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富豪:毛巾用27年,汶川地震捐1億,買美國15萬畝地捐中國

心靈深處,我們的許多想法過於的奇怪、頑固、微妙、警惕,而不能和其他人暢所欲言。我們總是在按部就班完成自己應當匹配身份的職責,卻全然忘記了自己內心真正的是一片淨土。

——《為何我們註定孤獨》

在廣義的理解中,"富有"到底應該是什麼定義?這一直是全人類討論度頗高的話題。出身卑微、貧窮的人往往追求物質上的豐裕,認為金山銀山是富有、燈紅酒綠是富有;天生富裕、家境優渥的人往往更注重精神上的富裕,腹有詩書氣自華是富有、娓娓道來侃侃而談是富有;樣貌醜陋的人認為美麗是富有、身患惡疾的人認為健康是富有。

"富裕"的定義一直以來都隨著人們價值觀的變動而變動,衍生了多種各式各樣的見解,最終全部歸為一類——能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慰藉與滿足,便是富有。作為臺灣的鉅富之一,王永慶並不像很多忘恩負義的臺商一般,在發家致富之後就全然將祖國拋卻到腦後,用著資本剝削而來的大筆錢財,只顧自己過著酒池肉林的荒誕生活。

他與這種情況恰恰相反,在賺來大筆錢財後,他依然不忘自己炎黃子孫的身份,將大筆的錢財如數捐獻,身為鉅富,自己卻過得十分節儉,而這位鉅富這樣做的原因,還要從他的發家史開始說起。

感恩堂中學會感恩

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在臺灣臺北縣的新店直潭。這裡本不是什麼大地方,因此王家在當地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世家,以種茶葉為生,家境算是小康

從商一輩子的父母一路摸爬滾打來才有了今天,深知文化無論如何在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於是從小便要求王永慶一定要嚴加學習功課。六歲時開始,王永慶就每天步行到十公里外的小學上學,值得一提的是,王永慶就讀的直潭小學旁邊,正是王家的宗祠,也就是當時的"感恩堂"。

感恩堂旁邊的朗朗書聲中,王永慶度過了六個春秋 ,15歲那年,父親為了鍛鍊王永慶,將王永慶送到米店去當學徒,最初的時候,王永慶沒有任何經驗,笨手笨腳的,什麼都不會,總是出錯,但是他願意虛心求教,工作賣力,很快就習得了不少經商的經驗,一年之後,王永慶就順利完成了父親給予他的考驗。

見到孩子如此進步,父親自然也很欣慰,他拿出兩百元錢給王永慶:"這些錢,你拿去做生意,闖一闖,不過要記住,這是我借給你的!"懷揣著兩百元錢,王永慶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商業生涯,最開始,王永慶選擇賣米,但是這個行業自身帶來的限制導致了註定不能一鳴驚人,這讓他並不滿意。1942年,王永慶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進軍木材市場!

當時木材生意並不景氣,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都興起住洋樓別墅,誰會選擇住木屋呢?但是王永慶並不因為時局暫時的不樂觀就輕易放棄自己看好的項目,憑藉自己多年來敏銳的商業嗅覺,王永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賺了整整5000萬

此時的王永慶已經是千萬級級別的富豪,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止步。1954年,王永慶又成立的塑料公司,生產PVC塑料,其中也不是沒有經歷過諸多風雨,甚至也曾經差點破產,但是在王永慶的堅持下,他依然完成了資本積累,成為臺灣當地數一數二的富豪

災難時刻見真情

2006年6月5日,九十歲的王永慶終於從一線上退居幕後。當時很多人都猜測這位已經身家數億的富豪定然是拿著自己前半生賺來的鉅額財產滿世界的吃喝玩樂,享受已經不剩多少的餘生,但是王永慶真正的做法,卻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完全顛覆人們對富豪"西裝革履"、"出門十七八個保鏢隨身"的想象,王永慶顯得是一個相當"摳門"的富豪,他不願意住大別墅,總是自己住在一箇中檔的小區裡,出行也是能走路就不坐車,更沒有其他有錢人那樣收集豪車的愛好,一條毛巾,王永慶能用整整27年,一片肥皂沾了沾水都要繼續用。

所以當時甚至還有居心叵測的人稱呼王永慶為臺灣商界的葛朗臺,意思是他是一個守財奴。王永慶從來不願意理會外界的聲音,

依然過著我行我素的節儉生活。當時很多人都感到不解,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為何卻捨不得花錢呢?直到那一年,災難發生了。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在震碎了那片黃色的土地的同時,也震碎了許多幸福的家庭。四面八方紛紛趕來,對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伸出援手,其中就包括王永慶。一向被媒體認為"摳門"的他,卻在此時毅然站了出來,捐出了高達一億元的捐款,並且表示"雖然我們遠在臺灣,但是我們依然是一家人,幫助家人,我們義不容辭!"

不僅如此,為了支持持內地的經濟,王永慶曾經投資了廈門的一個海滄計劃,花了整整100億美元,但是計劃一旦推動,也會造成廈門許多老百姓失去自己的土地,王永慶便許諾:"中國老百姓因為此次計劃失去多少土地,那麼便在美國買下多少土地送給中國。"

最終,王永慶在美國買下了整整15萬畝的土地打算捐獻,但是考慮到種種因素,這次計劃沒有成功。然而王永慶說到做到,也依舊令人歎服。

富有的定義很簡單,富裕並不是僅僅指財力物力方面的豐富、物質方面的寬裕,更是指自己在擁有這些財富後,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最終才能夠真正取得成就。愛國的一顆熱血之心藏匿心中,即使偶爾夜深人靜、形單影隻,也不會覺得空虛孤獨。

文/文史旺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