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無能累死三軍,蒙古和金朝戰爭轉折點—野狐嶺之戰

1127金朝攻破開封府俘虜徽欽二帝北宋滅亡,金國佔領中原,到1206年蒙金之戰開始前,金朝已經成為了一個人口5000多萬,常備軍隊超過120萬的超級大國。即使成吉思汗一統蒙古各部,金朝的人口仍然比蒙古多出40餘倍,軍隊多出10餘倍,那麼成吉思汗是如何一步一步攻滅金朝的呢,

蒙金世仇

金朝長期推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使蒙古人對金統治者怨入骨髓。金熙宗時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朝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金世宗時,金不僅要蒙古納貢,還每三年遣兵向北剿殺,謂之"減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金朝為防蒙古報復襲擾,自達裡帶石堡子(今內蒙古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區北),經魚兒泊(今達來諾爾),到夾山(今呼和浩特西北),築成一條長達3000餘里的界壕(亦稱金長城)。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蒙古和金朝戰爭轉折點—野狐嶺之戰

蒙古重騎兵


野狐嶺之戰

1211年2月,成吉思汗親自率軍10萬自怯綠連河(今克魯倫河)南下,派先鋒哲別率輕騎入金西北境偵察軍情。4月,金帝聞蒙古軍至,遣使乞和不成,命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參知政事完顏承裕領兵45萬分別增援長城防線上的昌州、撫州、桓州。

獨吉思忠率領主力抵達北部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固界壕修築邊塞,他看300公里界壕雖然有城牆,但沒有女牆副壁,所以組織軍兵調集民夫大修土木工程,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軍南下,號稱"用工七十五萬"。

但是這種消極防禦法除了勞民勞兵降低戰鬥力和挫傷士氣外一無所獲,重新修繕長達300公里的界壕邊塞費時費力,而實際上只要集中兵力突破一點,整條300公里的防線就會全落空。

成吉思汗就是這麼幹的:命朮赤、察合臺、窩闊臺領軍3萬攻打金朝西北邊境,牽制駐守大同的西京留守胡沙虎,自己集中8萬的兵力重點突破烏沙堡後發揮機動作戰的優勢繼續迅猛推進又奪烏月營,獨吉思忠苦心構築的300公里界壕就這樣泡了湯。

烏沙堡陷落之後,完顏永濟解除獨吉思忠的指揮權,改由完顏承裕指揮,臨陣換帥本就是兵者大忌,而且成吉思汗曾在蒙古繳納歲貢的時候接觸過完顏承裕,知道此人是個草包。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蒙古和金朝戰爭轉折點—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

完顏承裕懼怕蒙軍,又擔心蒙古軍直接進攻中都,竟然撤掉長城防線,將40餘萬兵力全部集結在野狐嶺,打算以野狐嶺險峻的地形限制蒙軍騎兵的戰力。其實若仍然重兵防禦長城防線,鐵木真若繞過長城防線直接攻打中都的,中都城高壕深,軍械充足,蒙軍缺乏攻城器械短時間內難以攻克,此時以長城防線兵力猛攻,蒙軍兩面受敵非敗不可。然而完顏承裕撤掉長城防線,成吉思汗不費一兵一卒便佔領撫州、昌州、桓州,繳獲大量金銀、器械和馬匹,尤其桓州是金朝軍馬牧場,養有百萬軍馬,如此以來蒙軍軍心大振,而金朝前線戰馬儲備幾乎枯竭。

蒙軍隨後向野狐嶺進發。野狐嶺地形險峻,古稱無窮之門,完顏承裕命45萬大軍佔領有利地形分兵固守陣地,這招確實也起到了一定效果,蒙軍趕到野狐嶺後,騎兵無法發揮作用。

主將無能累死三軍,蒙古和金朝戰爭轉折點—野狐嶺之戰

金軍鐵浮屠

險峻的山勢地形同樣也讓完顏承裕各據點之間聯絡困難,蒙古大將木華黎率八魯敢死營下馬步戰,直向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殺去,成吉思汗率部隨後衝殺,金軍各部難以快速支援,完顏承裕眼見不敵,隻身丟下部隊率先逃走,主將下落不明,金軍軍心渙兵敗如山倒,蒙軍趁勢追殺,金兵死者‘蔽野塞川、伏屍百里’

翻過野狐嶺後蒙古鐵騎一路追殺,在會河堡追上聚攏了數萬殘兵的完顏承裕,成吉思汗親率3000怯薛軍衝擊敵陣,蒙軍同時對金軍發起猛攻,鮮血染紅了會河川,完顏承裕隻身逃往中都。

1211年9月,蒙古大軍攻佔涿鹿,哲別率前鋒輕騎兵出居庸關,抵達中都城下,中都城池堅固,並有重兵把守,哲別無法攻城,於是會同鐵木真的大軍在華北四處燒殺搶掠,中原民不聊生。

1211年10月,朮赤的3萬大軍攻掠了山西北部的雲內州、將另一個金軍牧場的百萬軍馬據為己有,隨後朮赤掃蕩東勝州、武州、朔州,直逼大同,金西京留守胡沙虎聞訊棄城逃跑,朮赤一路北上,攻破大同、興和、尚義等地。

蒙古兩路大軍搶掠了無數的人、畜和金銀財物後返回蒙古,這些牛羊馬匹和財物為以後的蒙古西征打下了物質基礎。

自此蒙金第一次大戰結束,蒙軍傷亡不足兩萬,金軍傷亡20餘萬剩下的全部逃散,金朝皇帝完顏永濟和主帥完顏承裕的昏庸無能導致這個擁有5000W人口的大帝國開始走向衰落,自戰過後金朝的機動兵力全軍覆沒,蒙金形勢逆轉,金軍只能固守城池,中原之地成了蒙軍來去自如的屠宰場和提款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