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不記得哪位作者曾說過:“回想起來,學生時代對我們人生產生轉折式影響的老師,往往是哪些個特立獨行,個性飛揚的人。前幾天教師節,我就想著寫篇文章懷念下我親愛的老師們,於便在記憶庫裡仔細搜尋了一下: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溫柔可親、循循善誘的倒是能找出來幾位,要說不拘一格,見解獨特的老師,還真!沒!有!呢!

哎~~難怪我到現在還是屌絲一枚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作為一個來自十八線小鎮個體戶的後代,從小接受的就是循規蹈矩的義務教育,當個乖乖女,按部就班,考上大學,因為實在嚼不動那枯燥的考研教材,沒有繼續讀研,提前踏入了社會。現在想來,沒有繼續再浪費幾年光陰,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吶!

來到社會,才發現:我們十幾年寒窗,懸樑刺股,熬夜苦讀,學的東西屁用都沒有!而我們的青春,最美好的豆蔻年華,卻就這樣給虛度了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我們還在老老實實聽課背書做習題時,小喬布斯正在硅谷鼓搗各種高科技玩意兒,小巴菲特已躍身股海,購買了生平第一隻股票;

當我們還在大學宿舍熬夜背書防掛科時,青年喬布斯正在尋求著心靈的自我啟迪,巴菲特已能賺取比他的老師薪水還多得多的money;

智商高的傢伙,還比你早起跑幾十年,你說怎麼追?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要吐槽我們的教育,我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目前大部分學校的教學重點仍在於灌輸信息

在信息稀缺的年代,這或許還行得通,但在這個被信息淹沒的互聯網時代,我們缺少的是信息嗎?NO!最缺的是辨別信息、 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些為了考試死記硬背下來的東西,秒秒鐘可以從網上調用;而網上各種官方非官方、牆內牆外的言論,分分鐘讓你亂花漸欲迷人眼。

重智商輕情商

在學校,我們大抵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拼命做題,就算把自己訓練成考試的機器也無妨,反正最終的衡量標準只有一個:分數嘛!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但是一進入社會,你就進入了一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網。

對外,我們需要與人打交道,因為幾乎沒有一項工作是不需要溝通&合作就可以完成的;

對內,我們需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擁有一個好的心態。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化和更新迭代只會越來越快,我們的父輩可能一輩子只需鑽研一門技能,做好一個工作,但到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每幾年就需要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換一個完全不同的工作,面對這些撲面而來的變化和挑戰,該如何處理內心的壓力和焦慮,快速適應呢?

當“不穩定”成為一種常態,平和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學習、重塑自我的能力將變得異常重要

知識過時,不接地氣

隨手翻翻現在的中小學語文課本,天啦嚕,竟然跟我讀書的時候差不多,各種古文,近代詩歌、散文,19世界的小說·····,唯獨沒有一篇是接近現代生活的,這些文章裡描述的故事、文風措辭跟我們眼前的生活相差十萬八千里,讓人很難有代入感。

想起來我讀大學的時候,讀的專業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好高大上喲!實際學起來卻是枯燥乏味,臨到畢業,還在納悶:這外國人的生意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畢業進了廣州一個工貿一體的大工廠,地處偏僻郊區,傳說中的“高大上”呢?更要命的是,人家實際的外貿流程跟書本上教的完全就不是一回事好麼?我這大學四年,敢情就只混了一個文憑?!

現在想起來,我們的老師們,大部分都是從學校畢業就直接當了老師,根本沒混過社會,教管理學的沒去企業幹過管理,教電子商務的連淘寶店都沒開過,只能對著課本照本宣科,你叫Ta怎麼與現實接軌?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然鵝,Ta們可以一輩子呆在象牙塔裡當理論家,你卻要出來當個實戰家~~~

幸運的是,現在互聯網發達,即使是農村的孩子也能有機會通過互聯網去學習最新的知識,瞭解真實的世界是怎樣。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相信,傳統守舊的老師將會被時代徹底拋棄,未來的教育將屬於人機一體的的超級教師!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模式化教育嚴重,個性被壓抑

雖然我們從孃胎裡出來就先天稟賦各有差異,但是打從幼兒園起就得遵守一套規矩,採用一套教學模式、同樣進度按部就班學習,結局便是,能幸運的恰好適用這套模式,或者經過調整能適應這套模式的人贏得了勝利,比如擅長考試的人。大多數人則被這個模子剪掉了邊邊角角,壓抑了個性,淪為庸才。Ta們從未挖掘出自己的天賦,悶悶不樂的做著一份自己並不喜歡的工作,只為討個生活。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過去10年,雖然數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崛起,但無一例外都是抄襲國外模式起家,因為我們缺少創新型人才。即使到了今天,前不久的新聞仍是:華為重金全世界招聘天才少年!為啥?中國本土的人才不夠水準呀,中美貿易的根本問題還是科技教育水平!任正非說: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看過喬布斯傳的人都會說:中國出不了喬布斯。沒錯,中國這樣的教育體制和環境,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就能達到就業的水平,抄襲創意還是可以的,你說要Ta擁有顛覆世界的創新,那就勉為其難了。難怪現在中國的精英階層一個個都把自己的子女送去常春藤名校呢,不言自明瞭。

過於看重硬技能,忽略生活常識

不比我們那時候,現在小孩們的業餘課程可是豐富了:今天英語,明天編程,後天鋼琴·······,但跟我們身體息息相關的知識卻很少涉及。先不說這些個技能吧,等他們長大還有沒有用,畢竟未來50年,人工智能很可能對我們的生活、工作產生顛覆式影響。但怎麼樣做一頓健康的飯菜,辨別垃圾食品,瞭解自己身體的運作規律,如何擁有好的睡眠,調節生物鐘和自己的情緒,以達到學習和工作效率最優,卻是能實實在在影響我們一生的知識,但這些,在我們讀書時代的課程裡,幾乎從不曾出現過。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每每出門逛街,滿眼都是亞健康人群:

肥胖、滿臉痘痘卻還在狂喝奶茶甜品的小姑涼

熬著最晚的夜,卻用著最貴的護膚品的白領麗人

大腹便便卻還在大啃垃圾食品的中年油膩男

···········

熬夜,失眠,焦慮,抑鬱,過勞死,已然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詞

傳統教育是如何毀人不倦的?

我一直在思考:從小到大,我們學了這麼多知識,為什麼不先學會怎麼做一個健康的人呢,畢竟,我們不是都知道那句老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嗎?

吐槽了這麼多,感覺還是意猶未盡,本人不是什麼教育磚家,純粹從自身的經歷出發,把這些年的感受一吐為快, 真心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免受傳統教育的荼毒。

答應我,別毀了他們的一生,好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