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4月3日晚,“網紅第一股”如涵控股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鐘成功,發行價為12.50美元,每ADS等同於5股A類普通股,預計總髮行規模約為1.25億美元。

“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如涵控股開盤價11.50美元,和昨天那篇《頂級網紅半小時帶貨破億,“後網紅時代”如涵竟是虧損狀態?》中所作估值相吻合!Bingo!本題全對!

“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但是,磐厚投研估值只猜中的開頭,沒有猜中結尾,隨後如涵控股股價一路走低,收盤重挫37.20%報7.85美元,市值為6.49億美元。

“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而內部人士禁售期180天,今年10月期滿。那個時候,股價將面臨新一輪壓力。主要股東會不會做出延長禁售期的承諾,也將成為未來幾個月的看點。

美國網紅戰勝扎克伯格成為最年輕白手起家億萬富翁

如涵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範圍內的“網紅第一股”,在美國甚至都沒有對標的網紅電商平臺,但雖如此,市面上卻不缺網紅,美國僅有21歲的網紅凱莉·詹妮(Kylie Jenner),她的個人總資產達10億,打破23歲的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記錄,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甚至還登上《福布斯》雜誌的八月刊封面。

“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圖:凱莉·詹娜 來源:福布斯)

凱莉早在三年前創辦的網絡美妝電商品牌Kylie Cosmetics的市值達到了9億美元。而她在社交平臺Ins上擁有1.3億粉絲,女性粉絲佔85%,她的主要營銷平臺就在Ins上,該品牌的唇妝產品一退出就被搶購一空。

當然網紅可以帶貨,造成負面影響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2017年,當凱莉·詹娜棄用另一種社交媒體Snapchat時,Snap股價下跌7%市值蒸發13億美元。凱莉在Twitter上發推表示棄用Snapchat。在發現Snapchat對她的離開毫無表示後,凱莉·詹娜又發了一條推特:“是不是大家都不用Snapchat了?還是隻有我是這樣…真悲哀”。隨後,母公司Snap股價瞬間下跌7%,市值蒸發13億美金。

中國將成全球最大網紅市場?

由此回觀中國的網紅市場,網紅經濟已然也走上了全球的前端,最具標誌性的事件Papi醬獲得真格基金、羅輯思維等4家創投1200萬元的投資;去年Papi醬的視頻廣告拍出2200萬元高價;張大奕在淘寶上甚至創下了不到半小時帶貨過億的記錄;“口紅一哥” 李佳琦5分鐘直播賣掉1.5萬支口紅,2小時直播試色380支口紅。在此基礎上,中國網紅經濟產業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開始蠢蠢欲動,各路資本爭相湧入。

據觀察,抖音紅人毛毛姐、鬥魚主播馮提莫,視頻主播辦公室小野這些動輒數千萬粉絲的網紅背後,均有專業MCN機構(內容生產者和平臺之間的中介)加持。

“網紅第一股”赴美上市暴跌37%,猜中開頭沒有猜中結尾!

鬥魚主播馮提莫

MCN不生產內容,通過聚集、簽約內容創作者,幫助他們解決推廣和變現的問題,最後再以一定的比例與創作者分成,這也是當前絕大多數網絡紅人背後的平臺。MCN的變現方式主要有廣告營銷、平臺補貼、內容電商、課程銷售、衍生品銷售、IP授權等。

去年一年,短視頻平臺崛起,內容電商成為風口,與這些平臺關係密切的MCN行業一年時間增加了2000家至3000家新公司,目前總計超過5000家以上。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營收過億的MCN機構。

《2019中國MCN行業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2018年超三成被調研MCN的營收規模在5000萬以上,營收規模破億的MCN數量佔比6%。

蜂群文化是其中一家營收破億的MCN公司。據悉,目前公司已經有700多人,過去一年蜂群文化營收約4億,利潤率在30%左右。

2018年遭遇資本寒冬,尤其是內容行業多次受挫。但調查後發現,MCN並未遇冷。2018年有59.3%的MCN完成過融資,其中半數以上融資輪次集中在A輪(28.6%)和天使輪(23.8%),融資總額在億元人民幣規模以上的案例不在少數。

無論是第一批自由生長的早期網紅,還是現在MCN運作的新生網紅,都足以說明中國網紅時代的蓬勃生長。

根據投中信息數據顯示,迄今已有28個網紅項目獲得了約3.44億元人民幣的融資。IDG、紅杉投資中國、紫輝創投、啟明創投等一線創投公司紛紛進入,騰訊、360、京東、歡聚時代等登陸資本市場的公司也以投資的方式介入。

網紅經濟的本質其實是分享經濟,億萬中國人願意分享,願意對自己喜歡的網紅進行“打賞”,能撐起大量網紅的產生。這是讓中國的網紅市場打造成全球範圍內最大的網紅市場。網紅經濟會成為國民經濟的一種常態經濟,只不過人們認識和習慣它需要一個過程。”

往期回顧

如涵控股 | 東正金融 | 新東方在線 | 康希諾生物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