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目录:

银行储蓄:投资理财的起点(小心通胀、投资的三层次目标、银行≠绝对安全)

房地产:飞奔的二十年(房地产是“宇宙第一配置”吗?、房价会永远上涨吗?)

黄金:与通胀赛跑的硬通货

债券:资产配置的“安全垫”(家庭资产如何选择配置债券?、如何避免债券投资风险?)

股票:颠覆三观的投资利器(你眼中的股票是什么?、用数据颠覆三观、价投的威力)

各类资产对比:比比谁的收益高?

总结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对于理财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资产品类如银行储蓄、房产、黄金、债券、股票,以及银行理财、各类基金等衍生产品。从长期来看,把钱投在哪里,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你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天道酬勤这话并不科学,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资回报,是过去20年扶摇直上的国内房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黄金?还是段子手口中的股票?投资的前提是不懂不做,但问题是谁也不是生来就会的,不学又怎么会懂呢?以史为镜,兴衰可知。尽管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见仁见智,但事实胜于雄辩,本章将以历史数据为起点,去还原各类资产的本来面目。

银行储蓄:投资理财的起点

国人爱储蓄,也习惯跟银行打交道。对于很多人来说,银行意味着安全和可靠,因此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就成为多数国人的机会成本。把钱存入银行是最省心的选择,问题是:从长期来看,银行储蓄能否帮我们手里的钱保值增值,继而保证我们不在人群中掉队呢?

●小心通胀

我们做投资,主要是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获得收益或资金增值,而在一定时期内向某一领域投放一定数额资金的行为。如果不投资,通货膨胀这只无形的手便会逐渐将保险柜里的钱慢慢偷走。

1801年的1美元,如果什么都不投资放上两百多年后值多少钱?上图给出的答案是5美分!也就是说,过去两百多年的时间,腐蚀掉了95%的现金购买力。人们总说落袋为安,为什么看上去最保险的现金反而是回报率最低的资产呢?原因当然是通胀。

杰里米·J·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向读者介绍了过去两百多年股票(Stocks)、名义GDP(Nominal GDP)、实际GDP(Real GDP)、债券(Bonds)、票据(Bills)、黄金(Gold)和美元(Dollar)等大类资产的收益率走势(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际GDP相当于扣除通胀因素后的名义GDP。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过去210年金融大类资产表现

从上图中我们能看到,在过去210年的时间里,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年化约在1.4%左右。在此期间,每年的购买力都会以大致1.4%的速度降低,两百多年后大致只有之前购买力的二十分之一,即:1×(1-1.4%)^210≈0.05,现金的价值几乎被时间洗劫一空。

说到通胀,我们可以与同期的利率水平做一番对比。据相关资料显示,从1798年到2018年这220年间,美国利率的平均水平是5.18%。最高点出现在1981年,美国利率历史性突破了10%。而在那之后,美国的利率进入了一轮长达30年以上的历史性降息周期,从10%以上的利率一直降到21世纪接近于零的水平。以上我们比较的是美国过去二百多年的历史,那么中国的情况又如何呢?

●投资的三层次目标

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无论从体量规模和发展经历都与美国所走过的路径类似,只是时间更短。1991年的一块钱放到现在大约只值三毛五左右,每年购买力被腐蚀的速度约为3.8%,导致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同样是通胀。

因此,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按过去十年2.76%的平均利率,并不能跑赢通胀,从而达到现金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究其原因,还要先从广义货币M2说起。

我们常在各类新闻媒体中听到的所谓广义货币供应量M2,通俗的说就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M0),加上银行的所有活期存款(M1),再加上银行的存款总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达: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2是衡量整个国家存量货币的水位,根据1990-2016年中国M2和GDP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自96年以来M2扶摇直上,遥遥领先GDP绝对量的增速。过去十年,M2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6%,尤其是2008年4万亿推出后,M2在其后的两年内猛增。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0-2016年中国M2和GDP数据分析

