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如果讓你說說全國著名的賞楓地,你能說出幾個呢?原來我只知道北京的香山,香山公園的紅葉,在京城,乃至全國都是非常有名的。幾天前,在瀏覽一篇關於范仲淹平生的報道時,無意中瞭解到原來天平山也是全國著名的賞楓地之一。

客居蘇州二十餘載,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次天平山了。儘管深秋時節,紅葉滿山,遊人如織,但並沒有想到它也擠入了全國的四大賞楓地之一,和湖南長沙的嶽麓山和南京的棲霞山、包括上文中提到的北京的香山,合稱中國四大賞楓聖地。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聽蘇州的老人曾經說過,談男女朋友的不去天平山,去了就會分手。從天平山的名字上也看不出有什麼不詳的意思,因此至今不得其解。我暗自猜測,是不是“天平”二字有分庭抗禮、公平的意思,如果男和女之間過分講究公平,那麼是不是感情就不會長久,自然就會分手了呢?

我可以妄加猜測天平山的名字,但范仲淹和天平山淵源是有歷史依據的。蘇州的天平山又叫範墳山,後山有範氏祖墳的遺蹟。這裡是范仲淹曾經居住過的地方。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天平山海拔201米,山勢峭峻奇險,故稱白雲山,又名賜山,景區佔地近百公頃,和附近的花山、天平山一脈相承,以“紅楓、奇石、清泉”三絕著稱,有萬笏朝天、高義疊翠、萬丈紅霞、玉泉輕吟等十八勝境。

天平山形成於一億多年前的造山運動,山石多為狹長的花崗石組成,當地殼隆起成山之時,由於上下扭曲錯位,天平山的斷層傾斜幅度大,接近垂直的狀態,在經過億萬年的風吹雨打,日月變遷,山石的風化狀況也非常嚴重,這反而成就了天平山的著名景點——萬笏朝天。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在范仲淹出名之前,唐代的寶曆二年,僧人永安在天平山的南麓建白雲庵,亦名天平寺。山半有白雲泉,泉水清澈甘冽,陸羽品後稱之為“吳中第一水”。白居易也曾賦詩《白雲泉》,天平山由此聲名更著。遺憾的是,現在雖然還有白雲泉的遺蹟,但泉水已經少得可憐,幾乎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在查找了資料後才得知,原來天平山的得名是由於它的山頂處很平坦,可容納數百人,因此而得名。它是一個自然景觀和人文都非常豐富的景區。在2015年的時候,我曾經連續半年,每週爬四五次天平山,從初春堅持到盛夏。當時純粹是為了鍛鍊身體,也無暇仔細遊覽它的人文古蹟。好在天平山的地理位置離古城區並不遠,大概八九公里的樣子,開車半小時便可抵達。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唐代以來,天平山就成為了江南著名的旅遊勝地。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乾隆帝等名人留下了眾多的詩詞、遊記和墨寶,足以讓古今的遊人訪古尋勝。公園入口處不遠有乾隆帝御賜“高義園”牌坊、接駕亭、古景塘西側古楓林中有御碑亭、范文正公忠烈廟等名勝。

還有范仲淹的後人始建的天平山莊,樓堂廊榭都依山而建,山石、池水,花木點綴其間,更現山林之趣。山莊內為紀念范仲淹還開設了范仲淹紀念館,如今被蘇州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了很多青少年和遊人。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前文中提到的十八景,我並沒有看全。儘管去過很多次天平山,但那時的我主要的目的是鍛鍊身體,我留意的景觀基本都是我登山時要路過之處。登山時需要集中精力,歇腳時才能瀏覽下週圍景緻。現在想來,若不仔細遊覽,根本無法得知每一處景觀原來都有它的歷史淵源,都有出處,這也許就是年輕人和中年人關注點的不同吧!

年輕時主要欣賞的是自然景觀,而人到中年之後,對人文和歷史會有更多的關注。在多次登山之後我瞭解到,天平山由山腳到山頂被人為的分成了三段,從山下至“一線天”為下白雲,“一線天”至石屋為中白雲,石屋至山頂為上白雲。每次我都無法一口氣爬到山頂,而多在中白雲處休息一次。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山頂的平整處名“望湖臺”,並有照湖鏡巨石。從登天平路路牌,經一線天、飛來石、望楓臺到中白雲亭,繼而向上,過卓筆峰、照湖鏡至山頂,環顧四周,可近看也可遠眺,農田密佈,群山綿延,太湖浩瀚,繪製成一幅充滿時代氣息的江南山水畫卷,瑰麗壯觀,生機盎然!

據宋代《平江圖》所示,天平山山頂處有寶塔,現已無考,遺址也蕩然無存。天平山有奇石、清泉、紅楓三絕。奇峰怪石有卓筆峰、奇峰、護山奇石、一線天(又名龍門)、飛來石、五丈石、臥龍石、迴音谷、印石、鸚鵡石、頭陀崖等。卓筆峰就在上白雲,高數丈,下粗上尖,形如筆桿,是天平山最奇特的大岩石之一。天然洞穴有蓮花洞,白雲洞(即大石屋,可容納十人),小石屋、山神洞等。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個人認為天平山的奇石和天池山的奇石各有千秋,天池山主峰的蓮花石是下細上粗,而天池山主峰卓筆峰卻是下粗上尖,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造化弄人。兩處如此接近的名山雖同有奇石和清泉聞名遐邇,但真正出名的還是它們各自的人文歷史,我從以前的只關注自然風景到現在特別留意人文歷史,這個變化也是年齡造成的。

相傳在民國時期,天平山中有一處缽盂泉。遊人可見一中空竹管插在時隙之中,將泉水導入池中央一個缽盂之內,水高出缽盂而不外溢。缽盂瓷色斑斕,據說是雍正年代的物件。文革時期,缽盂丟失,現在用普通的缽盂代替。其他泉水還有一線泉、一硯泉、卓錫泉,它們的位置都在中白雲處。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作為全國的四大賞楓地之一,深秋時節漫山遍野的紅葉,提高了天平山的身份。那些紅得發紫的紅葉,在秋風中搖曳變換,給秋天足夠的回應。滿山的楓樹是群體,而在範公祠內也有著名的個體。範公祠內有一顆樹幹高約27米的楓樹,需三人合抱。而天平山的楓樹多以明代古楓為主,楓葉呈三角形,樹幹高大,與江南的紅楓不同。入秋時,楓葉由青次第變為黃、橙、紅、紫,稱五彩楓,更有呈淺絳、金黃、桔黃、橙紅等顏色,堪與陽光的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媲美。

深秋可登臨中白雲的觀楓臺,縱目遠望,紅霞萬丈,彷彿置身於珊瑚的海洋。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緬懷先人,縱情抒懷,不禁想起了范文正公的那句千古絕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曾居住過的著名賞楓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