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個被證券改變的無眠的夜晚

在中國的證券交易歷史上,場外交易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乾脆地講,我們的正規化櫃檯交易就是萌芽於場外交易市場。

最開始的時候,是一些不甘貧窮落寞的人倒騰不記名的國庫券。他們全國各地奔跑,蒐羅不願意持有或者急需用錢的賣家,說服他們把手裡的國庫券賣給自己。

這些國庫券通常是以面值或低於面值購進,買進後多數會持有到兌付期,然後找國家髮型機構兌付。中間有機會脫手的話,他們也會賣出。

這裡面做的比較好的就是早期名揚國內證券市場的號稱某百萬的。

1986年的9月26日,上海南京西路1806號,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營業部成立,證券市場正規化的櫃檯交易拉開帷幕。

一到交易時間,上海的南京西路上熱鬧非凡。大家交流著某些股票的行情,揣度著明天的價格走勢。

交易時間過後,南京西路上的人們討論的不僅僅是股票國庫券,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還有老公、媳婦、孩子和人情社會的世態冷暖。

七十多歲的老胡很懷念那個時候,講起南京西路的那些朋友,老胡的手上下揮舞,唾沫星子亂噴。

“大家半夜都不願離去的”。阿拉口音下的普通話還算清楚。

“現在”,老胡停頓下來,眼睛看了看窗外,搖了搖頭“人氣沒了,朋友們也不來往了”。

老胡的眼光暗淡下來。

走上正規化的證券交易市場,交易方式越來越便利。從有交易大廳、大戶室的營業部,到現在手機電腦隨處可交易。已經成了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生活了。

南京西路上,上海證券交易所早早地離開了這裡,幾易地址,最終搬到了浦東新區。

就像曾經的電影《股瘋》裡描述的那樣,證券市場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也改變了一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