图片来源:《从历史数据看不同类别资产的长期收益比较》 作者:星尘jeff

时至2018年,随着去杠杆的推进,国内的市场大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M2也随之降至8%出头,增速已经小于GDP+CPI,这是自200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变化。为清理大量僵尸企业,国内整体的信贷也从加杠杆变成了去杠杆。

由于中国目前的融资模式还是以银行主导型为主,纳入M2统计的货币较美国更多,导致M2/GDP的斜率更大。未来随着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推进,如果你只身局外,你的资产就会被参与金融化程度更高的高净值阶层所稀释,贫富差异还会更大。

我国的长期GDP增速如下图所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长6.9%,在可预见的未来,GDP增长率预计将会逐年缓慢下行。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80-2016年中国CPI走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1980年至今,近40年来中国的平均通胀率约为5%;如剔除90年代恶性通胀影响,过去10年的年均通胀率为2.72%,大致等同于2.76%的同期利率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仅以过去10年相对温和的通胀率而言,银行储蓄基本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至降低。但长此以往,相较于身边朋友,你仍会渐渐感觉离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别人更懂得理财。而如果期间再遇到恶性通胀,你甚至连之前基本的生活品质都难以维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重视投资理财的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更为了你能不输给身边的人,你需要确立投资目标,根据难易度分为三个层次:跑赢M2(8-16%)是你的终极目标,当然要想实现并不容易;跑赢GDP(6.5%左右)则相当于跑赢了一半以上的人,这能保证你不至于在人群中掉队;而跑赢通胀(2.8%左右),能基本保证你的生活品质不会逐年降低,这也是投资理财最基本的要求。

●银行≠绝对安全

尽管现金存款以前还能基本保障个人应付危机的能力,但随着银行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国务院于2015年5月1日公布的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偿,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也就是说只有存款在50万以内的才可以得到全额赔付,超过50万的就另说了。因此你要清楚:现在把钱放进银行也不能保证100%的安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要与股份制银行共担风险。

至于银行的理财产品也有本金亏损的风险。2018年3月28日,随着央行《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银行理财产品不再承诺保本保息,打破刚兑,投资者将自负盈亏,银行不再兜底。因此,今后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更加重视渠道的正规性,对于产品说明书、投资方向以及收益计算方式等都需要事先认真考察。

在以往的观念中,银行几乎就是绝对安全的代名词,把钱放到银行就意味着有了保障,在银行买理财产品也能让人放心。随着银行市场化的深入,我们需要多一份细心,才能多一份安心。无论在银行办什么业务,多问、多看,先弄清楚各项规定和条款是非常必要的。

房地产:飞奔的二十年

在当下讨论房价是要冒很大错判风险的,很多砖家的脸在过去十几年一直被打得啪啪作响,对于不少国人坚信的“宇宙第一配置”,我们需要把分析的时间周期拉得足够长,因为房地产走完一个周期一般长达20年左右。

●房地产是“宇宙第一配置”吗?

下面我们来看看投资房产的长期回报率是怎样的,会不会是人们印象中的“一房在手、终生无忧”?还是用数据来说话,由于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不长,到现在还没有走完一个完整周期,所以我们先看美国的情况。

有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23年里,美国房地产上涨的年份共有95年(占77%),下跌的年份有28年(占23%),所以说房价大多数时候是上涨的说法也算不错。那么它到底涨的多快呢?同期美国的通胀率平均每年为2.82%,房价平均每年增长3.07%,仅比通胀高0.25个百分点!因此买房虽然能对抗通胀,但作为投资产品,年化回报率却低得可怜。也就是说,在忽略房租收益的前提下,投资房产的长期回报率仅略高于过去十年中国银行储蓄2.76%的相对回报率。

