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唯有更加開放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唯有更加開放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北京中關村調研時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中國科技創新和人才交流合作的大門也會越開越大,要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熱忱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熱忱歡迎更多外國專家和優秀人才以各種方式參與中國現代化建設,一如既往支持他們來中國創業和發展,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維護他們的正當合法權益,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

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則愈匱。擁有求賢若渴的大氣度和大智慧,收穫的則是群賢畢至的良好格局。從黨的十八大“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到黨的十九大發展“人才強國戰略”,五年多來,黨中央把人才作為驅動創新的第一資源,持續釋放加強人才工作的信號,從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高度,確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目標,提出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賦予了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格局。

自古以來,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縱觀古今中外數千載,一個國家要實現趕超目標,必須實施集中統一併行之有效的人才開發優先戰略。唐朝時,正是因為對人才持開放的策略,東亞、中亞人才盡聚朝堂,才開創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為輝煌、壯麗的盛世帝國。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速發展、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當下,人才更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稀缺資源。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了人才優勢,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

做好新時代的人才工作,必須要有唯恐不及的競爭意識。面對當前白熱化的人才競爭,“姜太公釣魚”“守株待兔”是等不到人才的,必須拿出“三顧茅廬”的姿態和誠意,才可能把人才請進來。主動擁抱人才,除了會得到人才外,還能贏得光明和未來。陳希部長口中的“天下英才”,不僅指國內的優秀人才,還包括留學海外的學子以及有志於參與中國建設發展的外國專家和人才。這種全球化視野的人才觀,既符合當代世界和中國深刻變化著的實際,又符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要求,深刻地體現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同時,打破了在人才問題上一些不合時宜的保守狹隘觀念。更加積極,蘊含著進取有為的精神,這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高姿態;更加開放,彰顯了寬廣包容的胸懷,這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大氣魄;更加有效,明晰了務實管用的方法,這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落腳點。這三者統一於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宏偉目標,共同致力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不拘國籍身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科技人才發展建設中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倡導合作共贏,搭建一切可以搭建的平臺實現科技人才價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要打破狹隘偏見,破除陳舊觀念,尊重科技人才。

總之,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激勵競爭中,科技創新的紅利窗口期時間不斷縮短,身在其中的中國,必須以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加多元的科技人才,為人才發展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把科技人才的自我價值實現與中國科技創新有機融合,使科技人才的創造權益得到切實保障,實現合作雙贏。(朱菡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