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材”

我記得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教育源自家庭》,在2019年的今天教育仍是我們不可忽視的話題,如何做教育現在不僅僅是老師該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多的家庭也開始攻克這一難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教育”,“教育”這一話題每每在一些場合都會被提起,每當大家說起“教育”,我都會去認真思考我的教育問題,我的兒時父母是如何教育我的。

父母的“教育”不多,但是有那麼一次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暑假因為過於貪玩導致到報名當天作業還是沒有完成,父親不斷的催促著我完成作業,我也深知自己快要上學了,小手不停的在本子上來回寫著,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十隻手,但是拼命歸拼命,作業還是沒能寫完,看著我疲憊的身影,父親也滿是心疼,沒辦法的父親帶著我去學校報名給老師撒了一個大大謊,在父親謊言的幫助下我順利報名,報完名的我剛走進家門就開始繼續自己的作業生涯,寫完作業後,我還一臉驕傲的跑到爸爸面前邀功,結果換來的確是父親竹鞭式的抽打,父親鞭打著我的身體,嘴上還說著狠狠地警告,對我放著狠話。

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帶著眼淚委屈的走進了夢中,好像真的從那時開始,我每年剛放暑假就拼命的寫著作業,把作業做好後才快活的享受著自己的假期,愉快的假期也讓我學了很多好玩的東西,也讓我瞭解了一件事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從一而終,把一件事情做好再去做另一件事情,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心無旁騖。

兒時的毆打,雖然沒有讓我成“材”但也讓我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做什麼事之情要了卻上一件事情,專注去做一件事。在我的教育中“打”是很重要,“教育”中的打不是胡打亂打,而是有針對性的去教育,這樣的“打”才有效果。

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所有祖輩流傳下來的話都有著他的寓意,就看今天你是如何去理解這份“打”,感謝我的父母將這份教育理解的不太盲目,雖然沒有教育出普多大眾眼中優秀的我,但是教育出了他們心中優秀的我。

不打不成“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