别急,如果你觉得美国的数据不靠谱,那么来对比一下中国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9-2015年,北京房价上涨4.7倍,平均每年增长10.3%;上海房价上涨6.9倍,平均每年增长12.9%;2002-2015年,广州房价上涨3.5倍,平均每年增长10%,深圳房价上涨6.4倍,平均每年增长15.5%。另据中原统计的北上广深二手房成交价格数据,在不同年份下的统计数据,年均增速约在15%左右,高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9-2015年北上广深房价对比(元/平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的来说,我国自1998年房改以来,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的房价持续上涨,年均涨幅大约在12-15%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8年开始配置房产,年化回报率在12-15%之间,但这是核心一线城市的回报率,如果全国平均或投资其他城市,回报率会低得多。而且过去的20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20年,如果以20年为一个周期的话,那房地产也大至要走完这个上涨周期了。至于为什么是20年一个周期,接着看下文。

●房价会永远上涨吗?

2018年,三四线城市的库存依然巨大,热点城市的房产又受到调控政策的打压,房价很难再像过去几年那样大涨,部分楼盘可能还会因为开发商的资金原因而出现降价。因此,除了对有购房资格和实力的刚需购房者,2018年的楼市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关于房地产周期,就像判断股市的未来走势一样难以琢磨,国家政策、政府干预也会影响短期价格的波动。鉴于此,我们只讨论房价目前所处的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人口红利,二是租售比,三是人口和城镇化。

1、人口红利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经历过两次婴儿潮:一是1962-1972年,二是1980-1990年,如按照20-40岁是购房主力的说法,20年刚好一个轮回,因此房地产的一个大周期很可能也就是约20年左右。1998年的房改,刚好是第一个婴儿潮26-36岁的时候,随着大量刚性的购房需求的涌现,房地产市场开启了黄金的20年。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30-2006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曲线 数据来源:网上

第一个10年(1998-2007年),是以第一个婴儿潮为购房主力的10年,第二个10年(2008-2017年),则是以第二个婴儿潮为购房主力的10年。诚然,现实中的房地产行业周期并不一定会如此精确,它还会受到国家政策的调整、政府的干预而变长或缩短,但房地产作为一个商品,最终影响其价格的一定是供需关系的变化。未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终结,不妨大胆预测:目前我国房地产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升周期的末端,未来5-10年恐怕难以再重复过去20年的辉煌。

2、租售比

租售比是房子月租与房子总价之比。作为商品,房子一般主要用来自住或投资,投资时,每月的租金回报就是它的长期价值。资金投资是要追求回报的,房子本身并不产生价值,而租金是其唯一产出并且可以衡量的核心价值。

按照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观点,租售比的合理范围一般在1:200至1:300,即每年的租金回报率约在1×12/200=6%至1×12/300=4%之间,从世界各地的房价历史走势来看,当租售比低于合理范围时,长期来看最终都会回归正常,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反之亦然。如下图所示,为不同年份下世界主要城市的租售比情况。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世界主要城市租售比(售价/一年期租金) 数据来源:美国数据来自北美购房网;日本东京、香港数据来自网上整理;中国主要城市的数据来自中国房地产报

美国房价自2006年泡沫下跌后,2009年正处于那波下跌后的第一个谷底,售租比回到平均15的水平,租金回报率为6.7%,部分城市随后出现反弹。到2013年的时候,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等城市的房价已经比较高了,租金回报率降到了2.85%左右。

2015年,日本东京、香港的租金回报率分别在6.25%和5%左右。而在中国的几大城市中,除了广州、成都外,北上深厦的售租比都在50以上,深圳最高,达到61。按租金回报率来算分别是:深圳1.64%,厦门1.67%,北京1.92%,上海1.98%,广州2.58,成都3.61%。对比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就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城市房价所处的位置了。

按照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售租比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城市的房价在极端上涨的时候都没有达到这个高度。理性告诉我们,售租比最终都会向均值回归:要么租金上涨,要么房价下跌。而租金上涨需要国民收入的大幅提升,短期难恐怕很难实现。

