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下世后,现在为什么不待五七客?让农村老人告诉你!

农村老人下世后,现在为什么不待五七客?让农村老人告诉你!

再早,老人下世后,一般要待五七客,现在待五七客的却少了,老农告诉你一个原因,早先老人下世后,烧头七纸,过二七、三七、四七逢七都祭奠一下,然后隆重的仪式就是五七了。农村人传说死去的人,这个时候头脑才清醒起来,知道自己身体已经腐烂,已经不在人世,五七那天从睡着的棺材里出来,看看家人,然后投奔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在五七期间,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离去,有些时候晚上回到家中,还呼唤亲人的名字。一般举行五七客以后,很多亲戚朋友在祭拜一下,送最后一个送程。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经说:祭之丰不如养之薄,意思是说,活着时候好好孝敬老人,死了以后都要简化手续,不能活着时间对亲人不好,死了以后隆重祭祀。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日渐提高,寿命也从解放前的40多岁,提高到现在的八九十岁,养老尊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平常老人吃好的穿好的,有病了子女也没有嫌弃,尽心照顾和医治他们,所以老人死后也没有得什么过度的哀伤。尽心尽力,不觉得对不起老人什么,在有些地方,还称之为喜丧。

第二,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农村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逐渐被打破,人们的谋食范围已经从方圆几十里,几百里延伸到千里之外,来回很不方便。十年前,笔者从桐柏回南阳,给老岳父过五七,时至大暑,来回400里,湿热过重,一趟下来,落下了痔疮痼疾,时时发作,每每想起就痛处难以言表。

前天房东赵大嫂父亲下世,姊妹几个刚刚到外地工作,还没有落好脚,这边打来电话,便匆忙赶回来,外加表亲,姻亲等其他老亲旧眷,都是从天南地北赶回来,丧事办了,当即商量五七之时,约定不在回来,随后清明或十来一相见。

那么五七客怎么待?就在下葬的当天,就待了,俗称回灵席,五七那天客人们就不在待了,老农告诉我们,一般自己的嫡亲子女祭拜一下烧个纸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