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二分數段學生如何填報志願?這幾條思路不妨參考

019年高考志願填報第二時段即將到來,

你知道怎麼填報本科二批的志願了嗎?

01什麼是二本院校?

通常意義上,二本院校是指錄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高校。我國高考多年來一直採取分批次錄取的規則,其中一本是指第一批次錄取的本科院校,大多數是部委直屬高校或211工程院校,以及部分省屬重點院校,綜合實力較強。在二批次錄取的本科院校大多數是普通院校,該批次招生院校數量多,招生計劃大,志願選擇範圍較廣,錄取分數相對平穩,除個別院校外一般不存在大小年等波動。

本二、本三批次合併後,本二批次還有民辦本科、獨立學院等院校。


本二分數段學生如何填報志願?這幾條思路不妨參考



02一定要帶著目的定志願

二本中藏龍臥虎的院校並不少,很多院校都有其特色專業,只要善於挖掘,也能填報好志願。和填報所有批次的志願一樣,填報二本批次志願前也要權衡各種相關因素,從自己高考分數的競爭力出發,根據自己的個性、興趣、學習潛力以及人生長遠發展規劃作出選擇。

對於大多數處於中間位次的考生來說,避開所謂的熱門專業,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不僅會大大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也可避免今天的盲目追風乾擾未來長久的發展。

請記住,讀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逗號或頓號,是發展自我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所以帶著目的定志願才是比較明智、科學的做法:

如果你想在本科畢業後就業,強烈建議充分考慮地域因素的影響——選擇北京(環渤海地區)、上海(長三角地區)、廣東(珠三角地區)以及其他經濟發達地區讀大學,對將來的就業更有利。

如果這些城市二本院校的錄取分數超過了你的考分,建議你先選擇周邊省份打“伏擊”,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升級版。比如畢業後想在北京就業,可以選擇天津、河北的高校;如果想去上海,可以先在江蘇、浙江的院校中“撒網”;如果計劃南下廣東,可以考慮湖北、湖南的高校。

如果本科只是你的跳板,你已把讀研作為下一步的中心任務,那麼學風好、重基礎、考研氛圍濃郁的二本院校則是上上之選。

“不想考研的學生不是好學生”,學校也為大家積極創設考研的軟硬條件,這片熱土無疑會推動你的夢想。如果有可能,建議儘量選擇南京、武漢、西安或其他省會城市的院校,因為這裡院校集中,招收研究生的機構多,考研輔導機構多……

對這部分同學而言,本科階段只是為了打下專業基礎,有利於考研的學校就是好學校。


本二分數段學生如何填報志願?這幾條思路不妨參考



03二本志願更要拉開梯度

志願梯度在高考志願填報中非常重要。

所謂志願梯度,簡單說是指在同一批次內拉開檔次。即便是在平行志願模式下,如果A志願選擇了“熱”學校準備衝一衝,BCDEFGHIJ志願就要依次降溫穩一穩,最後還一定要有“冷”來兜底。分數不高、缺乏競爭力的考生,可選擇軟硬件較好的老牌學校衝一衝,同時報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保一保。

專業志願填報也是如此,如果第一專業志願填報了錄取分數相對較高的熱門專業,那麼第二、三專業志願就要填相對較冷的專業。

之所以強調志願梯度,終極目的是為了增加你的被錄取幾率。志願填報講究穩中求勝,二批次的填報更要“穩”,道理很簡單:一旦從本批次落選,那你只能降到專科批次錄取。

大筆一揮隨意填寫志願,院校梯度、專業梯度、地域梯度全不講,選的全是熱門城市的熱門院校中的熱門專業(以下簡稱“三熱”)。如果你想“過把癮就死”,那我們就不說三道四了;如果你想保證有一所差不多的大學可讀,那就必須杜絕這種自說自話的報考方式。要知道,很多熱門地區的實力二本院校,社會認知度高、專業熱門、地域好,錄取分常年都在一本線以上……考生不能由著性子胡來。

二本院校的綜合實力差距很大,錄取分數線的差距更大,“革命形勢”之複雜足以顛覆我們的常規思維,反覆研究目標院校最近3-5年的錄取分數線、錄取位次此時顯得異常重要。

注意:研究這些定輸贏定乾坤的資料時,不僅要看最低分、平均分、最低位次,更要重視最高分、最高位次,“一分都不浪費”通常只是理想化的境界,迷信於此很可能將你帶入萬劫不復的窘境,在分數上留有餘地才能讓你進退自如。如果你沒有分數上的優勢,一定不要忘記“同意專業調劑”。在考分不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切忌盲目追逐“三熱”。


本二分數段學生如何填報志願?這幾條思路不妨參考



04二本院校如何選專業?

社會上有種比較主流的說法是“一本選學校,二本選專業”,選到了學校擅長且又適合自己的專業,豈不就是找到了美味的蛋糕?

反面的例子也可以舉很多。現在有不少考生被所謂的熱門專業牽著鼻子走,以很高的分數被國際貿易、新聞學、財務管理等專業錄取,入學後才發現自己的學校其實是以師範、機械、化工等專業為特色的,能不鬱悶嗎?

關於專業的選擇,我們應該從大範圍來看,從行業大勢來考慮——那些與國家發展戰略相符合,服務於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專業,有時在就業上會小有波動,但長遠看卻是堅挺的,比如土木、建築、化工、機械、電子、材料、地質、能源等專業,只要國家經濟、社會在發展,社會對學這些專業的大學生就有旺盛需求。

更何況,有些所謂的“冷門”或“熱門”只是社會輿論強貼的標籤:都說採礦工程、石油工程等專業“冷”,你看人家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薪水了嗎?相反,一些專業雖然看起來熱門,但“含金量”很低,例如高燒不退的法學專業,開設院校太泛太多,遍地開花,畢業生就業形勢其實很不好,二本院校尤甚,考到律師資格證的人很少,從事本專業的人更少。

關於二本院校裡的優勢專業,大家不妨從以下三個角度去篩選:

一、瞭解學校的前世今生

追本溯源,瞭解大學的歷史淵源,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其發展脈絡,知道其強勢專業是哪些了。

二、瞭解“國家重點學科”的分佈情況

“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在高等院校中,對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科進行詳細考核後,擇優確定並安排重點建設的學科。它代表了一所學校一個地區學科建設的最高水平。

儘管有的學校名不見經傳,有的學校地域比較偏僻,有的學校還是“六類院校”,但他們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如能考取這些學校,讀到重點學科涵蓋下的專業,四年之後你將笑傲江湖。在考研或就業的殘酷競爭中,別人舉步維艱,你卻可以左右逢源,平步青雲。

三、瞭解“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安排情況

雖然學校與學校之間師資、硬件差別很大,但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當家專業。能被教育部公佈為“特色專業建設點”的專業,應該是學校最好(或者是目前重點建設)的專業。大家可以自行查找目標院校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