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近期一個朋友談起他的運營,他親自帶著新人走完流程,每個環節親身示範新人該怎麼做,不到一個月,新人目前獨立承擔起朋友的電商運營工作,朋友樂開了花兒,騰出手來搞了其他項目。

現實中,很多領導說的多,做的少,這樣其實很難令到下屬信服,成功的領導99%在於自身的威信和魅力,1%在於權力的行使,而這種威信和魅力,正是來自領導自身的行為,自己做的好,下屬自然安心工作。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說的再多,不如你親自做一回。照我做的做,這種強有力的榜樣作用,比天天講話,訓話好的多。

很多領導者認為,我要是會做,那我請你來幹什麼呢?這是個很大的誤解。

傳幫帶,關鍵作用的是帶,我做你看。你做的好不好,其實並不重要,關鍵是你做了,就會形成一個標杆,員工有了標杆參照,下屬不僅會看齊,更會形成一種超越,從而形成企業管理的良好循環。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傳幫帶,先處理情緒,再安排工作。

傳幫帶不是先安排事,而是親身示範,親身示範能夠處理好員工的情緒。

為什麼情緒比事還重要?

情緒影響一切。

情緒的力量很驚人,面對同一件事,情緒不同,結果就會不同。

舉個例子:兩個秀才趕考,路上碰到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黑糊糊的棺材,其中一個秀才心裡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趕考的日子碰到個倒黴的棺材。心情一落千丈,走進考場,這個黑糊糊的棺材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結果文思枯竭。

另一個秀才也看到這個棺材,心裡也是咯噔了一下。不過轉念一想,棺材和官財同音,有官又有財,好兆頭。看來這次趕考我要鴻運當頭了,於是十分興奮,情緒高漲。

先不說結果如何,讀者基本就能推理出來,誰的結果會更好一些。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壞情緒會傳染

生活中,壞情緒跟病毒一樣,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不斷蔓延。

舉個例子:王先生是一傢俬營企業的總經理,要求自己很嚴格,特別能以身作則,包括每天考勤,從不遲到早退。一天早晨,看新聞入迷了,結果出門晚了,匆忙駕車,闖了一個紅燈,正巧被警察現場抓到,被扣了駕駛執照。

王先生有點氣急敗壞,回到辦公室,正好項目經理來做報告,他沒好氣的問:“上週那個項目搞定了沒有?”項目經理說還沒有。王先生吼道:“付了你7年的薪水,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大客戶,你要是弄砸了,你就不用再回來這家公司了。”

項目經理一肚子不滿,回到自己辦公室,心想:“我為公司賣了7年的命,現在就因為一個客戶,就恐嚇解僱我。太過分了。”正好秘書過來找他簽字,他馬上問秘書:“早上給你的5份文件,打印好了沒有?”秘書說:“還沒,我......”他立刻火冒三丈:“不要找藉口,我要你最快時間內打印好,雖然你在這裡幹了三年,不代表不會被解僱。”

秘書憤怒的回到座位,心想:“有病啊。我一直努力工作,經常加班,現在因為無法同時做兩件事,就恐嚇辭退我,太欺負人了。”秘書下班回家,正好碰到9歲的兒子打遊戲,立刻叫喊起來:“我告訴你多少次了,要好好學習,趕緊回房間看書去。”

兒子回到房間,心想:“媽媽剛回來就衝我發火,真過分。”這時候,小狗跑了過來,蹭來蹭去。秘書的兒子二話沒說,給了小狗一腳,喊道:”滾出去!“

小狗疼的亂竄,發瘋一樣衝出門口,還咬了一個人,那個人正好是被扣了執照,走路回家的王總。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情緒需要一個宣洩的窗口

情緒不能通過忍著來解決,這就好比在心理上築造堤壩。心理學家分析,情緒必須及時疏導,否則就會決堤。

舉個例子:美國一個工廠生產電話交換機,薪資待遇各方面其實都很不錯。但是工人依然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不理想。一群心理學家組成的小組,對工廠的生產效率和物質條件展開了調查和研究。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談話試驗非常有效果。在大約兩年時間裡,心理專家和工人們個別談話將近2萬多次,談話中,專家耐心聽取工人對管理的意見和抱怨,不做任何反駁和訓斥,讓工人們把不滿發洩出來,出乎意料,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大提高了。

這個試驗,心理專家認為談話,實際就是一個工人情緒得到了宣洩,對情緒疏導的作用,讓人心情舒暢,幹勁倍增,工作效率才得以提升。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傳幫帶,核心是”誰來帶“。

“戰爭中有這樣一條真理,士兵們什麼也不是,將領卻是一切。”