3、城镇化

我国1949年建国时城镇化率是10.64%,2017年城镇化率升至58.52%。随着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大量无产人员从农村涌进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给房价的上涨带来巨大的需求支撑。但历史数据告诉我们,房价与城镇化率并非呈现必然的正相关性。在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的过程中,房价会出现大幅的波动,因此并不是说只要在快速城镇化,房价就不会跌。

过去123年以来,美国的房价出现过两次较大幅度的下跌,一次是在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另一次是在2006-2011年世界金融危机,平均跌幅都在30%以上,一线城市跌幅更大。与此相对的,1929-1933年美国的城镇化率大约在50%左右,与中国目前的情况类似,而美国现在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0%以上。因此,用城镇化来判断房价走势并不准确。

2010年是北京、上海人口流入增长的转折点,随后人口流入速度明显放慢,2015年上海常住人口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同年北京、上海的房价却出现了暴涨。由此可见,大城市人口持续流入支撑房价上涨的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01-2015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出于中国传统文化里对于“家”的影响,我国民众房子自有化率是比较高的,很多家庭还不止一套,住房尤其是新房空置率也很高,而这些空置的住房基本是用来投资的。当房价涨幅放慢或者预期要下跌时,这部分房子就会争先恐后大量地流入市场,增加供应,尤其当第一轮婴儿潮人群步入老年化(60岁)后,这个时间点大概在2022年后。

没人能预测未来几年房价的走势,但长期来看,本次上涨周期不可能无限制的延续下去,售租比必然是要回归合理区间的,价值只会迟到,但从不缺席。如前文所述,自1998年实施房改以来,配置一线城市房产的年化回报率约在12-15%之间,而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这个收益率恐怕是要大幅下降的,经历几个周期更替后,最后的平均收益率理论上会回到接近通胀的水平上。所以,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现在配置房产,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前面等待我们的也许是漫漫熊途。

黄金:与通胀赛跑的硬通货

通货膨胀在不断地蚕食着我们的财富,钱正在我们手中变的越来越不值钱。在很多人眼中,黄金投资已然成为实现财富保值的重要方式。

西方发达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实行金本位制,黄金的价格确实增长了,但进入20世纪我们看到它的价格却开始不断在下降。我们来看看黄金作为贵重金属里最重要的代表在过去两百年的表现。在两百年前用一美元购买的黄金,今天能有多少购买力?答案是3.12美元(见第一节图片)。看似保值了,但如果说在两百年里只升值了3倍多,年化收益率才仅有可怜的0.54%!

再把时间拉近些。如下图所示,1975年1月国际黄金价格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黄金平均价格为1200美元/盎司,42年的时间,年化收益是4.7%,长期来看,如遇到恶性通胀时期,也未必可以跑赢通胀。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75-2017年国际黄金价格走势(美元/盎司) 图片来源:金拓网

至于黄金的价值,综合目前各国黄金开采的成本大概在1000-1200美元/盎司之间,这可以作为判断黄金价格的一个锚,不过跌破开采成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黄金是典型的长周期品种,价格波动幅度剧烈。第一轮牛市从1968年一直走到1980年,历时12年,价格从35美元涨到850美元,涨幅接近25倍,期间年化收益率高达30.45%。然而从1980年开始,直到1999年长达19年间,黄金价格却从850美元跌到251.9美元,跌幅高达70%。

黄金的第二轮牛市从1999年走到2012年,历时13年,价格从251.9美元一路上涨到1922.6美元,涨幅8倍,年化收益率达16.92%。就当人们认为黄金又将复制当年的辉煌,不料从2012年开始至今,黄金价格从1922.6美元,一路下跌到1200美元左右,跌幅近40%。

即使从1968年35美元低点算起,50年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才7.5%。总体来看,算上通胀,屯黄金并不是个好主意,这还是假设运气好买在了低谷期。而一旦踏错周期,就是耽误十年二十年,人的一生又有几个十年二十年?

