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先說一下什麼是縣管校聘,"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教師變成了“共享教師”,教師並不屬於某一個學校,而是屬於縣級區域內的一個教師,可以被分配到縣域範圍內任何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一、縣管校聘,優化教師配置

現在的教師結構不均衡,有的學校教師超編,有的學校教師缺編;有的學校多的教師無法安置,以至於一些教師都暫時在各處室工作(教務處,德育處、校辦、後勤等等),造成了教師資源的浪費,而教師少的學校,一個教師往往身兼數職,累的不行。

縣管校聘就可以按照學校的學生人數還有班級人數,在縣域範圍內合理分配教師,讓每個老師的工作量大致相等,避免出現太閒和太累的教師。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二、縣管校聘,打破“鐵飯碗”

也許有人會說“一旦取得編制,就開始應付工作,有人年紀輕輕就進入後勤部門,有人則應付工作,教學成績一塌糊塗,誤人子弟”,說這話的人根本不懂教育,不懂教師這行業。教學成績一塌糊塗能過得學校各種檢查評比關,也過不了家長關。

當今就是因為這類不懂行業內情的“偽專家”太多,整天在折騰教育,使得教師不得安寧,無法靜心搞教育教學。就怕不在一線的人告訴一線教師怎麼教學。記得一次教育培訓,給我們培訓小學數學的是一個大學老師,他說他臨時翻看了幾頁小學課本,覺得應該怎麼教怎麼教,讓一個大學老師給小學生老師培訓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這就是尺有所短了,也許他是一個優秀的大學老師,他可以把大學生教好,但未必可以把小學生教好吧。

縣管校聘之後,就是打破了“鐵飯碗”。老師不穩定,教育就難落實,一天到晚擔心今天在這裡教書,明天還不知道會發配去哪裡?天天想著出路。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三、縣管校聘,讓教師“急功近利”,過分追求學生成績

選擇教師職業的人大多看中教師行業的不折騰,穩定,可以專心做好這點事,現在這個優點沒了,教師為了成績,必然急功近利,受害的最終是學生。只講考點,會把素質教育完全變成應試教育,一切追求學生的分數,急功近利才可以不被淘汰,試問,這樣對學生是一種揠苗助長行為。學生不僅需要學到書本知識,還需要老師對學生其他方面的教育。

四、縣管校聘,公平公正,參考原則是什麼?

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體就是應試教育,拿分數說事,現在老師幹工作都很積極,早讀晚輔,還有哪些做不到位們呢?

縣管校聘放大了校長的權力,什麼樣的老師合格,什麼樣的老師不合格,都是校長說了算,當然校長也需要制定一些列的考核辦法,按照考核標準從高分到低分排名,排名最後的也就是落聘的教師了。那這樣學校就不應該分快慢班了,如果有的老師教的學生程度很好,有的老師教的學生成績很差(入班成績就差),因為學生不對等,教了差班的學生就應該落聘嗎?或者調到一個偏遠鄉村,如果偏遠鄉村也不缺老師,就直接落聘嗎?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還有老教師,他們體力精力不如年輕教師,如果也參與縣管校聘,落聘後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學校,每天上班下班就是個難題,本來在家門口教書,變成一下子要跑幾十公里,這真的是一個問題。

用產生問題解決問題,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真正問題這一措施解決不了,一旦打破“鐵飯碗”(取消編制),農村教師招聘更難。

五、縣管校聘,何不提高待遇

調動積極性可以從提高福利開始啊,一線城市中小學老師還是很吃香的,只不過小地方的老師真就捉襟見肘了,不提高待遇,而採取縣管校聘的“激勵”辦法,讓中小學教師繼經濟壓力之外的產生了另一個壓力,沒有雪中送炭,沒有錦上添花,有的是“雪上加霜”。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為何年輕的男教師越來越少,這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嗎?

筆者參加教師招聘的時候,縣裡招90個教師(中小學教師),一共有12名男教師,幾年之後,我又留意了一下縣裡的教師招聘,招了200人,而男教師只有8人。教師招聘的人數增加了,而男教師的人數下降了。按照比例,每一百個中小學教師中,只有4個男教師。這還不值得深思嗎?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為啥男教師那麼少?曬一下有著10年教齡的鄉村教師月收入,大家心裡就能明白一些了。

為啥深圳一些中小學能招來博士,為啥鄉村教師缺少男教師,為啥城鄉教育差別較大,一個縣管校聘就能讓教育均衡嗎?縣管校聘,真的可以讓優秀的年輕人在中小學堅守嗎?

能促使中小學教師前進的動力有兩個:追求幸福的力量(教師漲工資)和逃避痛苦的力量(縣管校聘)?讓優秀的教師享受應有的待遇(希望如此),讓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總之,希望縣管校聘能讓學生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