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爲什麼打不過俄羅斯?

亂世簫笙默


這個問題錯誤,北約肯定打得過俄羅斯,美國也屬於北約。如果是常規對抗作戰,那麼北約軍隊優勢非常明顯,光是美國11艘核動力航母戰鬥群實戰潛力就讓俄羅斯黔驢技窮。此外北約軍隊還有另一大關鍵優勢——戰略轟炸機,美國戰略轟炸機不僅隱身下一代B-21遠程戰略轟炸機也即將服役,而俄羅斯還在翻修蘇聯遺產度日,且其轟炸機數量也很少。而在西歐,也有多國包括德國有權利使用美國戰術核彈。

而俄羅斯軍隊劣勢也十分顯眼。首當其衝的是,俄羅斯雖然地大物博但卻沒有經濟或人口基礎來對抗北約,其經濟目前僅靠出口石油苦撐。再者其軍隊實力也不如蘇聯時期強大無法抗衡北約。相比北約軍隊,俄羅斯軍隊近些年作戰經驗非常少。俄羅斯軍隊在軍事技術後勤補給各個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美國為首整個北約。俄羅斯海軍實力勉強及格,除核潛艇部隊外,並無能力將其海軍力量真正投射到境外作戰。譬如,剛剛過去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在波斯灣冒黑煙事件就是個明證。

如果是上升到核戰級別對抗作戰,那麼戰局就不好說了,大家誰勝誰負可以確定,北能贏,但是代價大到沒必要作戰。

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近期發佈全球核力量分佈圖明確表示,目前俄羅斯核彈頭庫存量雖然相比去年顯著下降,但仍高居世界第一,達6450枚。其中部署中核彈頭有1600枚,比美國部署中核彈頭少150枚,但足以與北約展開旗鼓相當核戰,到時候兩敗俱傷的局面是一定的。


軍機圖


北約打不過俄羅斯並不是常規戰有什麼劣勢,而是俄羅斯有與北約同歸於盡的能力。可以說這種互相毀滅的核能力才是俄羅斯能夠在北約重重圍堵的情況下,仍然安然無恙最主要的原因。

俄羅斯的常規軍力早已嚴重收縮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經濟出現嚴重問題,無力再支撐龐大的軍隊和軍工企業。

俄羅斯軍隊武器裝備完好率大幅度下降、管理混亂,在最瘋狂的時候,卡扎菲甚至想自己從俄羅斯購買一兩件核武器充充門面。俄羅斯鼎盛時期有超過兩萬輛裝甲車輛,但是現在真正能夠運轉的不過也就是兩三千輛而已。蘇聯的紅海軍當年叱詫大洋,與美國海軍進行全球爭霸現在俄羅斯海軍的大多數主力艦艇都已老舊不堪難堪大用,作為戰略核威懾力量的核潛艇能夠啟用的也不多。2008年8月,剛剛服役五年的庫爾斯克核潛艇,在巴倫支海沉沒,也可以反映當時俄羅斯海軍技術裝備維護能力的低下。

更重要的是,在蘇聯解體後的十年間,俄羅斯軍工企業大量倒閉,軍工產業鏈發生了嚴重的斷裂。現在俄羅斯已經難以設計生產5000噸以上的大型艦艇。大型運輸機生產線還是在詐騙東亞國家購機款之後,才從烏茲別克斯坦移植回俄羅斯的。缺乏強大的軍工實力,使得俄羅斯的戰爭潛力也嚴重退化,根本不足以支撐俄羅斯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及北約發生一場全面戰爭。

俄羅斯的核武器是抵禦北約的盾牌

經過數輪核裁軍,俄羅斯仍然保有7000枚左右的核彈頭,與美國的核能力並列世界第一集團。如此強大的核能力是美國及北約不敢輕易使用戰爭手段,與俄羅斯解決分歧最重要的原因。


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之所以敢在對外關係中態度強硬,最大的依仗就是強大的核能力。但是由於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的衰弱,使得他自保有餘,而進攻不足。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和敘利亞地區的小規模軍事行動,已經是俄羅斯的極限。