黄金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货币”,被认为是在任何环境下最重要最安全的资产。从古至今,黄金都被看作是永恒价值的代表。黄金在交易市场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保值,因此,如果遇到特殊时期,比如战争、金融危机等,提前囤黄金或许是个不错的主意。然而这不但需要投资者拥有卓越的商业眼光和预见性,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行。

债券:资产配置的“安全垫”

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投资债券一方面可以获得稳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价。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也是固定利息证券(定息证券)的一种。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债券可以上市流通。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债券是国库券,目前我国债券的利率一般都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家庭资产如何选择配置债券?

在我国,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有国债和公司(企业)债券。过去15年来,上证国债累计净值为164.72,年化收益率约3.38%;上证企债累计净值为217.67,年化收益率约5.32%。国债基本可以看作是刚性兑付,所以收益率较低;企债自2015年“天威债”违约以来,刚性兑付已被打破,预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债违约事件发生,因此收益率相对国债也要高一些。

如果家庭资产要配置债券,刚性兑付的国债或债券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但债基的收益千差万别,要认真比较,不要只看当年收益,要看成立以来的历史表现,尤其是要仔细对比混合债基在牛熊市中的表现,近一两年新成立没有历史业绩参考的坚决排除在外。如下图所示,为成立时间最长(大部分10年以上)的前30只债基年化收益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债基的年化收益在4-6%之间,最高的年化收益8.15%,最低的2.8%,均值为5.36%。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成立时间最长的前30只债基年化收益率分布图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下图是2016年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况(剔除成立时间不够一年的基金),571个债券型基金中,回报率差别极大,最好的回报为12.79%,最差的竟然亏损17.45%,均值在1.68%。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016年债券型基金收益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如何避免债券投资风险?

债券市场价格经常变动,如果这种价格变动趋势没有按照预测发展的话,就可能导致损失。因为债券发行者在协议中承诺的利息或本金的偿还,都是事先约定的,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就有可能赚回来的利息还不够抵偿通货膨胀率,这就相当于亏钱了。

除了这种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引发的风险外,债券突出的风险还表现为违约风险上,当发债公司不能按时履行还本付息的义务时,也会造成损失。面对债券投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投资者应认真加以对待,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去了解风险、识别风险,寻找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制定风险管理的原则和策略,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段去规避风险、转嫁风险,减少风险损失,力求获取最大收益。因此,正确评估债券投资风险,明确未来可能遭受的损失,是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之前要做好的功课。具体来说,债券投资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风险:

1、市场利率波动

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收益率的吸引力便随之减弱,其价格就降低;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的价格反而上涨。而且期限越长的债券,对市场利率更敏感。所以,债券的价格也会受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

2、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发债公司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还本的义务而陷入危机的情况,它与发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有关。当企业经营亏损时,它便难以支付债券利息;而当偿债企业盈利不足或资金周转困难时,企业就难以按期还本。关于债券安全性,按照标准普尔公司信用等级划分办法,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级和D级。中间还可以附带“+”或“-”。在我国,很多投资人已经将AA级以下的债券叫垃圾债了。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单位管理与决策人员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失误,造成企业的声誉和资信程度下降,也会影响二级市场债券的价格,从而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为防范经营风险,在投资之前,应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了解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其信誉等。选择多品种分散投资,是降低债券投资风险的最简单办法。

4、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短期内无法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债券的风险。市场上,债券种类繁多,有的热销,有的则市场接受度低一些,有的成交量很低,因此投资人在投资债券时要加以区分,谨慎购买。

5、再投资风险

购买短期债券,而不是长期债券,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5%,短期债券利率4%,为减少利率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3%,就不容易找到高于3%的投资机会,还不如当时投资长期债券,仍可以获得5%的收益。归根到底,再投资风险还是一个利率风险的问题。

