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這是春分剛過的第二天。

22日上午8時許,我的手機鈴聲忽然響起。一看來電不在我的通訊錄裡,顯示是西雙版納的號碼,會是誰呢?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喂,你好!”我疑惑地接聽了電話。

“叔叔您好!我是攸樂山的切微,鄭叔叔讓我給您打電話。”一個說著普通話的清脆女聲在電話另一頭響起。

我一下子明白了,原來她是我的好友、著名的民族學者鄭曉雲教授在西雙版納基諾族山寨多年考察聯繫戶家的切微。早聽老鄭說過,他和切微家自她爺爺起就結下了幾十年的友誼。

切微在電話裡告訴我,她此刻正在山上自家的古樹茶園裡採春茶,歡迎我去她家看看、品一品攸樂山的古樹普洱茶。我愉快地告訴她:“等鄭老師有空了,我們一起去!”

就在昨天,我還參加了一個春分茶會。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春分時節怒放的櫻花

那天的確是個好日子,藍天麗日,櫻花怒放,春風輕拂。

應老朋友、茶文化大咖周重林的邀請,3月21日下午,我參加了他組織的今年春分茶會。當我抵達那裡的時候,已有諸多嘉賓到達,把茶業復興編輯部一個小小的會議室擠得滿滿當當的。

近幾年普洱茶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吉普號公司無私地為大家提供了該公司精製的三款冰島茶來品飲,一款是糯伍冰島,一款是藏山冰島,還有一款是吉茶王冰島。現場對比品飲下來,我最喜歡的則是那款吉茶王冰島,它入口很柔和,回甘快而好,不像糯伍冰島那樣苦澀較重,也不像藏山冰島那樣回甘來得較慢。

來自各地各界愛好普洱茶的茶人和幾位媒體朋友,大家匯聚在“茶業復興”編輯部,共同品飲這三款不同感覺的“冰島”普洱茶,談茶論道,玩民俗,豎雞蛋,為產業發展、國飲復興各抒己見,其樂融融!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記得那天茶會的話題之一是說能否再複製一個冰島。作為一個愛喝普洱茶的老茶客,我也當場表達了我的一些看法。

考慮到,有些讀者朋友不太瞭解這裡說的“冰島”,先簡單科普一下。我說的這個“冰島”,不是歐洲的那個國家冰島,也不是大海里一個小島,而是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的一個傣族山寨。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冰島老寨

被譽為“綠色明珠的”雙江縣,系中國的多元民族文化之鄉,是我國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4個主體民族聯合組成的多民族自治縣。還有一點也很獨特,就是北迴歸線橫穿雙江縣城,其氣候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暖溼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條件對植物生長自然十分有利,為出產好茶創造了極好的先天條件。

所以,雙江縣作為勐庫大葉種茶原生地,其勐庫大葉種茶早在上世紀的60、80年代,兩次被全國茶樹良種委員會評定為中國傳統茶樹良種。如此來看,就不難理解“冰島”茶為何好喝了。

根據雲南另一位著名的茶文化專家詹英佩考證,“冰島”在傣族話裡又稱“扁島”、“丙島”,是村寨名。一百年前,冰島村還全是傣族,村裡的傣族多姓俸,姓俸的傣族與勐庫壩子傣族寨中的上層貴族有親戚關係,直到今天,冰島的傣族村民仍在講傣話。而據現在能查到的文字史料記載,早在明成化21年(1485年),勐庫開始種茶,其茶種則是當時統治那裡的勐勐土司從西雙版納引過來的。

今天,因為它出產上好的大葉種普洱茶,如今人們都習慣以寨名“冰島”來稱呼這裡出產的普洱茶。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勐庫大葉種茶

這些年來,由於其獨特的口感和香氣,受到普洱茶愛好者的瘋狂追捧。有關資料顯示,從2010年起,冰島古樹茶的價格在短短5年的時間就翻了近100倍;2013年,冰島普洱茶(春茶)古樹料一公斤的價格在6000元以上;2014年舉行的一場春茶拍賣會上,一款名為“2014年冰島春茶(問鼎冰島)”,淨重500克的古樹茶拍出6萬元;時至今日,一公斤冰島古樹毛茶的價格早已在萬元之上。

