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赴港IPO 曾被曝“毁林取水”毛利率超50%是如何做岀来的?

4月30日凌晨,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官网披露了招股书。

数据显示,此前农夫山泉已为上市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但最终,农夫山泉放弃了我大A股,选择在港交所上市。

1 卖饮用水,

“农夫山泉,有点甜。”可能你也没有想到,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词让农夫山泉成为饮用水市场上的霸主。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2019年,农夫山泉的营收为174.91亿元、204.75亿元及240.21亿元;对应净利润为33.86亿元、36.12亿元和49.54亿元。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均超过50%,达到56.1%、53.3%和55.4%。

要知道,这一盈利水平远高于同期中国软饮料行业6.9%、7.1%及9.6%的平均盈利水平以及全球软饮料行业3.9%、7.6%及8.5%的平均盈利水平。

然而,农夫山泉的盈利水平为何会高出同业这么多?

分析人士认为,答案就在于农夫山泉的广告词。特别是一句:“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金妹儿了解到,目前饮用水市场上,主要有纯净水、矿泉水、泉水和天然水、矿物质水等。其中,由于矿泉水、泉水等受资源限制,因此大多数企业都生产纯净水。

但是农夫山泉的老板钟睒睒似乎很懂消费者的心理,在2020年宣布全部生产天然水,停止生产纯净水。

因此,有印象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农夫山泉自一出生就比别的水卖的贵!

不过,天然水与矿泉水、泉水一样,是珍贵的淡水资源,而我国又是一个贫水国家。因此,农夫山泉在卖噱头的同时,身体也很诚实!

2 50%毛利从哪儿来的?

今年1月被爆“毁林取水”

那么,天然水真的就比纯净水好吗?

对此,一行业人士表示,因评判标准而已。

“要知道,如今水厂要跟消费者解释水质好坏,是没有人听的。跟消费者解释水源地在森林深处,消费者可以自然联想,大家凭常识判断,山里的水肯定比城市里的水好。”上述行业人士称。

但是,每一年矿泉水企业都必须向国土资源局递交水样。原因有二:1,水质是不稳定的,要每年监测;2,检查水里的污染物指标。

因此,每一瓶天然矿泉水,除了我们在瓶身上看到的水质指标之外,都有一份当年的水质检测表,检测项目在75项左右,包括辐射污染指标。显然,污染物指标是判断水质是否安全的唯一要素。

那么,手续这么复杂,农夫山泉毛利率为何还能高达50%?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农夫山泉有部分水肯定是山泉的水,包括千岛湖等等,但很明显的,并非所有的水都是。不只是因为水的储量问题,更多的是经济效益的问题。

试想一下,从各个水源基地发往各处,里面的运输成本,就知道里面的问题了。

再加上,诸如农夫山泉这样的大企业,即便是取得了开采权,但也不是想采多少就能采多少的。

一旦开采过度,让水质安全出现问题,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农夫山泉在今年1月,还出现过暴力作业的情况。

据微博网友“Qiang小Qiang”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轰鸣的大型机械在夜间进入林区后,运送了大量施工物料。

根据视频左下角经纬度显示,几位施工工人正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红线内施工,施工路线与环评要求严重不符。

最要命的是,面对拍摄者的“是否有审批”的质问,施工者只是笑而不语。

尽管调查结果显示,农夫山泉没有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作业。但业内人士认为,诸多迹象都显示农夫山泉有打擦别球的意思。

也正因如此,有网友评论:农夫山泉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而是拆迁工!

对于此次IPO,有消息称,农夫山泉将募集10亿美金。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持续进行品牌建设、稳步提升分销广度和单店销售额、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对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以及探索海外市场机会。

不得不说,年赚近50亿元的农夫山泉,胃口也不小,一开口就是70亿元人民币!

本文源自金融投资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