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如果你喜歡中醫、文化、健康、養生,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這裡有趣,不簡單。

前言

“陽強則壽,陽衰則夭”,如果人體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要停止。

而寒溼交織會在人體形成一股濁重之氣,嚴重損傷人體陽氣,成為各種疾病的源頭。

人體在健康的狀態下,陰陽處於平衡,寒溼難以入侵,但一旦感受寒溼,就會阻滯陽氣的運行,使血液不暢,出現肌肉疼痛、關節痙攣等。

《黃帝內經》認為,萬物之生由乎陽,人的生長壯老,皆由陽氣主導;精血津液的生成,皆由陽氣化來。

如果人體沒有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不能供給能量和熱量,生命就要停止,所謂“陽強則壽,陽衰則夭”,就是這個道理。

而寒溼是最損傷人體陽氣的,中醫常常將寒溼同提,是由於寒邪和溼邪常相附相生,病情交織。

而寒溼交織會在人體形成一股濁重之氣,嚴重阻礙人體氣機,從而成為各種疾病的源頭。

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寒溼的幾種症狀

一級寒溼:

在表皮症狀:皮膚騷癢,長溼疹。長過溼疹的朋友都知道,奇癢無比,反反覆覆。

二級寒溼:

在肌肉症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痠乏力,關節酸困。

三級寒溼:

在骨骼,即是骨寒溼症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腰痛,風溼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寒溼:

在臟腑症狀:寒溼在子宮、卵巢、睥胃、肺,導致身體各項機能受損,宮寒、婦科疾病、乳腺增生……隨之而來!

五級寒溼:

在身體內的症狀: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

當體內的寒溼氣時間長了,身體就容易出現“凝”。“凝”是循環慢和代謝慢,身體易痠痛。然後就會發生於堵,“淤”的時間長了便會成形變成腫瘤。

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寒溼進入體內的5大途徑

1.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肩頸痠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2.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女性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3.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盆腔,當盆腔內的寒溼氣重時,就容易引起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等。

4.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我們腰痠背痛,腰膝痠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5.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引起膝關節痠痛、風溼關節炎等症狀。

所以,避免寒溼、排寒祛溼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部位:胸、背、腰、腹、足底!

幾種驅寒方法

1. 泡腳——最簡單的驅寒補血法: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三條陰經都彙集於此:足少陰腎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腎生血、肝藏血、脾統血。我們可以在晚上泡腳,泡腳之後別忘了按揉湧泉穴。

春天泡腳,開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溼除熱;秋天泡腳,清腸潤肺;冬天泡腳,丹田暖和。

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2. 黑糖薑茶驅寒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特別是對女性的宮寒,味道好喝,很受歡迎。

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3. 日常保健艾灸

艾灸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溫散寒邪、活血止痛、補中益氣、溫陽補虛、排毒邪熱、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等功能。

萬物之生由乎陽,如何守護生命之源動力?

艾灸取穴:中脘、神闕、關元、命門、足三里、大椎。這些穴位可以算是一個整體的調整,提高正氣,補氣血。使用灸法時,可採用艾條溫和灸或隔姜灸。

每穴15分鐘左右。使用艾灸罐、艾灸盒的話,可適當延長時間,但一定要根據年齡、體質不同調整好穴位、時間。

如果你對文章內容或相關課程感興趣,請關注微信號:正安文化北京[zanedubj],我們等你喲~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