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他们剑拔弩张 一场执行让他们重拾友情 自贸区法庭“巧执行”助两家民企解困

“衷心感谢,这笔执行款让我公司度过至暗时刻。”近日,舟山科源公司负责人紧握宁波海事法院自贸区法庭执行员肖坤意的手,感谢法庭“巧执行”为公司挽回大笔损失。

和科源公司负责人一样如释重负的还有我市某船务公司负责人童先生。“如果不是海事法院的人性化执行,我的公司很可能就挺不过来了。”

童先生的船务公司与科源公司涉及的案件不复杂。去年,因自己公司的应收账款未到位,童先生没钱付给多年的合作伙伴科源公司。恰在此时,科源公司资金也格外紧张。去年12月,在宁波海事法院自贸区法庭协调下,双方达成了一个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

然而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航运企业带来重创,童先生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再次违约。“我必须先保住公司。”童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其中一艘船已经被隔离滞留,但是公司业务还是断断续续在做,如果不能经营下去,工人会失业,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科源公司的经济境况也越来越差。今年4月,该公司向法院提出申请强制执行。要么扣押童先生船务公司的船舶拍卖还债,要么两边企业共克时艰延期兑付。

法院再次把双方叫到了一起,同来的还有另两个债权人。

“到现在一分钱也没付。如果有诚意解决,一定要有行动。”科源公司对童先生一再赖账的行为感到忍无可忍。其律师甚至提出“一定要强制执行,如果拍卖后分不到钱,我们也认了”。

“但凡我有能力,也不会欠这一百多万的钱……”童先生对债务基本没有异议。他说,今年1月份之后没收到一分钱运费,如果要强制执行,他也无话可说。

调解现场,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甚浓。法庭执行员肖坤意介绍,童先生共有3条船,但都在银行有大额抵押,如果强制执行,工人工资、银行贷款都有优先受偿权,估计科源公司能拿到的钱“寥寥无几”,很可能两家公司都会倒闭,并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执行法官当即暂停“面对面”调解,再次逐个与债权人分析利弊。在场的另两名债权人同意延期付款,只有急需资金解燃眉之急的科源还在犹豫,但是“三比一”的局面也让他们慢慢软化了态度,最终决定接受童先生提出的一揽子还债方案。

此后,随着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和航运市场逐步复苏,童先生的公司重新走上了正轨,开始按照协议努力支付被拖欠的款项。截至11月中旬,童先生全部履行了对科源公司的还款义务,双方也重拾了长期合作伙伴的友情。

“目前还欠另外1个人一点尾款,这个月应该都能履行完毕。”童先生告诉记者,面对困难,他不得已做了回“老赖”,多亏了法院的人性化执法,让他缓过了“那口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