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不少人在後臺詢問小編,棉花栽培中苗床如何管理,今天就滿足大家的願望,說說棉花種植苗床管理,在棉花播種後,搭上架子,蓋上塑料薄膜提高溫度。從播種到出苗要求苗床溫度為20—25笙,最高不宜超過30£。土壤含水量要保持在16%左右。一般作法是,第一次灑水二擔,以後每隔1-2天灑水一次,每次用水1一1.5擔。出苗後,要採取揭開塑料布或兩頭通風的辦法調節溫程度,使其維持在20度左右為宜。出苗3—4天后,早上九點以後揭開塑料布,下午五點前再蓋上,對棉苗進行鍛練。苗出齊時,要進行疏苗!一片真葉後,每穴留二株。另外,還要注意治蟲治病等,使棉苗健壯生長。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大田移栽,移栽時間一般為四月底五月初。移苗前的5—6夭,晝夜都要揭開塑料布,進行鍛練。移苗'前一天,澆透"移苗水",當水滲到床底後,用刀按穴距切成方塊,以免根系交叉,鹼少新根損失和土塊破壞。大田,要根據密度,先划行再挖穴,穴深5—6寸。穴內可以增施少腐熟有機肥和氮磷化肥,促苗早發。栽時,棉苗周圍要壓實,再澆上水,待水滲完後立即覆土封窩。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每畝留多少苗,棉花的產量,主要是由每畝株數、每株結鈴數和單鈴重,三個因素構成的。三者既矛盾又統一,在一定的密度範圍內,株數增多了,單株結鈴就少,鈴重也小。反之,株數減少了,單株結鈴就多,鈴重也天。從理論上講,既能充分發揮單株的結鈴能力,又能充分發揮群體增產的潛力,才是合理的密植。只有在合理密植的群體結構下,才能達到光能利用率高,蕾鈴脫落少,棉花產量高。從目前的生產水平來說,仍以水肥條件為依據,分離、中、低三個類型,相應的每畝留株數以五.六、七千株為宜。過密或過稀都是不妥當的。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旱垣堺地,因受氣候條件和灌水因素的限制,棉株個體得不到較充足的發育,因此相對的就要靠群體(增加株數)提高產量。一般每畝留苗為八千至一萬株之間。二堺土地不發小苗,怎麼辦,堺土地不發小苗,是由它的理化性質決定的,表現如下,地低母土地保水性能強,溼度大。加之,早春氣溫低,蒸發量小,必然會造成堺土地的低溫階段較長,這是它不發小苗的主要原因。季供足能力弱土壤供肥能力的變化,直接受著地面和地下水熱變化的影響。堺土地在春季處於一個低溫的時期,眥時土壤的保肥能力強,供肥能力弱,棉株根系吸收的養分相對的較少,容易表現峽肥。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通氣性整,不利於根系生理活動堺土地由於溼度大,所以通氣性較差,氧氣不易進去,碳酸氣(二氧化碳)也不容易出來,影響根系的正常生理活動,所以根不旺,苗不壯。質地堅樓幼苗,根系生長弱,遇到堅硬的堺土,根不易紮下去,不利於棉苗生長。板結慶棉苗出土後,莖被堅硬板結層夾住,影響正常生長。如果遇大風還會磨斷幼莖,造成死苗。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總之,由於堺土地的土粒細小粘重。所以,水多了,潮溼、地涼、苗不旺9水少了,乾土塊硬梆梆,根難長,苗不壯。那麼,怎麼辦呢?根據領導關於"一切經過試"的教導,廣大貧下中農經過多年的實踐和多次的試驗,總結出兩條重要經驗。深中耕。農諺說:"深中耕,地發暖,苗發歡"是有科學道理的。深中耕,跑了境,增了溫,棉苗就長得快。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據運城縣寨裡大隊科研組試驗,五月上旬深中耕三寸,可以提高境間地面溫度2.29,行間地面溫度3.49。中耕後,當天五公分土壤溼度就能降低2%。5月30日調査,深中耕比未中耕的真葉多一片。可見,深中耕能夠鬆土增溫,使土壤由"硬"變"松",由"涼"變"熱",改變了土壤的水熱動態,改善了微生物活動的環境條件,加速了有機肥料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便棉苗根深苗壯。增施肥料,促苗早發。棉苗出土後,種子本身貯藏的養料,基本消耗完了,需從土壤中吸取養分。

棉花移苗技巧,栽培中要注意每一個細節,這關乎棉苗的生長

但堺土地此時供肥能力弱,不能滿足棉苗所需要的養分,所以,要增施含速效養分多的有機肥和化肥。如炕土,陳牆土路土等。據研究,炕土中含有950PPM左右(PPM表示百萬分之一的濃度)的速效氮,60PPM左右的速效磷,1500PPM左右的速效鉀;陳牆土中含有900PPM左右的速效氮,180PPM的速效磷,1100PPM左右的速效鉀。這些肥料施在堺土地上,有增溫、促苗早發的作用。在施有機肥的同時,再適當施些化肥作種肥效果更好。總之,苗期以促為主,但還要注意促中有控,使壯苗早發。坪土地棉花為什麼要蹲苗,怎樣蹲苗。群眾說,"要想多收花,必右好苗架"。好苗架只能靠"蹲苗"來實現。這是小編下一次要說的內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