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生存趨向......

互聯網、手機終端、電視 —生存趨向

(IT、 MT、TV Group trend)

引: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

解析:這時的人民概念誕生之時,IT、 MT、TV技術尚未誕生,此話不是針對媒體講的。是人文認知基本概念。

“越接近基層、就越接近真理”

解析:這是老報人範敬宜70年代末在報紙上一句引發討論的文章。(人民日報總編)

“未來的生產力就是大數據”

解析:這是馬雲在多個場合闡述新經濟時提出的“新生產力”主張。

未來電視臺主營並非現在的電視業務

解析:原央視副臺長十年前說的。(保密,嘻嘻)

國家對於電視佈局 “村村通工程” 投入,是體制思維的惠民舉措,屬於財政強勢介入的“宣傳”基建工程,倘若TV仍佔據沒有新技術挑戰,“流量”“受眾”不是眼下焦灼的話題。

一組數字像傳統性“攤大餅”重生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7.31 億,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達 7.26 億。然而,從業者們都在“撕扯大餅”,廝殺形式都是傳統“宣傳”模式思維,收視率+內容。然而新媒體手段殺手鐧簡介如下:

A;“互動”“即時回訪、交流”,使得單方話語權減弱,公平成為最大的語境。

B;互聯網的製作成本低於任何一檔電視節目,發散式剝取優秀節目,僅僅充當呈現窗口。

C;“流行色”:可以真實做到“日日新、月月異”,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幾乎與世界同步。

D;甲方、乙方角色任意調整,在瓜眾、輿控中“漁翁得利”,撫慰管控的心緒,贏得商家的心聲。

最大X優勢,互聯網的數據化優勢,採集了一個社會核心部落“中產階級”,無成本佔據了優質品相的IP資源,優質文化直接靶向“中產階級”。“上得天堂、下得廚房”,中間“坐莊”。進步趨向是以市場方向,是無以倫比最大輕資產群,勢不可擋。

網聞5G基裝幾百處矗立完畢,廝殺將會“慘烈”異常,昨天沒有完備的“套路”成型,今天將會捲入一批“媒體陣亡”。

研究“大餅”中的內容,“中產階級”仍是歷史各個時期爭奪的對象。(改天詳解“中產階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