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微:致力打造好用的32位MCU

MCU是英文 Micro Controller Unit 的簡稱,中文是微控制器。MCU 一般分為 4 位、8 位、16 位和 32 位,廣泛運用在工業控制、醫療設備、遠程控制、辦公設備、家用電器、玩具和嵌入式系統中。如同每臺電腦都有一個作為大腦的 CPU 運行其中,每一個電子產品也都有一個或者數個 MCU 在默默運行,擔負著控制、運算、信號轉換及處理、通信等工作。它是含有獨立的處理器、內存、非揮發性存儲、各種模擬模塊和 I/O 器件的小型系統,或稱 SoC,System on Chip 片上系統。用了它,可以減小系統的尺寸和功耗,降低設備的成本。

IC insights 報告指出,2019 年 MCU 營收較 2018 年預計下降 5.8%至 165 億美元,全球 MCU 單位出貨量從 2018 年的 281 億顆下降至 269 億顆。估計到 2020 年,MCU 市場在經歷過 2019 年的衰退後,將出現適度反彈,市場展望 2020 年 MCU 營收將增長 3.2%至 171 億美元,預期出貨量將成長超過 7%,其中,汽車應用仍然是 MCU 產品最大的終端用戶市場,預計汽車 MCU 銷售額將在 2020 年上升 1%至接近 65 億美元。

MCU 經過不斷地研究和發展,歷經了從 4 位、8 位、16 位到現在 32 位的發展歷史。自 1971 年英特爾首顆 4 位微控制器面世以來,到目前為止 4 位 MCU 基本已退出歷史舞臺;8 位 MCU 自 1976 年推出後長期處在主流地位,幾乎佔據全球 MCU 市場近一半的銷售額,其低成本的優勢在小家電、電子玩具和低端汽車電子產品等領域廣為應用;16 位 MCU 自 1983 年推出後,一直在下探至 8 位價格和上探至 32 位性能中努力,但由於其定位尷尬已基本退出市場;32 位 MCU 主要面向高端應用,其優勢為強大的處理能力,多應用在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高端領域。

國內做 MCU 的廠商數量不少於兩百家。這些 MCU 設計公司中,按照內核來分,有的以做 8051(英特爾公司於 1981 年製造的一種 8 位元的單芯片微控制器)為主,有的基於 8 位或者 16 位 PIC(Microchip 推出的 RISC 內核)為主,有的基於 Arm 內核或 RISC-V 內核為核心開發定製化的 MCU;存儲模塊方面有的以做 OTP(One Time Programmable)為主,有的以 Flash(閃存)為主。

8 位內核及 OTP 存儲以極低成本的優勢,佔據了國產小家電等各類電子產品市場,參與者中穎電子(SinoWealth,300327)、宏晶科技(STCMCU)等。

32 位 Arm 內核及 Flash 存儲以高性能、低功耗及靈活存儲方式佔據了其他大部分的消費類電子、工業控制以及面向市場更廣闊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市場。而隨著中國消費電子產品製造業不斷升級,同時應用複雜度的提高以及對安全性的日益關注,使 32 位 MCU 產品日益成為市場的熱點。如今,中國本土 32 位 MCU 供應商中,兆易創新(GigaDevice,境外合資,上市企業,603986)、靈動微(MindMotion,本土民營企業)、華大半導體(HDSC,國有企業)是眾多玩家中最具實力的企業。

兆易創新以閃存芯片起家,2013 年開始進入 32 位 MCU 市場,如今已經形成“Flash+MCU+Sensor”的三輪驅動的產品架構,MCU 營收佔比 14%(2019 年數據);華大半導體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EC)整合旗下集成電路企業而組建的專業半導體子集團,覆蓋了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封測及應用全產業鏈,設計領域形成 MCU、功率半導體(電源 IC+功率器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等幾大類產品;而靈動微則是一家專注於提供通用 MCU 產品與專用應用方案服務相結合的公司。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靈動微,去了解靈動微的靈和動。

靈動微成立於 2011 年 3 月,至今已經成功完成 100 多顆芯片的設計及推廣,目前已批量供貨的基於 Arm Cortex-M0 及 Cortex-M3 內核的產品包括:針對通用高性能市場的 MM32F 系列、針對超低功耗及安全應用的 MM32L 系列、具有多種無線連接功能的 MM32W 系列、電機及電源專用的 MM32SPIN 系列、以及超精簡型的 MM32P 系列等,200 多個型號,累計交付近億顆,被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工業、電機、家電、醫療、消費玩具、手機平板周邊、顯示及交互等領域,每年都有數千萬件配備了靈動微電子MM32 MCU 的優秀產品交付到客戶手中。

