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進廠兩個同事,一個985畢業,一個二本畢業,五年後,二本畢業的先當領導,如何看待?

墨著mZ


其實職場就是小社會。智商學歷情商缺一不可,尤其是不能忽略情商的重要性。

前領導70年代大學本科生,專業對口,工作經歷對口,但是沒能突破自己的為人的瓶頸,不會管理下屬不會帶團隊,不會跟別的部門進行良性有效的溝通,別的部門領導指著鼻子罵她....對手下也是這樣說活。只能說她就是這樣的風格,意願是好的,但是人家不肯主動積極的配合,尤其是其他部門。

但是這樣的人職場卻很吃虧,業務沒問題的,但是改變自己有難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但是同樣條件下或者業務略低,但是能協作手下協作其他部門,改善公司為公司爭取利益的,其實這樣的人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工作起來很輕鬆。這就是她很大優勢,因為工作不是一個人完成的,肯定是多人配合的。

如果別人升職比你快,你可以去仔細觀察下她有什麼你沒有的優點,保持住自己的優點,並向她的優點去接近。

優秀不是一個單一維度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條框,但是老闆總歸是看結果的。


小君君的日常生活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說個我身邊的真實故事吧。

我在華為的直接上級跟我同齡,我入職時,他已經在華為公司待了超過7年。有一次喝酒,他跟我說,其實當年他剛來時,是所有新人中最不被看好的。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他學歷最低:大專畢業。本來以這個學歷,他根本連面試的資格都沒有。但當年他硬生生大冬天抱著簡歷守在面試官待的酒店門口,頭髮上都結了冰碴。

這份勁頭,讓面試官覺得他很有狼性,符合華為的企業文化,破例給了他面試機會,才得以進入。入職之後,他深知自己起點不如別人,唯有加倍死磕才能脫穎而出,所以但凡有新任務,或者別人不肯做的累活,他總是第一個舉手。

在實習轉正考核時,他獲得了主管強力推薦,以第一的考核成績轉正成功。再之後,他逐漸甩開同批入職的其他人,第一個當上主管,之後,又當了最年輕的服務部代表,每年的績效考評都是B+以上。

他說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我的學歷的確是我的短板,卻也成了我奮力往前,最大的動力。”

回到題主的問題,同年進廠,五年後二本畢業的比985的先當領導,這樣的事很正常,在現實職場中,事實上也非常常見。

1.大學最大的作用,是培養良好的學習思維和習慣

咱們一起回顧一下,大學都學的什麼?

這個說法,還是建立在基本上好好學習,不輕易翹課的基礎上。

我大學時,從未掛過科,每年都拿獎學金,我覺得自己的專業課還是學得蠻紮實的,但它最大的作用,也僅僅是讓我通過面試而已。

距離能上手工作,必須承認,差得還太遠。

有沒有上完學就能立馬無縫銜接開始工作的?有!新東方廚師和藍翔技校。

越好的學校,越注重氛圍營造,越懂得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習慣,因為培養好這個,才是一通百通的底層邏輯。

所以為什麼大公司都愛招或者只招985、211?真不見得是這些學生當前能力有多強,而是從概率看,他們的潛力確實強,而大公司又正好不差錢,有耐心有時間慢慢培養,將他們最終培養成才。但如果這些人自己懈怠,對不起,公司不是學校,可不會給你重修的機會。

普通院校其實從來不乏能力強的學生,只是可惜他們的機會比高等院校天然差很多。而反過來說,一旦被他們抓住機會,相比那些被一時的優越感矇蔽雙眼的天之驕子們,他們的上進驅動力自然會強得多,也更容易出成績。

2.老闆只為結果買單

一個清華畢業,一個二本畢業,前者若只懂口若懸河,事事不落地,後者則踏踏實實,每次做事都能交付讓老闆滿意的結果,你是老闆的話,給誰升職加薪?答案顯而易見。

學歷真的不過只是敲門磚,它頂多代表你的過去。一旦進去後,大家將重新站在幾乎同一起跑線,接受同樣的檢驗標準,這也是職場最公平的地方。

大學期間,我們尚可通過期末突擊幾天,就有可能拿到一個不錯的成績,但在職場,沒門。

誰更努力,誰更會思考,誰更能為公司創造效益,提升客戶滿意度……這些事,老闆門兒清。

老闆只會為你現在能輸出的結果買單,而絕不會為你的過去買單,哪怕它是輝煌的。



3.沒上過985的人,怎樣才能獲得和他們一樣的機會?

我前面說了這麼多,並沒有瞧不起985的意思。事實上,他們的機會確實大得多,而他們中的多數人,也確實很優秀。

只要保持旺盛的前進動力,他們的優勢是很明顯的。

我們想討論的是,對於沒那麼多機會的二本學生,想要獲得更好的機會和生活,應該怎麼做?

