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漢語,胸藏文墨。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引流潮流。

咳咳,前幾天建哥身體偶感風寒,耽誤了“學習課堂”的更新。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夏天出汗吹空調,一定注意好身體健康,千萬不要貪圖一時的“吹啊,吹啊”,結果“驕傲放縱”。

好了,好了 進入今天的小課堂。

微博上一個熱搜,在泰國曼谷的記者會上,英國一位女記者用中文對王毅部長進行提問,得到了王毅部長的當場表揚。

學好漢語,胸藏文墨。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引流潮流。

看到咱們的中文不斷被認可,人人都在說中國話,我太驕傲了,作為國人更應該學好國語,弘揚咱們的文化。

說到這裡,好多家長就猶豫了,“中文天天說,孩子還用啥專門學習漢語啊”。每到假期父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課班,但是對漢語的學習卻不感興趣。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為啥覺得不需要去學漢語,除了覺得天天說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覺得“無用”。家長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免不了功利性的想法,想著更上層樓,人前顯貴,學這個能帶來啥收益。這些籠統的想法,具象化的目的,通過學習語文都是可以達到的。

那些耀眼的主持人、名嘴,他們的成功,倚仗著就是語言的威力。董卿、撒貝寧、何炅……每一位都是口吐蓮花,使人如沐春風。

學好漢語,胸藏文墨。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引流潮流。

在看最新的漢語國際化。截止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箇中小學孔子課堂。伴隨中國文化的自信輻射全球,越來越多的外國青年來到中國學習文化、學習漢語,以2019年中國大學國際留學生排行榜前100強調查,僅北京語言大學留學生數量就達到了9886人,比好多大學的全體學生人數還多。可以想象一下,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也會有好多人,走出國門,去做“外教”。

聽了上面的小例子,是不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帶著漢語去流浪啦!”莫急,莫急,語言學習不是一日修成的,學習漢語必須得從最基本的瞭解構造開始。

漢字作為象形字,本身就是從一些生活中具體的事物記述下來的,但是當一些沒有的、或不方便用具體形象畫出來的事物出現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表示,這種方法叫做指事字。例如“上、下、兇……”。

指事字根據他的文字記述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獨體指事

凡是獨體的文字,在形體上沒有經過後來的增減或變更,用來表示抽象事類的叫作獨體指事,也就是指事正例。這類獨體的文字,通常都是以線條符號來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獨體指事字例:上、一、二、下、丨、丩、爻。

2、合體指事

當已有的文字形象或符號不足以表達抽象概念時,就在這成文的形象上,加些點畫以引出概念的方法,亦即以一個文為主體,附加不成文的符號,二者相合而成的文字,叫做合體指事。合體指事字例:元、示、中、屯、牟、牽。

3、變體指事

為了要表達抽象的意念,往往把一個成文的形象加以變化或減省一個成文形象的部分筆劃,透過這種變化,使人領悟到另一層相關的概念。這種變易,通常是指位置上的變易,如有的左右相反,有的上下相倒。變體指事字例:ㄩ、乏、廷、逆、世、臣、幻、夏、巾。

通過今天的學習,又積累了一點。學習漢語,就是這樣一點點積累,才能真正學有所成,要胸藏文墨,才可點石成金。

好了,趕快想想,身邊都有那些字屬於“指事字”呢?

——借鑑《大語文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