短期政府债券的利率相当于无风险利率,一直不太高,稍稍高过通货膨胀,而长期债券的回报率比短期债券高一些。据统计,过去两百年,短期债券累计涨了275倍,年化收益率仅为2.85%;而长期债券累计涨幅达1600多倍,年化收益率为3.76%;同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年化约在1.4%左右,可见从长期来看债券还是能跑赢通胀,只是相对而言,这样的收益率并不理想。

尽管目前长期债券的收益率高于中短期债券,但如果自己不能持有长期债券到期,那这种对未来利率走高的补偿也就不能享有了。所以对风险承受能力小的投资者来说,目前长期债券的投资价值不大。

相对来说,短期债券由于存续期短,受以后加息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小,而且期限短,资金占用时间不长,再投资风险比较小。中期债券品种中,目前7年期国债与10年期、15年期国债的利率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不过期限短的债券,风险也相对较小。此外,对于同期限的国债来说,当收益率变动相同幅度的时候,票面利率越高,价格波动越小。因此,目前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期限在7年期左右的票面利率比较高的券种。

股票:颠覆三观的投资利器

纵观目前主流的投资方式,如果想要获取高收益,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往往是股市。对于多数中国股民而言,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血泪史,投资股市逐渐成了勇敢者的游戏和不务正业的代名词,亏多赚少似乎理应就是股市的常态,事实果真如此吗?

●你眼中的股票是什么?

《新三国》中的曹操有句名言: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今天又看错了,也许明天还会看错,但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在国人眼中,股票几乎成了亏钱的代名词,对于普通人来说,股票真的是“包亏不赚”的黑洞吗?这要看你怎么看了。

股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的证券,更是一张对公司所有权的凭证。投资股票实际上是投资一家公司,随着公司价值的增长,作为部分所有者,我们持有部分的价值也会随之增长。如果我们以股东形式投资,支持了这个公司,那么我们在公司价值增长的过程中分得我们应得的一份利益,这条道路是可持续复制的。所谓正道,就是你得到的东西是你应得的,可愿意这样理解股票的人少之又少。

为什么十人炒股七亏二平一赚的现象在国内屡见不鲜呢?原因就在于一个“炒”字上,长赌无赢家,如果股票只是纯粹用来“炒”的,那么十人炒股仅七亏都已经是乐观估计了。如果你是抱着学“炒股”的目的,那么本书可能也要让你失望了,因为本书并不会教你怎么看图形均线等方面的内容,人生的意义也不是为了观察K线做布朗运动。

●用数据颠覆三观

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道指百年里从70多点涨到现在的两万多点,年均涨幅在6%左右;如果从1932年大萧条的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7.65%;从1973-1974年石油危机最低点投资算起,年平均涨幅是8.8%。从中可以看出,正所谓危中有机,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市场恐慌,恰恰也都是股票市场买入的良机。

日经指数从1970年算起,年均涨幅只有4.6%,这主要受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长达20年的经济衰退所拖累。如果计算1970-1990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20年,日经指数的年均涨幅高达15%。香港恒生指数从1964年算起,年均涨幅为12.6%,这主要和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

可能你会问,以上举例的都是其他市场,年代也太过久远,那么我们A股的情况又如何呢?如下图所示: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5-2018年上证综指市盈率和指数点位分析 数据来源:Wind资讯

从国内股票市场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在经历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曾一度高达72.8%,以及2015年暴力去杠杆几近腰斩等一系列股灾后,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3.53%的成绩,不输“国民标配”的房地产。甚至对比“股神”巴菲特近三十年的业绩也毫不逊色: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1990-2018年上证综指VS伯克希尔

图片来源:《为何4次50%的腰斩也阻碍不了巴菲特成为股神?》 作者:老鹰

对比上证综指和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在过去近30年间,即便经历了数次股灾,上证综指依然给了你多次超越“股神”的机会。是不是和印象中对国内A股市场的“三观”很不一样?指数尚且如此,那么具体到上市公司,情况又会如何呢?