靈動微:致力打造好用的32位MCU

靈動微 MM32 MCU 產品路線圖

2019 年公司 MCU 產品進入以小米為代表的多家國內外一線品牌,在大客戶的支持下,公司取得跨越式的增長,營收突破 1 億元。在中國 Arm Cortex-M MCU 市場中,市佔率在本土品牌中名列前茅,但總體而言,和國外巨頭意法半導體(STM)與恩智浦半導體(NXP)還有很大的差距。

靈動微成立時,我國本土的 MCU 公司還主要聚焦在 8 位 MCU 產品上,32 位產品相對來說還是一片空白,市場上的 32 位產品清一色的是外資品牌。早期,本土市場上大部分都以 8 位為主,從設計上而言,有很多廠商都以反向(Reverse)工程抄國際或者臺灣廠商某顆爆款居多,能夠自上而下定義設計出一顆產品的公司相對較少。市場銷售層面,內核 PIC 的居多,而 51 的爆款相對較少。國內 MCU 公司的同源性非常嚴重,而毛利率基本而言都相對較低。2008 年之後,國際大廠在這個階段較多都開始轉入以 Arm Cortex-M 為內核的 MCU 推廣,國內設計公司接受度還不是太高,因此給諸多新興成立的公司帶來了機會。

2011 年,靈動微成立初期以 10 人研發團隊,以定製服務為主,到 2020 年發展成為 150 多人的通用 MCU 產品公司,走過了非常不一樣的歷程。2016 年 11 月,靈動微的 MCU 獲得工業與信息化產業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頒發的“最具潛質產品獎”;2018 年 4 月,靈動微自主研發的 MM32 MCU 產品榮獲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創新獎;到 2019 年底,累計銷量近一億顆。這些變化是靈動微電子在這 9 年中的辛勤耕耘和努力拼搏的結果。

在談及為何轉型做品牌 MCU 時,靈動微董事長吳忠潔表示,公司以 MCU 設計定製服務起家,幫助公司培養了一大批的設計人員,但是設計服務的模式使得公司在市場上少了騰挪的空間,無法做大做強,形成核心競爭力;加上物聯網的興起,其碎片化的特性決定了未來將由細分應用來帶動周邊產業鏈的增長,將極大的帶動 32 位 MCU 迅速發展。於是毅然轉型做品牌 MCU,但還是保持了原有的定製化業務,堅持兩條腿走路策略,就是期望在物聯網時代取得更大的發展。目前 MM32 MCU 系列主要聚焦在 IoT/ 低功耗、工業控制 / 高可靠應用、傳感器 /MEMS 應用、加密安全應用四個領域。而在 2019 年 8 月的“2019 靈動 MM32 協作大會”上,靈動微 MCU 事業部總經理婁方超也指出,白色家電的智能化、新能源車市場、電機產品等細分行業市場以及新興領域的增長推動了 MCU 市場的起量。MM32 MCU 將提供更專業、更系統的供應鏈保障體系,滿足客戶新品上市的需求。

從“本土”出發,服務“本土”客戶,是靈動微取得成功的核心。吳忠潔一直強調公司的“本土”特色,靈動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全面完整的本土化公司:

一是創業核心團隊完全來自於本土高校培養。當前海歸創業團隊或者海外生活工作經歷的從業者相對比較多,靈動微的特殊本土土鱉現象是目前中國半導體界裡非常少見的。靈動微的本土核心創始團隊的經歷就確定了靈動微是一家接地氣,以務實風格著稱的高科技公司。這樣的理念和風格與本土的方案公司、系統公司有著天然的親和力與粘性,能夠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產品的導入與上量。

二是全面採用本土資金。公司融資的資本都來自本土,如長江小米基金、聚源資本、大唐電信等,沒有一例資本來自於海外。公司從治理結構上,從股東層面上,從利益分配上,都以本土為重。在未來物聯網以及信息衝突中,靈動微可以很好的避免這類問題的發生,能夠全方位的構建本土安全的物聯網系統。

三是努力培養本土中層核心人才,避免了人才的空心化和脫層。半導體的產業本身就是國際合作的產物,管理與人才一定是國際範圍裡尋求合作。靈動微也不例外的在海外成立研發中心,尋找國際頂尖人才,在管理上和技術上提升靈動的水平;但是靈動微在本土中層團隊的培養上下足了功夫,努力尋找並培養本土優秀人才,為國內半導體以及 MCU 培養和訓練人才。

