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井陘之戰乃是楚漢爭霸時期,漢軍奪取趙代之地的關鍵一戰,同樣也是劉邦在彭城戰敗後,積極調整戰略,實現戰略反擊,並最終對項羽形成戰略包圍的關鍵一戰,此戰過後項羽敗局已定。同時,這場戰役中的"背水一戰",則充分體現了韓信出類拔萃的軍事才能。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戰爭背景:彭城之戰後劉邦戰略調整,韓信率軍開闢北方戰場

漢二年(前205年),劉邦趁項羽主力被牽制齊地,統率五十六萬大軍兵分三路攻入西楚,一度攻破楚都彭城,卻被回援的項羽擊敗,在損失慘重的同時,原本倒向劉邦的各諸侯王再度紛紛倒向項羽,尤其是魏王魏豹,重新佔據魏地嚴重威脅劉邦側翼。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面對不利形勢,韓信向劉邦建議"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劉邦同意了韓信的計劃,因此在正面與楚軍對抗的同時,以韓信為主將,以曹參、灌嬰為副將,統率十萬大軍開闢北方戰場。韓信率軍偷渡夏陽,迅速圍攻安邑,魏豹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獻城降漢,舉家被俘,劉邦重新將魏地納入統治。

漢二年(前205年),"後九月,破代兵",在擊敗代國之後,陳餘率領參與代軍逃入趙地,"(韓)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史記·淮陰侯列傳》)。漢三年(前204年)十月,劉邦命令韓信與張耳率兵三萬由井陘關翻越太行山,攻打趙國。趙王趙歇和趙軍主帥陳餘聞訊之後,立即集結大軍於井陘口防守。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井陘口乃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其西乃是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而成安君陳餘則率領二十萬大軍扼守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韓信的進攻無疑極為兇險。

戰爭經過:韓信率領漢軍背水一戰,趙國大軍慘遭戰敗

陳餘手下的廣武君李左車認為,韓信雖然兵鋒正盛,但漢軍的補給線不僅過長,且太行山道路狹窄、崎嶇難行,漢軍的補給必然極為困難,因而建議由自己率領3萬人馬從小道出擊,襲擾漢軍的糧道,然而陳餘卻認為自己深溝高壘,不宜主動出擊,因而予以拒絕。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陳餘劇照

韓信得知趙軍的佈置,以及陳餘希望速戰速決的情況後,制定出了出奇制勝的戰略。他率領大軍行進到距離井陘口30裡的地方下寨,並在半夜時分派出兩路兵馬,一路兵馬由兩千名輕騎組成,使其人手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至趙軍大營的側翼抱犢寨山潛伏,使其在趙軍空虛時趁機攻佔趙軍大營,斷敵退路。另派出一萬大軍,趁著夜深人靜,偃旗息鼓的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東岸背靠河水佈列陣勢,用以迷惑趙軍,誘使趙軍主動出擊。

天亮之後,趙軍得知漢軍背水列陣,完全違背了"右倍山陵,前左水澤"的佈陣方略,認為韓信這種主動置之死地的做法,是根本不懂得用兵的表現,因而對漢軍極為輕視。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韓信則率領剩餘漢軍,大張旗鼓的向井陘口行來,似乎要對趙軍發動進攻。趙軍見狀,果然主動離營出戰。兩軍在井陘口的狹窄通道中廝殺一陣之後,韓信佯裝敗退,命令士兵一邊撤退,一邊胡亂扔掉旗鼓儀仗,退往綿蔓水,與事先在那裡背水列陣的一萬漢軍會合。

陳餘見漢軍"敗退",豈肯輕易放過追擊的機會,立即揮軍對漢軍展開追擊,對已經會合的漢軍展開猛攻,企圖一舉殲滅全部漢軍。正所謂"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漢軍三面遭受夾擊,背後又有河水阻路,無路可退之下人人奮死迎戰,趙軍雖然佔據兵力優勢,但由於地形的影響,竟然久攻不克。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與此同時,埋伏在趙軍營壘側翼的漢軍見趙軍主力已經離營,於是趁大營空虛無備之際,突然對趙軍主營發動進攻,一舉攻克趙營。之後他們迅速拔除趙軍旗幟,遍插漢軍戰旗,一時間趙軍主營到處都是漢軍旗幟。

陳餘見趙軍久戰不下,無奈之下只得下令收兵,然而當趙軍返回之時,這才發現自己大營上竟然已經插滿了漢軍旗幟,退路竟然已經被截斷。趙軍見狀頓時陷入大亂,紛紛逃散。佔據趙軍大營的漢軍見趙軍潰散,立即主動出擊,從側後方切斷了趙軍退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面發動反擊。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韓信劇照

趙軍倉皇之下,只得向泜水方向敗退,然而卻被漢軍追上,最終被全部殲滅,主將陳餘被殺。

戰爭影響:漢軍攻佔趙代勸降臧荼,韓信攻陷齊地後對項羽形成包圍

在擊潰趙軍主力後,韓信率領數萬漢軍,"歲餘乃下趙五十餘"(《淮陰侯列傳》),用時一年全面佔領趙地,趙王歇和李左車被俘。韓信向李左車請教攻燕之事,在李左車的建議下,韓信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不戰而降。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韓信開闢北方戰場

之後,在韓信的請求下,劉邦則封張耳為趙王,使其鞏固趙代之地的統治。自成皋之戰中戰敗的劉邦,先是奪走了韓信兵權,之後命令張耳在趙地重新徵召士兵,以韓信繼續率兵向東進攻齊國。韓信則於漢四年(前203年),全面平定齊地。與此同時,衡山王吳芮在張良的勸說下轉投劉邦。

劉邦對項羽的戰略反擊,韓信開闢北方戰場一戰成名,項羽敗局已定

劉邦對項羽實現戰略包圍

至此,劉邦對項羽已經完成了戰略性的包圍,項羽則在三面受敵,背後又有彭越襲擊糧道的情況下,無奈向劉邦求和。而劉邦則趁項羽退兵之機,命令漢軍四面出擊,最終在垓下大敗楚軍,項羽兵敗後於烏江自刎,劉邦則贏得了楚漢爭霸的最終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