如果爆發大規模戰爭,俄羅斯除了炫耀他手中的核盾牌和和大棒之外,沒有任何解決戰爭的辦法


衝擊時評


看到這個題目,首先想到四個字,何出此言?北約與俄羅斯打過嗎?沒有。既然沒有打過,怎麼能說北約就打不過俄羅斯呢。

如果比較軍事實力,可以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常規軍力,二是核威懾力。

先看常規軍力,無論是從人口基數,軍隊規模,軍費總額,裝備水平等硬件看,還是從戰爭經驗,作戰理念等軟件看,北約29國都明顯強於俄羅斯。到時美國一國,其常規軍力便明顯超過俄羅斯一大截。在歐洲,英法德三國雖然單個軍事實力不如俄羅斯,但三國常規軍力之和絕對會超過俄羅斯。即便是俄羅斯單獨對陣英法德三國,俄羅斯在常規戰爭中也不會佔到任何便宜。當然,如果是俄羅斯處於防守一方,那麼英法德三國也對俄羅斯無可奈何。然而,可以試想,如果集合北約29國之力,絕對也可以在常規戰爭中將俄羅斯打垮,否則俄羅斯也就不會對北約東擴那麼看重。

如果是比較核武庫,那麼其實意義不大。我們都知道俄羅斯與美國擁有相互確保摧毀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在核戰爭中,有沒有英法兩個中等核國家的加盟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結局都是雙方的集體毀滅。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北約的核武庫絕對不會弱於俄羅斯。

因此,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確實站不住腳。準確地說,北約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確實對俄羅斯有所忌憚,因此才會在東擴過程中如此顧及俄羅斯的反應。


西域都護


北約和俄羅斯從沒打過,何來打得過打不過一說?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於冷戰時期,是以美國為首彙集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意大利組成的國際政治軍事組織,此後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該組織成立的目的是與當時的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所以蘇聯方面作為應對也聚集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以及民主德國在1955年5月14日簽署了華沙條約,從而開始了雙方冷戰敵對。所謂冷戰就是在雙方分歧和衝突嚴重的情況下盡力避免世界範圍的大規模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太空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更多使用政治、經濟、外交等手段對抗,至於軍事領域的對抗也一直存在,不過更多是通過軍備競賽和代理人戰爭進行,北約和華約之間從沒爆發過直接的戰爭。

1990年兩德統一,作為華約組織成員國的東德和作為北約成員國的西德合併,之後東歐劇變、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散。北約的職能由原來的與華約對抗轉向致力於解決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變暖、疾病、網絡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隨著冷戰的結束北約和東歐各國的關係開始改善,至今已有匈牙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克羅地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黑山12個原屬東歐華約勢力範圍內的國家加入北約,這實際上對作為蘇聯最大繼承者的俄羅斯構成事實上的戰略空間擠壓,但雙方都沒向對方使用無力,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雙方也不大可能試圖使用武力——畢竟一個是全球最大的政治軍事組織,一個是全球疆域最遼闊、軍工強大、擁有巨大核武庫的國家。雙方之間的博弈就像走鋼絲——彼此都以軍事力量作為自己的堅實後盾,但都不敢輕易使用。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首先要反問一句,北約和俄羅斯交過手嗎?沒有。另外別忘了美國,美國也是北約國家。

請看下列一組數字對比:

俄羅斯面積是北約(歐洲國家)的三倍,但人口密度遠不如北約國家(俄羅斯一億四千六百萬,北約五億六千萬)。與俄羅斯領土領海相鄰的有十六個國家:有有好的如中國,白俄羅斯;有敵對國家如烏克蘭和美國;有關係不那麼緊張的如芬蘭和阿塞拜疆;還有潛在的不安定因素如朝鮮和格魯吉亞。與美國的1300000現役軍人人數相比,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上八十三萬現役軍人不能算多。

