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豆文章 提高村民收入

中國商報\網(記者 汪前祚)貴州報道 開陽縣雙流鎮劉育村因地制宜,全面調整產業結構成效顯著,不僅實現了村民收入的倍增,還解決了20多位民的就業問題。

開陽縣雙流鎮劉育村距開陽縣城四五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該村有1658戶,6586人;轄區總面積40餘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12000餘畝,人均耕地只有1.82畝。

據村主任陳雙紅介紹,劉育村雖然地處城郊結合部,由於海拔較高,土地貧瘠,很多年來,土豆和玉米是全村的主要農經作物。據統計,2011年,該村戶均年生產土豆約1300公斤,玉米約1500公斤;土豆0.4元至0.6元\公斤,玉米1元至1.2元/公斤;加上其他各項收入,村民的人均月收入為1000元左右。到了2011年,還有90餘戶人家仍然還在貧困中掙扎。

做好土豆文章 提高村民收入

網絡配圖

地少人多、產量不高、銷路不暢是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外出務工是村民賴以維持家庭剛需支出的主要經濟來源。據瞭解,全村除老弱病殘幼外,00%的勞動力均已外出務工為業。

“既然大家相信我,就得為大家找條出路”2011年,這一切對於新上任的村主任陳雙紅來說,無疑是也是看在眼裡疼在心中。為改變這一現狀,陳主任踏上了起早探黑,走村竄寨的尋富之路。

“改變村民觀念談何容易?”經深入調研,陳主任覺得思想陳舊、故步自封是導致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不過當他提出改變村民觀念時,很多親友這樣告訴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兩年的努力,不僅村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改變,生產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村支兩委的帶領下,劉育村先後引進土豆、刺梨、葡萄等優質品種,完成了3000多畝刺梨和300多畝葡萄的生產基地建設。

做好土豆文章 提高村民收入

產品圍著質量行,質量繞著市場轉。不論什麼產品,對村民而言不能變現,或變現率低都是沒有意義的。新的土豆品種,產量雖然得到了較大提高,但銷售卻又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大難題。為全面提高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2013年,陳主任投資興辦了以土豆深加工為已任的開陽縣嚼香緣食品有限公司。

時至今日,開陽縣嚼香緣食品有限公司的土豆深加工系列產品已在省內外贏得了一定聲譽。這一舉措,不僅調動了村民生產的積極性,土豆的價格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了一番,每公斤由原來的0.4元至0.6賣到了1.2元以上。這不僅解決了產銷和滯銷問題,還解決23位村民的就業問題,其中5戶還是該村的貧困戶和戶低保戶。

走訪中,陳主任告訴記者,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及全體村民和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劉育村現在的人均月收入已達到了2014元。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陸續踏上了返鄉創業之路。今年,刺梨和葡萄也陸續投產,村民的收益還會得到不斷的增加。往後的劉育村會越來越好,致富之路也會越走越寬。

做好土豆文章 提高村民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