●价投的威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几家在A股市场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如下图所示):像万科、格力、茅台这类股民们耳熟能详的白马股,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最高的涨了1000多倍,最少的也有30倍。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A股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收益率对比 数据来源:网上

当然,像刘元生那样从88年拿到万科的原始股,一直长期持有赚了近千倍的神话是普通散户们可望不可及的。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就算你拿不到原始股,从新股上市开始买起,持有到现在近百倍的收益也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鲜有人能做到。那么,是不是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坚持长期持有就都能获得满意的回报呢?答案当然不是,不然早就满大街都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者”了。

价值投资常常表现为长期投资,这是因为价值的回归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但长期投资并不一定就是价值投资。以上我们举例的这些都是国内的明星企业,一般上市公司的长期涨幅可能远不如这么乐观,甚至长期持有出现亏损的例子都不在少数。那么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上市公司中找出这些好公司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重要的不是得知题目的答案,而是解题的方法和推导过程。况且好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再坚固的护城河也有被侵蚀的可能。如何去发现、识别和把握公司的投资价值,是每个价值投资者的必修课,也是本书将会重点讨论的问题。

各类资产对比:比比谁的收益高?

人的思维惯性中总是存在误区,你眼中的世界未必就是真实的存在。任何资产的最终收益都由三部分组成:自身产出、通货膨胀和价格的相对变动(受商品相对供需关系影响)。简单说就是三个方面:GDP增速、货币发行速度以及对手盘的短期博弈,只不过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后一条。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从长期来看,选择什么样的投资组合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后半生的生活品质。

1、银行储蓄:

过去220年间,美国的平均利率为5.18%,确实跑赢了同期1.4%左右的通胀率。然而从1981年开始,美国的利率进入了一轮长达30年以上的历史性降息周期,从10%以上降至目前1.5%左右的水平。从中国的情况看,过去10年的年均通胀率为2.72%,大致等同于2.76%的同期利率水平。

假如在10年前把钱存入银行,基本只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水平不至降低,但长此以往,相较于身边朋友,你却会渐渐感觉离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因为同期GDP增速远高于通胀率的原因)。而如果期间再遇到恶性通胀,你甚至连之前基本的生活品质都难以维持,因此单纯把钱存入银行并不保险,否则我们也不需要费劲去学投资。

2、房地产:

从长远的尺度看,房地产也并非“宇宙第一配置”。因为从长期来看,房子作为投资品,回报率低的可怜。过去120多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房价年均增长率仅为3%左右,基本和CPI持平。

当然过去的20年,伴随着最近一轮人口红利,在国内一线城市配置房产,回报率可能高达12-15%左右。但作为商品,最终决定房价的依然是供求关系的变化。考虑到未来中国人口红利的终结,以及远远偏离正常区间的租售比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楼市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升周期的末端。以房价平均收益率最终会回到接近通胀率的历史经验判断,未来的房地产投资回报率并不乐观。

3、黄金:

在过去二百年的时间里,投资人见人爱的黄金,年化收益率才仅有可怜的0.54%。即使从1968年35美元低点算起,50年间黄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才7.5%,而从2012年至今,黄金价格从1922.6美元,一路下跌到目前的1200元左右,跌幅近40%。

总体来看,考虑到通胀因素,屯黄金并不是个好主意,即使运气好买在低点。而一旦踏错周期,投资者将蒙受时间成本的损失。只有在遇到战争或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黄金才有配置价值,而这不但需要投资者具有卓越的商业眼光和预见性,还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行。

4、债券:

目前,我国债券的利率一般都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过去15年来,上证国债年化收益率约3.38%;上证企债年化收益率约5.32%。国债基本可以看作是刚性兑付,所以收益率较低;而企业债券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收益率较国债也高一些。

过去两百年,短期债券年化收益率仅为2.85%;长期债券年化收益率为3.76%;同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年化约在1.4%左右,可见从长期来看债券还是能跑赢通胀,只是这样的收益率显然并不理想。

