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隆林苗族服飾製作技藝


苗族被譽為“花一樣的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主要體現在婦女的服裝上。從全國苗族服飾分類看,桂西高原的隆林、西林等縣的苗服屬於川黔滇型,即幾何花衣披肩型,款式多樣,色彩鮮豔,刺繡精緻,穿著輕盈飄逸。


其中,清水苗族婦女的裙子是青布蠟繪花裙,線繡花邊,腰間扎黑腰帶。上衣一般是天藍色,衣領周圍、衣袖都繡有彩色的圖案。頭髮短少者添假髮綰成螺殼形,用銀釵插鬂,頭戴黑帕。該技藝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清水苗裝顯秀麗,節慶裡來溢喜氣


苗族蘆笙製作技藝


蘆笙又叫“蘆管”,由六根蘆笙竹管組成,每根竹管開一個眼孔,在竹管頭的發音處安上銅片作簧。六根竹管中,兩根母音管成一組,其餘四根子音管成一組(母音為主音,子音為配音)。


蘆笙製作用料十分考究,笙鬥多用20年以上的老杉木;音管竹子生長期在3年以上,用火烤熱拉直,置火塘上煙燻一年以上;音管簧片用銅打製,厚度均勻,光亮,音準久吹不變。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獨具匠心造蘆笙


融水苗族吹蘆笙單位為“堂”,每“堂”蘆笙約40把左右,由大、中、小蘆笙及地筒組成。坡會上,幾十堂蘆笙同時吹奏,撼山震嶽,聲衝雲霄。許多外國友人親臨其境,無不嘆之,並喻為“東方的交響樂”。該技藝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師徒傳藝


苗族銀飾製作技藝


融水苗族人酷愛銀飾,其製作工藝流程為:吹燒、鍛打、鑲嵌、擦洗、拋光五道工序。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鍊過的白銀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鑄煉、錘打、編結、刻花、雕紋等工藝,製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苗匠制器


苗族銀飾的加工,大多以家庭作坊手工操作完成。從古至今,苗族銀飾的工藝水平從粗糙不斷走向完美,這些令人歎為觀止的民間藝術奇葩,都是由銀飾工匠們手工製作。該技藝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銀飾玎玲蘊民情


侗族傳統技藝


侗繡


侗族刺繡按繡藝分平繡、戳紗繡兩種,以版面風格分壯系侗版花鳥繡、侗系苗版花鳥繡兩種。其製作需要作模、打麵漿、粘布、擬模、貼面、鑲邊和繡花等數十道工序。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侗繡作品美如生


常見的刺繡品有頭巾、揹帶、鞋、挎包等。侗族刺繡品種繁多、圖案精美,內涵豐富,與“五行”文化及“五常”理念吻合,反映了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該技藝項目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我把家珍呈你賞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


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侗族木構建築鑿榫打眼、穿梁接拱、立柱連枋不用一顆鐵釘,全以榫卯連接,結構牢固,接合縝密。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風雨橋——程陽永濟橋


侗族村寨到處可見雄偉的鼓樓,精巧的風雨橋,連綿的吊腳樓,幽雅的涼亭,別緻的門樓。這些體現了侗族工匠們的高超非凡的建築水平,具有極高的工藝和藝術價值。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鼓樓——三江鼓樓


風雨橋集亭、臺、廊、樓、閣於一體,結構上分為三大體。橋的下部分為青石塊壘砌而成的橋墩,呈六面柱體形,上下游柱面均成尖形;橋的中間部分為密佈式懸臂託間柱支梁木質橋面;橋的上半部分為木質樑柱鑿榫銜接構成重簷翅角、層次分明的廊、亭體系。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三江縣巖寨鼓樓內部結構


鼓樓則屬木質多層塔式高亭形結構,其外形平面均為偶數,外形立面均為奇數重簷。鼓樓的頂部外形,有懸山、歇山和多坡攢尖等三種形式。


桂風壯韻·匠心神韻 | 苗族、侗族非遺傳統技藝令人驚歎!

▲鳥巢模型首亮相,侗鄉木構技藝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