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三代之後,為什麼就再沒出過什麼大將?有一個致命原因

楊家將的故事婦孺皆知,雖然演義成分居多,可歷史上確實有楊家將的存在,不是完全由人們杜撰的人物。楊家將不僅兒郎英勇,楊家女將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為北宋王朝做出巨大貢獻。

楊家將三代之後,為什麼就再沒出過什麼大將?有一個致命原因


楊家將是一支忠心耿耿的軍隊,在北宋滅亡之時為何沒有體現他的價值?在北宋後期,楊家將的威名怎麼就沒有了呢?歷史上,楊家將沒有佘賽花、穆桂英、楊宗保三人。他的代表人物是楊繼業、六子楊延昭、楊延昭之子楊文廣。

他們三人鑄就楊家將的神勇知名,但這之後,楊家就走向沒落。楊家忠心為國,卻沒有落下好的結果,楊繼業戰死沙場,楊延昭懷著悲憤死在邊疆防線上,楊文廣在出徵路上病逝。

從此,楊家就沒有能領兵禦敵的良將了,這個在北宋時期風靡一時的家族逐步消亡。其實,他們的消亡,和北宋重文抑武的國策分不開。

楊家將三代之後,為什麼就再沒出過什麼大將?有一個致命原因


楊繼業是楊家將的第一代人物,名義上是為國犧牲,實際上是被自己人害死的。害死他的人也不是什麼名人,就是一個以誣陷主帥起家的小兵王冼。楊繼業以前是北漢將領,北漢滅亡後,才歸降的北宋。

宋太宗趙光義很看好他,楊繼業成雲州觀察使後,遼國都不敢進犯。他的能力是強,可也招來別人的嫉妒,北宋伐遼的戰役中,潘美、楊繼業一起出徵。楊繼業是降臣,當然受眾人排擠。

楊繼業急於證明自己,貿然帶領少數部隊與敵方主力軍拼殺。其他將領見楊繼業不敵,也不增援。楊家將深陷重圍,楊繼業被生擒。他誓死效忠北宋,最後絕食而死。

楊家將三代之後,為什麼就再沒出過什麼大將?有一個致命原因


歷史上沒有潘洪或潘仁美,他的原型是潘美。

可害死楊繼業的人也不是潘美,而是王侁。王侁的官職太小,不足以突出楊家,於是潘美成了背鍋的。宋史上說,潘美當時與楊業的立場差不多,侁軍離開防地時還曾制止,似乎潘美在裡面的責任不大。

楊家將的第二代是楊延昭,他原名楊延朗,為了避皇帝諱改名楊延昭。他從小便對行軍打仗很感興趣,楊繼業就帶著他征戰四方。

楊延昭在打朔州城之時當過先鋒,被箭射中手臂,依然和敵方作戰,最終取得勝利。公元999年,楊延昭在遂城遭到遼兵的進攻。

楊延昭臨危不亂,命人將水潑在城牆上,因天氣寒冷,水結成了冰,讓攻牆的遼兵沒法前進,守住了遂城。公元1074年,楊延昭在任高陽關副都部署任職中逝世。

到了第三代,楊家將只有楊文廣了。他不像其父楊延昭從小呆在軍營中。他本來的官職不高,被宰相范仲淹賞識,才得到重用。

楊家將三代之後,為什麼就再沒出過什麼大將?有一個致命原因


楊家三將裡面,楊繼業的死的最慘烈,他和楊延昭都是赫赫有名的良將,之後楊家就沒有出現過能帶兵打仗的良將了。後人參軍也是些無名小卒。

宋代崇文抑武,楊家三代後,國勢基本上穩定了,朝中的文官越來越多,武將說不過滿肚墨水的文官,逐漸被打壓,地位越來越低,很多武將都無比心寒。

武將的地位不高,也打擊到楊家將的習武信心。北宋末年,朝廷內部腐敗,官官相護。當敵軍入侵的時候,北宋也是無將可用。楊家將就是有心禦敵也沒有權力,只能選擇隱退。

金兵進攻北宋的時候,楊家後人多數則逃向長江以南。現在,楊家將的後人多數分佈在中國以南的大省份,經過一千多年,想要找到他們也不是很容易了。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