5、股票:

从本文开篇中我们能看到,一块钱的股票在过去两百多年的时间,即使除掉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仍然升值了一百万倍,年均涨幅达7.17%,从过去200多年超长期的时间周期看远胜过其他资产类目,长期波动性也比黄金等大类资产低。

国内A股市场从成立至今近三十年的历史中,尽管期间经历过90年代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跌幅曾一度高达72.8%,以及2015年暴力去杠杆几近腰斩等一系列股灾,依然取得年均涨幅13.53%的增速。

股民们常说“落袋为安”,似乎只有将股票收益最终转化为现金才算安全,可为什么被大家认为最保险的现金资产,反而在过去两百年里丢失了95%的价值,而被大家认为风险最大的股票则增涨了一百万倍?为什么现金和股票的回报表现在过去的两百多年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差距?

原因大致有二:其一自然是通胀。通货膨胀在美国过去两百年里平均年化是1.4%左右,换言之,如果通货膨胀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的话,你的购买力便在以每年1.4%的速度下降。这个1.4%在经历两百年之后,就让1块钱变成了5分钱,丢失了95%的购买力,现金的价值几乎消失了。“纸片人”由于没有高度,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平的,而作为三维人的我们,也往往会忽略时间这一重要维度的存在。

另外一个原因是GDP的增长。GDP在过去两百年里大约增长了33000多倍,年化大约3%多一点。股票实际上是代表市场里规模以上的公司,GDP的增长很大意义上是由这些公司财务报表中销售额的增长来决定的。过去三十年间,A股市场13.5%的增速主要是由年均15.1%的GDP增速支撑,而股票市场增速低于GDP的原因是期初市场估值较高,其后逐渐回落至正常水平所致。尽管未来中国GDP无法维持过去的高增速,但未来也将从过去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过渡到强调更高质量的增长方式,并且从世界范围看,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龙头,每年的增长对全球的贡献超过30%。

相对于其他资产,股票的优势是巨大的。尽管我们在历史上经历了衰退、战争、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但股票收益率的弹性却是无可争议的。买股票也就是在买国运,如果中国经济能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股票大概率将战胜其他多数资产,就算对于过去所谓的黄金20年年化回报在12-15%的房地产来说,股市的表现也毫不逊色。

但既然股票的优势如此之大,为什么中国股民们依然是亏多赚少呢?原因依然在一个“炒”字上,正所谓长赌无赢家。古往今来,真正杰出的、尤其是那些投资寿命较长的大师们几乎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价值投资之路,那么什么才是价值投资,它的具体理念有哪些,在中国是否依然适用?这些便是我们下一章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

•如果不投资,通货膨胀这只无形的手会逐渐将保险柜里的钱慢慢偷走。

•跑赢M2是你的终极目标,当然要想实现并不容易;跑赢GDP则相当于跑赢了一半以上的人,这能保证你不至于在人群中掉队;而跑赢通胀,能基本保证你的生活品质不会逐年降低,这也是投资理财最基本的要求。

•银行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代名词,事先弄清楚各项规定和条款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你在1998年在核心一线城市开始配置房产,长期年化回报率约在12-15%之间。但目前我国房地产大概率正处于本轮上升周期的末端,未来5-10年内难以再重复过去20年的辉煌。

•考虑到通胀因素,屯黄金并不是个好主意,即使运气好买在低谷期。而一旦踏错周期,就是耽误十年二十年。

•投资债券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是资产配置的“安全垫”,但也要注意其蕴藏的风险。

•相对于其他资产,股票的优势是巨大的,价值投资理念是股票投资的正途。

•股票不是用来“炒”的,人生的意义也不是为了观察K线做布朗运动。如何去发现、识别和把握公司的投资价值,是每个价值投资者的必修课,也是本书希望重点探讨的问题。


​做投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