這句話誰說的呢?要是我說的,估計會被噴死,這句話是巴頓將軍說的。

巴頓將軍說這句話,並不是否定士兵的作用,而是強調將軍的作用很大,必須注意運用。也就是傳幫帶不是誰都能做的。

正如企業家培訓,不能是沒做過企業家的,甚至做的不好的企業家來“培訓”。

正如銷售培訓,不能是沒做過銷售,甚至銷售做的不好的人來“培訓”。

再好的培訓,也頂不過一次傳幫帶。

事做的好,未必演講好,也未必懂上課,所以需要傳幫帶。而且再多的培訓,也不如一次現場的體驗。

舉個例子:

海爾集團,在企業創立初期,消費者對海爾認可度不高,銷售上不去,生產的冰箱積壓在倉庫,企業資金週轉不開,生產面臨著威脅。

張瑞敏首先就召集全廠職工開大會,在全員面前談質量和誠信對一個企業的重要性。大家很認真聽,也很認真記筆記,開了一個多小時,就準備散會下班了。

而張瑞敏問大家,知道不知道倉庫裡還有100多臺有質量問題的冰箱?

張瑞敏拿出鐵錘,把100多臺問題冰箱擺在員工面前,在多人阻撓之下,依然拿鐵錘將存在問題的冰箱全部砸毀,這一舉動讓海爾人如夢初醒。

再好的培訓講師,也會出現套娃效應,所以言傳不如身教。

就算是信息爆炸時代,也存在信息不對稱,包括企業內部。

舉個例子:

士光敏夫1965年出任東芝電器社長,口頭禪就是以身作則最有說服力。

每天士光敏夫都會巡視工廠,比別人早到半個鐘頭,站在工廠門口向工人問好,率先示範。而這一切並不是給員工看,是給董事們看的,雖然員工們很受鼓舞,但是董事們還是不以為然。

有一次,東芝的董事們去參觀一艘巨型油輪,士光敏夫由於參觀過9次,就提前說好自己帶路。那一天是假日,約好在某車站門口集合,士光準時到達,董事們乘坐公司專車到達了,董事說:”社長,抱歉讓您久等了,我們就坐您的專車前往參觀,如何?”

士光面無表情的說:“我沒有坐專車,我們就搭電車去吧。”董事們全愣住了,羞愧的無地自容。這件事因此才傳遍了公司,上下職員都引以為鑑,逐步消除了鋪張浪費的現象,節約了成本,改善了公司的盈利。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如何搭建傳幫帶體系?

事做的好,不一定課講得好,不一定演講就好。這是事實,所以要給最能幹的人練習“傳幫帶”的技巧。

1、建立主管工作分享月會。

高績效的組織,首先來自高效率的溝通。傳幫帶的意義就是讓實戰在第一線的主管獲得演講和授課能力,而分享會的目的就在於此。

每個月單獨給主管進行一場工作經驗的分享會,不需要員工參加,各部門主管在會上分享自己的管理心得,講案例,講細節,講心得。讓主觀快速掌握演講和培訓的技巧,結合自身工作,就能迅速形成一套授課內容和方法。

所謂熟就能生巧。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2、晉升雙軌制。

每個企業的晉升機制都應該是雙軌制的,也就是專業線和管理線。管理線就是為了能幹事和能講課的主管準備的。

所謂傳幫帶的意義,就是讓你帶三個人,每個人原來業績10萬,在你的傳幫帶之後,每個人業績能達到20萬,總體上就翻了一番。

那麼在分享會上優異的主管,就能及時進入管理線,為企業翻番打下夯實的基礎,有效避免了無人可用的尷尬局面。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3、年終分紅機制。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不談利益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但是利益的獲取,不再是以個人為主,而是聚焦年終分紅。也就是人才收入,至少一半來自年終分紅,這才是傳幫帶機制能夠貫徹的保證。

員工要的不是股份,而是股份帶來的分紅。

如果收入聚焦在月度收入上,那麼會形成組織帕金森症。

舉個例子:一個不稱職的領導,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置讓給能幹的人。

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輔助自己工作。

第三是聘用兩個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當助手。

人之常情,誰會選擇第一和第二呢?第一和第二的選擇都會影響自己的月度收入。所以正常的主管都會選擇第三個選項。

人越來越多,組織越來越臃腫,效率越來越低下,就是組織帕金森症。

而收入來自年終分紅,很多主管都會選擇第一和第二選項,從而讓企業出現任人唯賢的氛圍。

每個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傳幫帶”體系

傳幫帶體系能為企業“造血”。

正如高壓鍋煮飯,要放氣,飯也要做好。

傳幫帶的人,可能不會演講,不會講課,需要建立分享會來鍛鍊。

傳幫帶的培訓效果驚人,讓新人得到寶貴的“現場體驗”。

傳幫帶的厲害之處,就是注重了員工的情緒管理,還能讓員工工作能力快速增長,正如劉強東的管培生管理,就是親身傳幫帶。

招人是輸血,而傳幫帶是造血,希望更多的企業打造傳幫帶機制,讓企業儘快形成造血功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