四是吸納本土客戶的需求、建議和意見,定義出適合本土應用的 MCU。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終端客戶緊密溝通,通過靈活的商業模式提供產品及定製化服務。靈動微從來不做閉門造車的事情,任何產品的定義與研發都是與市場密切相結合,規劃市場的當前需求,籌劃市場未來需求,根據市場需求來進行資源整合與配比,更大限度的提高現金流的流轉率。

五是積極拓展本土產業鏈合作機制。與產業鏈夥伴保持緊密合作,靈動微攜手晶圓代工公司華虹宏力、封測代工公司通富微電,基於各自的技術實力和行業優勢,優勢互補、各展所長,共同助力 MCU 主控芯片的國產化產業鏈發展。靈動微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保證了 MCU 整個產業鏈的國產化配合,在關鍵時候不會掉鏈子。

六是提供本土的技術支持。靈動微提供更貼心、更迅速、更接地氣的保姆式客戶服務,可以從軟件、生態、應用以及芯片研發中抽調技術人員全方位的支持客戶,迅速解決客戶問題,縮短客戶產品化及市場化的時間,讓客戶在最短的時間內回籠資金。

七是提供本土的完整生態體系。靈動微應當是當前為數不多的提供完整生態體系的公司。靈動微不僅從函數庫,而且從大量應用的軟件硬件開始,建立獨立自主的生態應用體系。與國內諸多借用或借鑑國際大廠的 MCU 同行不同,靈動微從一開始就不做“兼容性”產品,採用“最笨”的方法,從底層開始走了一條孤獨、高風險、高難度的路。孤獨在於,走這條路的本土公司不多;高風險在於靈動需要大量投資芯片以外的資源,需要更多的資金和人才,而成功與否未經可知;高難度在於,技術方面的難度和市場替換的不易,在沒有名聲、沒有可信度的一開始,客戶的接受度很低,靈動微的銷售與 FAE 等一線同事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推廣產品,所付出的艱辛難以想象。

吳忠潔強調,本土企業做 MCU 不能想著去拼價格。靈動微成立以來一直在 PPS&PPA(Performance 性能、Power 功耗、Service 服務、Partner 夥伴、Price 價格、Application 應用)六個方面做努力。對於應用,靈動一直以來都不是在閉門造車,而是去調研市場的需求來提供對應的功能,目的是讓大家能夠把終端產品做出來賣起來。性能則是使產品能做得更好。價格是讓產品能做得更有競爭力。服務則是靈動區別於其他友商的一個重中之重的部分,即全方位的、立體的“保姆式”服務,並通過全面本土的服務來建立策略夥伴關係。

從靈動微成立 9 年以來的佈局看,公司已經在應用文檔、庫函數及例程、解決方案、集成開發環境、仿真工具、評估板、燒錄工具等方面對整個 MCU 生態系統做了很好的完善,可以為客戶提供從芯片產品、到優異算法方案直至整機開發的全產業鏈支持。如果不做長線,不紮根市場,其實沒必要在自身生態系統上進行龐大投資!靈動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市場的表現證明了,靈動微不是一個做短線、賺快錢的公司。

靈動微:致力打造好用的32位MCU

靈動微 MM32 MCU 生態系統

隨著汽車電子與物聯網設備需求的增長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實力玩家的入場,MCU 市場競爭日臻白熱化,企業之間拉開角逐戰,一場優勝劣汰的行業大洗牌將上演。

因此,對產品的定義、產品的品質以及產品的豐富度而言,都顯得尤為重要。靈動微在產品定義上,下足了功夫,從應用出發,讓公司擁有 30 多年豐富 MCU 應用經驗的首席科學家把關,讓每一個產品的定義以及產品的細節能夠考慮到終端產品的應用。讓每個細節綻放光彩,不僅方便方案工程師的使用,而且增加方案集成的效率,同時讓工程師輕鬆上手。

靈動微同時啟動“大成”計劃,在產品規劃中,採取系列化、平臺化策略,逐步增加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在產品實現中,採取高品質高要求,完善設計及品質測試流程與標準,讓產品從消費類電子往工控家電要求方向發展,逐步過渡到汽車電子品質,最終滿足 JEDEC 最高品質要求,為 MCU 多個領域國產替代盡一份力;在產品應用方面,靈動微積極拓展完善產品的生態體系,讓方案工程師輕鬆上手,讓公司的 MCU 變得更好用,為智慧產業等未來產業的軟件工程師更方便的選型並迅速完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