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雍正的秘密立储谈谈古代皇帝继承制度进化史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皇位的传承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减少皇室之间的争斗,立嫡长子为太子。嫡长子继承制看上去还不错,其实在古代中国皇室之间争斗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更可怕的是如果嫡长子无才无德那么就是整个国家的灾难。

从雍正的秘密立储谈谈古代皇帝继承制度进化史


明朝有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由于自己的父亲不受当时的爷爷神宗皇帝喜欢,所以朱由校打小就没受过教育,可以说是大字不识。后来他的父亲当皇帝不到一个月,由于好色吃了红丸暴死,就这样朱由校因嫡长子继承制稀里糊涂的做了皇帝,朱由校本身就不识字更别说治理国家,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做木匠,朝政由大太监魏忠贤代理,大明朝有这样的皇帝能不亡吗?

从雍正的秘密立储谈谈古代皇帝继承制度进化史


我们可以看出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多问题,但是想改变这套祖宗之法那是相当的困难。汉高祖刘邦不喜欢长子刘盈,他觉得刘盈太懦弱不适合继承皇位,想立自己的小儿子刘如意。刘邦找到群臣商量重新立太子一事,没想到刚一提出立即遭到群臣反对,原因很简单废长立幼如果刘邦自己开了这个头,很可能后世会效仿,弄不好就会天下大乱,刘邦虽然贵为开国之君也不敢轻易撼动祖宗之法,只好叹息作罢。

从雍正的秘密立储谈谈古代皇帝继承制度进化史


然而到了清朝嫡长子继承皇位这种制度才被弃用,清朝的前身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游牧民族可不讲汉人这套规则。游牧民族的首领向来都是强者居之,强者居之这当然也不是个好方法,还是容易内斗。例如清皇太极突然驾崩,而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为多尔衮与豪格两人,恰巧两人的实力基本相当,双方互相争斗相持不下。当时的大清朝还在东北关外,大清的目标是问鼎中原,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内斗,双方最终形成妥协,于是顺治就这样捡漏当了皇帝,想想当时双方若是谈不拢兵戎相见,也许历史就要改写了。

后来雍正坐上皇位,开始对皇位继承问题进行改革,雍正为什么会如此在意皇位继承问题。大家都知道康熙年的九子夺嫡,康熙皇帝也认为嫡长子继承制补可取,他选择先立一个自己认为全能的太子,等皇帝驾崩后由太子继位,可是康熙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互相结党勾心斗角,康熙皇帝头疼不已,最终雍正胜出称帝,但是关于雍正皇位继承问题流言蜚语不断,雍正下定决心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雍正认为汉人那套嫡长子继承制不可取,而康熙皇帝采用太子继承制方式,雍正作为九子夺嫡的亲身经历者深感其痛,认为也不可取。

从雍正的秘密立储谈谈古代皇帝继承制度进化史


雍正最终想出自己的一套秘密立储制,就是将皇帝亲手书写的立储圣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后,由大臣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可以宣布新皇帝继位。

我们分析雍正这套秘密立储的妙处,首先皇帝可以选择自己认为贤能可以担当大任的皇子继承皇位,避免了出现昏君,其次由于是秘密立储,所以皇子间并不知道谁才是继承人,那么各皇子只能更加刻苦努力,在皇帝面前更加卖力表现。

我们综合分析清朝的13位皇帝基本上都是非常勤政,而且文化水平都很高,虽然清后期皇帝也是比较平庸,但是你没法找出哪个皇帝是昏君,基本上清朝的皇帝并没太大的错。相比较明朝皇帝,那就逊色太多,明朝为什么会衰落?皇帝可以说负主要责任,明朝皇帝整体实在太差劲,清朝为什么会衰落?主要还是没能睁眼看世界。总之雍正的秘密立储制虽然使用的比较晚,但是效果还相当不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