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地處偏遠,山高坡陡,產業薄弱,貧困發生率為41.8%,支部戰鬥力不強,村集體經濟幾乎為零……這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纏溪鎮塘房嶺村的真實寫照。

我叫李明旺,是印江自治縣農牧科技局茶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2017年9月,我被選派到房嶺村任第一書記。

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來到塘房嶺村後,我便帶著村兩委班子和部分黨員前往“鄰居”江口縣德旺鄉淨河村考察學習脫貧攻堅工作,組織全村在家黨員前往峨嶺街道川巖村張曙光黨員教育基地參觀學習,組織支部書記、村主任參加市、縣相關培訓,利用“支部活動日”和“三會一課”等形式,常態化組織黨員群眾學習黨的相關政策,增強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協同村兩委定下“八個一”工作模式,與村兩委班子和全體黨員一起,利用“八個一”作為有利武器積極投身到全村脫貧攻堅征途中。

塘房嶺村是印江自治縣28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當時共6個村民組203戶694人,全村耕地面積僅800餘畝,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0戶290人,未脫貧9戶23人,是一個省級深度貧困村。這讓我深感任務艱鉅、責任重大,群眾收入少且單一,該如何去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提高農民收入,這是一大難題。

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通過印江自治縣三農專家的“會診”後,我們把目光放在了發展壯大茶產業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專長,編制了《纏溪鎮塘房嶺村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2017年市級脫貧資金申報(茶產業)實施方案》,還爭取到位脫貧資金84萬元。隨後組織群眾完成茶園冬管500餘畝,新開挖出2公里的茶葉產業路,新植茶園50餘畝;爭取財政扶貧資金64萬元,改擴建茶葉加工廠,新增250千伏安專變1臺,採購茶葉加工設備15臺。2018年,又編制《纏溪鎮塘房嶺村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2018年市級脫貧資金生態畜牧業(生豬養殖)實施方案》,爭取到位脫貧資金40萬元,新建存欄280頭生豬養殖場1個;爭取草地生態畜牧業林下養雞資金6.68萬元,新建雞舍9個,林下蛋雞養殖5000羽,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實現村集體經濟“破殼”和不斷壯大。到了2018年,村集體經濟累計收入14.9萬元,收益5萬餘元,圍繞貧困戶利益、管理人員工資、合作社運轉資金7:2:1的分紅比例,按照戶均300元、人均30元金額分紅給貧困戶,用真金白銀讓貧困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自開展駐村工作以來,我帶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爭取和協調項目實現了全村“組組通”和斷頭路的硬化,在村裡新建聯戶路,實施危房改造、改廁、改圈、改廚、改水、庭院硬化;實現村民易地搬遷;完成村集中建房點配套設施建設;新增退耕還林面積,積極爭取到位“精扶貸”;建蓄水池,安裝人畜飲水管道,安裝“小康寨”路燈,新建4G移動基站,新建村活動室,解決全村生活、辦公的基礎設施。

我的扶貧故事|李明旺:心繫困難群眾 做塘房嶺的“當家人”

坪山組代甫是我的幫扶對象,他居住的環境破舊嚴重,父親年老多病,大女兒離異後帶有一女,家庭無固定收入,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經常入戶給他宣傳各類扶貧政策,動員其易地搬遷,多次做工作後,代甫終於搬遷至印江縣城峨嶺街道安置點,搬遷後我幫忙搬家,幫他聯繫門面、安裝水電,幫他在縣城開了一家綠豆粉加工店,還為其外孫女協調離安置點最近的幼兒園就讀,並爭取市級兜底教育資助和學校困難學生補助資金,為其父親報銷醫療費用和慢病卡年審。

代甫說“做夢都沒想到自己一家人這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他自己在搬遷房客廳牆上張貼了一封感謝信,其父親也為我送上了自己親筆題寫的“赤膽忠心效祖國,出謀劃策為人民”和“脫貧攻堅高手,移民搬遷能人”對聯向我表達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