在我看來,只有兩點。

第一,擴展眼界。

很多時候不是你不想努力,是你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如果你周圍的人都是跟你同樣層次,多半你也就和他們一樣,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有時候,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接觸不同層次的人,你才會知道原來還有那麼多新鮮而精彩的活法,這樣,才能確定自己改變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唯有加倍死磕。

就像我華為的直接上級,基礎不如人怎麼辦?

那可不就是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別人娛樂休息時,你心裡也有點數,別跟著瞎混,繼續給自己加碼唄。

事實上,華為不就是個死磕典範麼?30年時間,擊敗了所有的電信巨頭,其中不乏眾多百年老店。

靠的什麼?

偏激者看到的是政策,是不人性的制度,而同樣進過華為的我,看到的是無數個夜晚,當友商都已酣然入夢,華為的工程師和研發人員真的在徹夜死磕,這才拼下的一個個客戶。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題主問了一個好問題,引導大家去思考,不同的學歷畢業下,為什麼相對偏低學歷的人會發展得更好。

首先申明一下,當領導其實不一定能證明就是發展的會好,因為現實中不乏很多優秀的人才一心只想做個技術專家,而不願意當個管理者。

假定兩者都想當領導的情況下,985的學生沒有競爭過二本院校,那麼又是因為什麼呢?子佳從三個不同的時間階段兩者的能力差異可能性,來做個分析。

高中階段:兩人的基礎智商和能力差異不大,考入不同層次的大學更多是個人努力程度、教育體制和運氣的影響

據科學研究表明,如果用比納量表來測試一個地區全部人員的智力情況,那麼不同智力人員的數量分佈呈現出完美的正態分佈:兩頭少,中間多。

中等智力(100±16)的人群,大概佔到總人數的68%,而如果再包含中等智力偏上及偏下的人員(100±32),大概能佔到95%的比例

這意味著絕大部分人的智商真的相差並不大。

因此,在高中階段考上不同層次的大學,更多的在於其他因素的影響。這裡面可能有個人對高考的重視和努力程度,也可能是運氣因素。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目前實行的高考教育體制的影響。

受不同省市的考生數量、錄取率的差異,都會導致即使真的是同一能力水平的學生,也會進入不同層次的學校。

比方說:山東、浙江的考生想要考上清華/北大,相應的分數要求要遠遠高於內陸經濟欠發達省份。

大學階段:二者獲得成長的情況,完全取決於能否利用好不同院校的差異性資源

985學校和二本院校最大的差別,不在於個體差別,而在於外部的資源和環境差異,能否運用這些差異拉開差距,完全看個人的用心與努力程度。

985和二本最大的差別在於以下兩點:

  • 985學校教師資源豐富,相對來講名師更多,老師的教學方法、課程系統性可能會更好一些,可以節省學生的個人摸索成本,如果再有一些外部大咖資源的分享、講座、沙龍活動等,更容易加速學生的成長。

  • 985院校的學生成績更加優秀,基於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更容易倒逼一個人不得不加快成長,跟上同學的步伐。

但是這兩點差異都是外部因素,身在985院校的學生能否成長更快,取決於其如何利用好這些外部資源。

如果這些外部資源都視而不見,一個985院校的畢業生也不一定比二本學校多出什麼巨大優勢。

工作階段:畢業參與工作後,學歷僅僅是一塊敲門磚,一個人的成長與進步會受到綜合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響。

即使考慮兩個人工作之後,同樣努力,能否當上領導,還可能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 為人處事:也就是職場上常說的“情商“差異

  • 能力素質:比如責任心、擔當力、溝通能力等
  • 個性特徵:比如是否能面對衝突,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各類工作管理衝突
  • 機會匹配:是否存在相應的發展機會,以及機會來臨時的決斷力
  • 背景關係:雙方所擁有的社會關係、後臺背景是否存在差異
  • ……

以上這幾點只是簡單的羅列,對於職場,提拔一個管理者,靠考慮的因素會比這更加的複雜,學歷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考慮因素。

結語

人與人之間的基本智商差距並不大的,後天環境的影響、個人的努力的方向、努力程度、努力的方法、才是拉開各自發展差距的主要因素。

五年時間,僅僅是漫長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小段路,更何況這個也只是個例因素,並不能因此就得出什麼武斷的判斷。

作為職場人,持續不斷的追求未來的個人成長,不糾結於過往取得的成績或些許遺憾,才是重點。


我是子佳看職場 ,大型集團企業HR總經理,嚴肅專業,偶爾搞怪的HR從業者,持續分享職場乾貨,關注我,我們一起職場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