再來看北約的兵力:法國20萬,德國17.6 萬,意大利17.4萬,英國15.2萬,希臘14.2 萬;這五個國家軍隊人數已經超過俄羅斯,這還不算西班牙12.3 萬和波蘭9.9 萬部隊;最後還有烏克蘭的二十萬(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但覺不是俄羅斯的朋友)。普京近日曾經簽署命令將部隊人數提升到一百萬。俄羅斯2016年國防預算660億美元,美國6100億美元。

俄羅斯GDP四萬億美元,德國4.1萬億, 英國2.8萬億 ,法國2.8 萬億,意大利2.3 萬億,西班牙1.7 萬億。歐盟GDP總和二十一萬億,是俄羅斯的五倍。

戰爭勝負的因素是這麼?不外呼人力,物力和財力。無論是兵員的補充;財政的支持俄羅斯都沒有優勢可言。即使是核戰爭,俄羅斯和美國勢均力敵;還有英國和法國的核打擊力量呢?

俄羅斯如果僅憑一己之力和北約集團玩,不把自己玩完了嗎?


閒看秋風999


這個題目乍一看有抬高俄羅斯的意思,但確實也是這麼回事兒。但這句話發過來說也對——俄羅斯為什麼打不過北約。

北約目前有29個成員國,其中包括世界軍事的絕對霸主美國和曾經以一己之力抗衡世界的德國。而俄羅斯就一個國家,且在蘇聯解體後實力已大不如前,軍事設施老舊、軍事事故頻發,毫無昔日軍事霸主國家的氣勢。

但是,在核武器時代,有核就代表一切。儘管俄羅斯的海陸空軍力別說不能跟北約比,就連美國一國相比也差的遠,但是緊靠核武器這一項,俄羅斯就有資本與北約國家同歸於盡,因此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

此外,如果真到了北約與俄羅斯開戰的那一天,那必然是世界大戰爆發之日,全球都將處於混亂之中,這也是各國領導人不可承受之重。

文末附上美國知名軍事觀察機構《軍事內幕》網站,基於各國軍事預算、航母數量、可用人力和勞動力等因素,評出的2017年“全球五大軍事強國排名”(與北約相關的部分)。

第一名:美國,國防預算6878億美元,現役軍人137萬,有11艘核動力航母,至少1萬架飛機,68艘核潛艇,以及最強大的核武庫,是當之無愧的全球老大;

第二名:俄羅斯,國防預算446億美元,現役軍人80萬,後備兵員6900萬,核彈頭7000枚,洲際導彈200枚以上,飛機3000架,坦克6000輛,潛艇63艘,但核武力量十分強大。

第五名:法國,國防預算:350億美元,現役軍人: 20.4萬,後備兵員2900萬,飛機總數:1305架,坦克430輛,10艘核潛艇、1艘核動力航母和300枚核彈頭。


小溪解局


北約和俄羅斯並沒有正面交過手。



二戰結束之後,整個歐洲的軍事安全全權交給美軍負責,包括德國法國在內,由美軍主導防務安全,自己國家就可以全心全意恢復被戰爭破壞的國民經濟,將省下來的開支用於提高國民整體福利方面。美軍歐洲司令部設在德國,駐紮在德國的三點五萬軍隊是美國在歐洲的主要兵力。無論在軍事和經濟上,其實每個國家都希望不受制於他人。但是美國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在此期間軍事實力迅速提升。這樣讓深陷戰爭泥潭,特別是在戰爭過後留下的只是一堆殘垣斷壁的歐洲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特別是一些歐洲的小國家,也不強求國際地位,傍著美國的軍隊,悠哉悠哉的發展經濟和文化,將國民福利提升上去,樂得把歐洲軍務和防務統統交給美國。實際狀況來講,北約組織內部能夠撥足防務開支的也就美國、英國、希臘、拉脫維亞四國。儘管德國頂著歐洲的經濟體的名號,也曾經是一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如今的德國軍隊防務開支不足,軍人管束不嚴。曾經的虎狼之師已經不復存在,最大的依仗就是北約組織的集體協作防禦。二零一七年北約七成的房屋開支都是由美國承擔,法國和德國向美國服軟也是在情理之中。