更令人稱奇的是,今年2月下旬,春茶採摘前夕,有一位茶老闆以88萬元的天價,拍下了冰島老寨一顆茶王樹的採摘權,一時刷爆網絡,引起熱議。

還好,我前些年實地去臨滄雙江縣看過冰島寨子,也現場喝了頗有名氣之俸字號家的冰島茶,所以自覺多少有點發言權。

我個人覺得,真正的冰島茶是獨一無二的(市面上假冒的很多),價格一路被爆炒,炒上了天,從另一方面看,也足以說明它的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冰島老寨的古茶樹被掛牌保護

憑心而論,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造就了冰島茶的特別口感、香氣,它確實是好茶。但作為世界茶源地的雲南,好茶很多,比如說易武、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磚等六大古茶山,還有景邁山、布朗山、南糯山等,個個山頭都有好茶,何止一個冰島?

冰島茶之所以一枝獨秀,我想一個原因是,它比雲南其他許多普洱茶品牌要幸運。它真的很走運,早早被一些有實力、有影響力的茶商看上了,通過講故事、加以各種包裝手段炒作營銷,所以在普洱茶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但是,隨著廣大茶客對普洱茶瞭解程度的加深,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有關普洱茶界的一舉一動幾乎也做到了即時迅速傳播,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買茶、賣茶、喝茶的人,逐漸知道了商家炒作的真相,明白炒作背後那是有巨大的利益在驅使。

所以,真正懂茶、會喝普洱茶的人,是不會上炒作當的。起碼,我這個愛好普洱茶的老茶客是絕不會被忽悠得花上萬乃至十幾萬的銀子,去買那些虛高離譜的什麼“茶王樹”上的茶。因為,我深知裡面的貓膩,更深知:甭管什麼茶,都是用來喝的而不是拿來“炒”的!

就在今年元宵節前兩天,為了補一補走雲南普洱茶山的課,我專門去了趟景邁山,在那裡呆了幾天。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雲霧繚繞景邁山

幸得當地傣族茶人、景邁世家老總巖恩的幫助,我跑了芒埂、糯幹、翁基、芒景等幾個寨子,實地走進大平掌古樹茶園。一路行來,我對景邁山的好感要遠超冰島寨。

此前,我已經去過南糯山、布朗山、老班章、那卡、賀開、易武等著名茶山,感覺那些地方,除了茶樹、茶園還在,其許多民族的、傳統的文化正在被現代化、被金錢侵襲殆盡。對冰島老寨的感覺也是如此,客棧、商號林立,建築多是沒啥特點的城市樓房樣式,充滿了濃郁的商業氣息。

而在景邁山,我們仍然還能看到、體驗到原始古樸的布朗族、傣族、拉祜族山寨那傳統的幹欄式建築,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築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幫助下,有相當一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那些寨子、山頭上,本身也有很多與茶有關的好故事,也更有利於今後講茶故事;其二,山上2萬多畝的古茶園能讓比冰島老寨多的多的老百姓受益;其三,這裡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一旦成功,其茶葉升值空間很大,已經有人在有意識地囤積景邁山的古樹茶了;其四,景邁山茶的口感也不錯,比較柔和,價格也比較實惠,我覺得挺好喝。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勐庫茶農在炒茶

再接著說冰島,我以為,當下根本沒必要再去勞心費力地再複製一兩個冰島。雲南省政府已經明確提出要打好“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等3張牌,要打造千億元的茶產業。要實現這個遠大目標, 我覺得不是靠炒作,也不是靠什麼複製一個冰島,而是要紮紮實實地做好雲南省茶葉產業的許多基礎工作,比如說提高全省普洱茶的種植、加工、營銷水平,不斷提高茶葉的普遍質量,制定好普洱茶的行業標準,嚴厲打擊忽視茶葉品質而弄虛做假、欺騙廣大普洱茶消費者及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等不法行為,從根本上促進整個茶產業的健康發展。

現在看,這些年對老班章、冰島的商業炒作,負作用與壞影響也越來越大,如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必然會給雲南普洱茶的推廣普及與提高帶來阻礙。

所以,現在雲南普洱茶發展的著力點應是全面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而不是隻盯著一兩個冰島、老班章,或去想方設法再去複製一個冰島、老班章。單純靠講故事、商業炒作,無異於在沙灘上蓋高樓,這個產業無論如何是不可能做大做強,自然,也持續不了多久。

春茶季,我這樣看“冰島”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