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说不完的历史故事,道不清的爱恨情仇,猜不透的英雄人物,看不明的朝堂起浮,那些已知的未知透着无尽的诱惑,吸引了无数渴望的目光。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与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途径可供人去了解历史的真相,但被时间洪流洗刷得难寻其痕迹的过去,又怎是那么容易能找到的呢?

因此,在杂乱的信息里往往是假的多真的少,这对于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新生代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有人曾说“我们要在传承中谋发展,在创新中呈特色”,为了强化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了中国更美好的未来,正确的历史导向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家讲坛》诞生了。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何为《百家讲坛》

说一则故事,品一段人生,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播出了一档数十年未曾泯灭在时间里的节目——《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讲百家故事,说百味人生。其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或者是一件文物来探索其中包含的意义,并通过主讲人的娓娓道来引人深思。

《百家讲坛》的主题选择曾经非常丰富,可以说是上讲天文,下说地理,古谈故事,今聊军事、金融。

但考虑到市场占有率的和观众的接受度,节目组对《百家讲坛》进行了改良,其内容在不断的演变之后,确立了以讲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为主要表现形式,辅以探索历史故事背后展现的人生真谛。

没有观众,没有嘉宾,一个演播室,一张桌子,一个主讲人,这就是《百家讲坛》的基本班底,放到现在这可以说的上十分简陋且毫无新意。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但又如刘禹锡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百家讲坛》凭借其独特的立意和主讲人丰富的历史知识,轻松有趣的表现方式,硬生生的在众多娱乐性的综艺节目中杀出了一条血络,备受关注。

而这一切都源于《百家讲坛》制作组深厚的制作功底,和制作团队学以致用的能力。

《百家讲坛》最开始的节目内容非常枯燥,央视最先想要做的可能是一档多方面、多层次的科普类节目,和市场上的其他科普类节目差距不大,还可能因为主讲人的学识过于丰富而略显枯燥。

从全方位的科普节目转变为历史性的科普节目,从深刻的研究知识到自然而然的聊故事,看似极小的改变,却使这档综艺节目的命运发生的翻天覆地的改变,《百家讲坛》诞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它在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但这样的盛况并没有维系多久,慢慢的,《百家讲坛》跌下了神坛。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衰落的原因

长盛不衰,是每一档节目都想得到的荣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娱乐方式的更迭,长盛不衰就是虚无缥缈的一场梦,不论梦有多长,总会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苏醒,曾引领时代潮流,一代综艺楷模的《快乐大本营》是如此,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百家讲坛》亦是如此。

论《百家讲坛》之衰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刘安在其《淮南子》中写到“非澹泊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后延伸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不追求名利,才能表现出自身的高雅情趣,心里平静沉着,才能有无限的未来。这句话用在《百家讲坛》身上特别的适用,《百家讲坛》本就是一档立意高雅的节目,只是因为曲高和寡才使其节目形式变得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

随着《百家讲坛》的声名大噪,本来认真做节目,专心传播知识的《百家讲坛》对于名利突然执着起来,当然,也有人说不是《百家讲坛》的立意变了,而是其制作团队变了才使得观众觉得它变了味儿。

这一说法是真是假,笔者无法确定,唯一能够肯定的是《百家讲坛》已经不再是最初的《百家讲坛》了。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也许是为了所谓的节目效果,正如现在很多综艺节目传出用剪辑来虚拟人设以吸引粉丝眼球一样,《百家讲坛》一边肆意地夸大历史,对历史进行过度的解读;一边过于注重节目的趣味性,从而忽视了历史本身的严谨性和真实性,这对一档以历史传播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冲击。

也是因此,这档节目在历史爱好者心中的地位直线下降,一些历史学家更是对其嗤之以鼻认为它违背了学术的原则,违背了这一档节目创作的初心。

一档节目失了本心就没了灵魂,没了灵魂就只剩下一副皮囊、一具躯体,行尸走肉一般的节目又怎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呢?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百家讲坛》一步步走上巅峰耗费了多少人的心血,却一着不慎忘了本心,才使其从云端跌落,再难重登神坛。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用新说旧,贴近时代

《百家讲坛》衰落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主讲人,那就有人问了,是易中天、王立群、钱文忠他们的学识不够好吗?还是他们讲得不有趣、不好听?

其实都不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们都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教授、副教授级别的人,除了专门研究历史的人,还有谁能说自己比他们更了解那些知识;而且这门多年的教学生涯早已让他们熟悉了讲课,《百家讲坛》不过只是让他们换了一个地方讲课,对他们实力的发挥起不了多少阻碍作用。

那为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其看待事物的方向和对历史故事的升华比较陈旧,和现在一些流行的观念不太符合。

而且《百家讲坛》里有很多相同的观点、故事,对于这些观点和故事观众看一次是兴趣,看两次是习惯,看三次、看四次也就厌倦了,人也如此,将近二十年的播出生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并不多,换来换去也就那几个,观众都审美疲劳了

所以《百家讲坛》急需寻找新面孔,新生代有实力的人不在少数,适合这个节目的也有不少,只是要看《百家讲坛》的制作团队思维是否已经固化,不懂得变通了。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扩充讲题,顺应爱好

《百家讲坛》衰落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

那就是《百家讲坛》的选题范围太狭隘了,跟不上现在人们获取知识的喜好,既然不需要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这就造成了《百家讲坛》收视率的直线下降。

最初,《百家讲坛》是一档包罗万象的节目,因为节目的需要才改成了现在以历史故事为主的形式,但世事在变化,观众的喜好也在变化,新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老牌的综艺节目既不想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模式,又想要在留住现有粉丝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粉丝,这可能吗?

说一句异想天开也是可以的,《百家讲坛》的选题本就不多,因为几位主讲擅长的朝代也就那几个,能讲得就更少了,而外界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能了解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喜好也多了起来。

如有的人喜欢近现代史,想看战争背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国家崛起的征途;

有的人喜欢日本文学,想要了解东野圭吾、村上春树作品背后的故事;

有的人喜欢诗词歌赋,想从鉴赏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生活。

这些新的喜好是《百家讲坛》从未涉及过的领域,《百家讲坛》也无法吸引喜欢这些的人,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转变喜好,如果不进行改变,《百家讲坛》可能连原有的粉丝基础都难以留住。

盛极一时的《百家讲坛》为何走向没落?

百家讲坛

转变传播方式,紧跟潮流

《百家讲坛》衰落的第四个原因是它的传播方式太老了,至今,《百家讲坛》也只在电视上和央视网上能看到,其他平台根本就见不到它的身影,这是它非常大的一个弊端。

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获取信息,很多传统节目都顺应潮流,在较火的短视频平台上都有推广,也有一些博主会在短视频平台里传播传统知识,如围棋、象棋,也有人在上面讲历史知识。

大量竞争者的崛起,《百家讲坛》还守着电视不放手,也不愿意拓展新的领域的话,《百家讲坛》的衰亡是必然的。

有句话说的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并不只是针对人,节目也是如此,不注入新的血液、不拓展新的渠道、不开辟新的方向、不学习新的技术,那它的结局就只有一个,被时代所淘汰。

《百家讲坛》的现在何尝不是其它节目的未来,没有万古长青的节目,不断地学习只是为了活的更久罢了,被时间掩埋在历史的洪流里,是任何人、事、物都避不开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