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有一顆皇帝的自尊心,放棄和李自成議和,葬送大明江山

崇禎有一顆皇帝的自尊心,放棄和李自成議和,葬送大明江山

背景介紹: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時,他曾派投降的太監杜勳進城與崇禎談判。李自成向崇禎提了三個條件,“欲割西北一帶,敕命封王,並犒軍銀百萬,退守河南。”如果崇禎答應上面三個條件,李自成給予的報答是這樣的,“受封后,願為朝廷內遏群賊,外製遼瀋,但不奉召入覲。”勝券在握的李自成為何願意與崇禎談判,至今原因成謎。但對固守北京城的崇禎皇帝來說,這無疑是天上掉下了一個大餡餅。

一、皇帝的自尊

作為一個皇帝肯定是不願和反賊議和的,如果議和,有傷皇家顏面,明太祖朱元璋在開國之初就定下祖訓:“大明朝從今往後,上至帝王,下至黎庶,皆必尊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李自成的議和條件中是讓明朝將陝西,河南等地割讓出來,讓他自立為王,這已經違背了明朝皇帝的祖訓,有著強大自尊心的崇禎皇帝是不可能接受的。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崇禎皇帝沒有能夠守衛好大明的江山,但他依舊是一位頗有風骨的皇帝,寧願自盡而死,隨著大明一起滅亡,也不願揹負亡國之君的罵名屈辱而活。

崇禎有一顆皇帝的自尊心,放棄和李自成議和,葬送大明江山


二、議和是陰謀

當時那種情況下,李自成已經佔據優勢,為什麼還要議和呢?肯定是存在的某種陰謀在內,李自成在出徵之前就已經在陝西稱帝,打到北京了卻要跟崇禎議和,甘願當個西北王,不要說崇禎不信,恐怕連老百姓都不信。要知道在之前反明的起義軍領袖中,李自成可是最頑強的一個,他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投降,投降之後也會很快反叛。現在李自成離推翻明朝只差最後一步,怎麼會主動乞降呢?在崇禎看來,李自成在這個時候請求投降,只可能有兩個出發點,第一就是在故意羞辱崇禎,逗崇禎玩兒。第二種則是要效仿三國時期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旦李自成掌握了崇禎,就能夠借崇禎的名義輕鬆解決除自己根據地之外的明軍,可以省去不少麻煩,最後再搞個什麼禪讓的儀式,把崇禎逼退位之後除掉他。崇禎皇帝雖然不算是明君,但是他也是個機智聰慧的人,李自成的這些想法自然不可能瞞得過他。在崇禎看來,不管李自成是戲耍自己還是利用自己,都是他不可能會接受的。

三、議和條件苛刻

有的人會說封一個王,犒軍100萬,割讓西北一帶,這樣的條件並非苛刻,但是作為一個寧願自殺也不難逃的崇禎皇帝,我們可以看到崇禎皇帝的骨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崇禎皇帝是一個有骨氣之人,遵循古訓,不會割地賠款來苟且偷生。

崇禎有一顆皇帝的自尊心,放棄和李自成議和,葬送大明江山


四、指望勤王之軍

我認為這點很重要,其實按照當時的勢頭,明王朝面對的兩個敵人,一個是起義軍,另一個是後金,我認為如果起義軍沒有攻佔北京的話,明王朝有實力將金人抵禦在山海關之外,也可以像北宋一樣採取議和,這樣金人就不為慮,我們再來看起義軍,起義軍並非佔領了全國,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只是佔領了兩河及西北地區,佔全國五分之一的地方,還有大部分地方在明朝的統治手裡,崇禎皇帝把希望寄託在勤王之事師的手裡,這是崇禎皇帝最大的依靠,只要勤王之師到,京城的危險就解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