,每到星期天,我們都要挎著筐子上山撿羊糞。因為戴著手套是不得勁兒的,所以我們都光著手,蹲在地上,用手往筐裡撿羊糞。兩隻手都髒兮兮的,沒有辦法揣到兜裡暖和一下,只能凍著……中午時間,羊群會趴著休息一會兒,等羊起來後,我們能撿到成堆兒的羊糞,這時的速度就快得多,收穫也會很大。其他時間,羊群總是走動,撿起羊糞來,速度就慢得多,撿一筐羊糞要用很長時間。我們把撿回的羊糞送到生產隊,隊長給過完秤後,按斤秤多少,記上工分。所以,那時候的我們,也是生產隊裡的“編外社員”,我們還經常唱起《我是公社小社員》這首歌來。

特殊的年代,日子過得很清貧。但是,有了“經商”得來的“副業”補貼,我們還是正常度過了那段饑荒歲月。

多年以後,每當回憶起這段經歷的時候,心裡都覺得酸酸的。苦難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句話說得非常好。走向社會以後,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都能樂觀地去面對,也許這與自身的經歷有關。在學校上班的日子,我每天總是很早到校,為同事們打來熱水;學校有勞動任務,我主動參加;雨雪天住校,我會經常幫助食堂的師傅做飯;領導佈置任務,我從不斤斤計較……同事們都說我腿腳勤快,我想,這既是在表揚我,又是對我辛勤勞動的肯定,我又覺得自己很幸福、很快樂。

改革開放以後,中華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早已步入了小康生活。但是,現在的孩子,在勤儉節約方面做得還很不夠,有時鋪張浪費現象還非常嚴重。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中央領導集體以身作則,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所以,對孩子們進行勤儉節約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吃苦耐勞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