從側面來講,如期繳納北約防務費表明願意為了防備俄羅斯,增加軍費開支。



北約和各國的外交政策都是從本國利益出發,美國和北約之間發生爭執是很正常的事情。特朗普上臺之後一再敦促法國和德國,兌現將繳納給美國的軍費提高到本國GDP2%的承諾,否則將不為其提供軍事保護。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幾年時間內,法國的北約防務費將會增加到一百八十八億美元,而德國則會增加到500億美元。



品讀武器裝備


提出的問題有道理:

北約是一群人對付一個人。

俄是以一敵多。

看上去人多勢眾,也就是人多就是弱點。


俗話說"人多手雜,王八多亂爬。"

說的就是思想,行動難以統一。

要想統一得開會研究。

而俄則是我想怎麼幹就怎麼幹,不和誰商量。不存在思想不統一的問題。決策快,行動快。


在對方還沒有統一的情況下,俄已經撂倒了北約的好幾個夥伴了。

其震懾力如釋放氫彈!


大美農村綠水


這個命題並不正確!事實上是北約打不過俄羅斯,俄羅斯也打不過北約。這就是勢均力敵的兩個敵手,北約還強上那麼一些。但恰恰是這種平衡力使得雙方之間雖然矛盾鬥爭不斷,卻沒有直接演變成熱戰。

以俄羅斯現在的實力,根本沒有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能力。以俄羅斯的國力,大約只能維持七十二小時的大規模戰爭。而俄羅斯陸軍的規模也不足以在幾千公里的防線上發起進攻。因此,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肯定不成立。

不過反過來,以北約的軍事力量要進攻俄羅斯也相當困難。北約發動軍事打擊的主要兵種是空軍,一旦失去制空權,北約軍隊就不會打仗了。所以,俄羅斯軍事家,普京總統就特別強調防空能力,專門就是為了防禦北約入侵的。俄羅斯在最狼狽的時候都沒有停止對防空武器的撥款研發。以s400s500為主力加上幾千架戰機織造的防空網將打掉任何入侵強敵。

互相打不過便不打了,這就是雙方目前的態度!因此也就是互相打個嘴仗而已。


優己


北約是軍事國家聯盟組織,是多國組成的,與俄羅斯並沒有真正的正面交過手,那裡能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之說呢?

就北約而言,經濟明顯要強於俄羅斯許多,軍事同盟是足以能夠對付俄羅斯的。但是,北約國家並不是因為要對付俄羅斯就全力以赴的發展軍事,同俄羅斯搞對抗。而是以發展各自的經濟為主,努力創造就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所以不能夠說北約打不過俄羅斯,這個說法太過單純了。

當然,北約也有他的薄弱處。例如,北約是多國組成的,一旦遇見真正的戰爭,能不能夠齊心協力共同來參加戰爭,全身心的對付俄羅斯?就象當年德國進功波蘭一樣,其他的盟國只是袖手旁觀,最多發表一些無關痛癢的申明敷衍了事。如果北約國家全力對付俄羅斯,恐怕俄羅斯的優勢不會出現,必竟雙拳難敵四手。

我們再來說說俄羅斯,俄羅斯軍事實力強大。但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薄弱,國民生活困難,許多的日用品都需要向外國進口。這樣就將國家並不多的處匯儲備給花掉許多。

在同北約國家開戰時,有沒有足夠多的財力支撐這樣大規模的戰爭?這是俄羅斯必須考慮的。俄羅斯在軍事統一指揮上要佔據優勢,因為他是在指揮權上沒有爭議的。

但是,俄羅斯在多兵種,多層次上是很難上北約相比的。在地域上太過大,戰戰過長,處處都給北約留下進功的機會。還有,俄羅斯地廣人稀,一旦開戰,還有沒有足夠的人力上前線和後勤生產運輸保障?這個也是很嚴重的問題。

雖然說現在與過去的戰爭區別很大,但是,人和資源裝備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何時,無論在的地,這個是永遠不變的。戰爭一旦爆發,雙方都同樣面臨這些問題,那就要看誰的後備力量更足了。

北約打不過俄羅斯的說法不妥,雙方各備優勢,很難來判斷誰勝誰弱誰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