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又創新高了!1.5萬億市值秒殺波音,到底誰更強?

在中國,近20年炒什麼最賺錢?炒房?炒幣?炒黃金?

2000-2019 年各類資產的收益率告訴我們,最賺錢的是:貴州茅臺的股票!

就在今天(4.22),股價又創了歷史新高!市值已經高達1.56萬億,僅次於工行和建行,位列A股第三。

茅臺又創新高了!1.5萬億市值秒殺波音,到底誰更強?

當前全球疫情肆虐,很多公司已瀕臨倒閉,茅臺卻在剛剛發佈的年報上赫然寫著:準備向股東分紅214億,還有945億留著以後再分,敢這樣說話定然是有底氣的!

茅臺又創新高了!1.5萬億市值秒殺波音,到底誰更強?

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所謂的美利堅核心資產——波音公司,市值在短短一個月內跌去了近三分之二,只剩下769億美金,淨資產更是隻有-15.27億美金。

茅臺又創新高了!1.5萬億市值秒殺波音,到底誰更強?

現在的茅臺市值穩超1.5萬億,相當於2.6個波音,卻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這次我們就來聊聊頗具爭議的A股股王:貴州茅臺!

先拋出三個問題:

1、做白酒的茅臺憑什麼能值1.5萬億?

2、當前來看,茅臺到底有沒有泡沫?

3、茅臺大漲、波音大跌,到底誰更有價值?

接下來請耐心聽我一一解讀。

做白酒的茅臺是怎麼漲到1.5萬億市值的?

原因主要有三個:

1、 稀缺性:

茅臺的生產工藝是開放式自然發酵,產地位於貴州懷仁市茅臺鎮,地理位置東經105°、北緯27°,為亞熱帶氣候,海拔高度420~550米;地處低凹河谷地帶,風速小,當地氣候環境比較穩定,赤水河從中緩緩流過,為茅臺提供了發酵所需的適宜溫度和溼度。

1972年,周總理指示:"在茅臺河上游一百公里範圍內不能建工廠,特別是化工廠。"使得赤水河保持原生態,遠離工業汙染,這些嚴苛的條件加起來,才能生產出原汁原味的茅臺酒。

曾經茅臺酒廠也把全套設備、人員、技術搬到僅隔六七十公里的遵義市生產,甚至為避免酒窖中微生物群不一樣,還把老窖的泥土鏟了一些帶過去。結果就是釀不出來那個味,離開了茅臺鎮就生產不出真正的茅臺酒。並且,茅臺酒的產能擴張需要5~6年才能形成商品酒進行銷售。

正因如此,茅臺酒才比較稀缺,供應也有限。

2、 國酒定位:

1935年遵義會議後,紅軍開始了四渡赤水戰役,第三次就發生在茅臺鎮,當鎮的百姓用茅臺慰問紅軍,紅軍戰士用茅臺酒消毒療傷、止痛解乏。周恩來曾說:"紅軍長征的勝利,也有茅臺酒的一大功勞"。還有傳言遵義作戰勝利後,紅軍慶功酒就是茅臺。這個歷史地位,是其他任何品牌都無法複製的。

開國大典後,總理直接指定茅臺為開國第一宴用酒,此後茅臺成為固定的國宴用酒。招待國際友人、戰鬥英雄、勞動模範等重要人員用的都是茅臺酒,國酒地位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這就像一個官方的意見領袖,有"國宴用酒"的背書, 茅臺根本不用花大價錢打廣告,在所有高端白酒品牌中,銷售費用最低,但毛利率和淨利增長最高。而且採用以產定銷的形式,市場上賣多少茅臺酒,得先看酒廠願意生產多少。

3、投資炒作潮:

讓茅臺持續漲價的動力,是最近這幾年盛行的投資白酒風潮。

2013年前,高端酒的消費主力是政務和商務,尤其政務,對高端白酒的需求佔比達到了40%,且需求穩定,基本不受宏觀經濟的影響。

08年金融危機、13年限制三公消費,商務、政務兩大高端白酒消費主力都遭受到很大的打擊,按理說茅臺作為高端白酒龍頭,應該最不好過,但在這期間,茅臺利潤仍能保持增長。為什麼?

原因是近些年來興起的高端酒炒作風氣:

2009年北京一場拍賣會上,一瓶1959年出廠的茅臺酒,揮發得只剩4兩,仍拍出25.5萬的天價,加上12%的手續費後這瓶50歲的茅臺酒價格高達28.56萬元。

其他高端酒品牌也沒閒著,大量推出"年份酒",炒熱概念,讓"年份陳酒價值高"的觀念大範圍傳播。甚至給年份酒賦予了金融屬性。

如2009年9月,瀘州老窖聯手民生銀行推出名為"國窖1573高檔定製白酒收益選擇權"的理財產品;中糧信託也發行了三期信託產品投資茅臺酒。

茅臺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品,更成為了奢侈品、投資品,讓很多經銷商、消費者、投資人產生高檔年份酒會漲價的預期,紛紛把茅臺作為收藏品進行投資,需求不斷增長,加上茅臺的稀缺性、國酒定位,也給了它不斷提價的底氣。

於是,市場給茅臺公司的估值越來越高,1.5萬億市值也順理成章了。其實,年份酒大多作為基酒用來勾兌調味的,很少真的有人會買年份酒自己喝,即便老酒真的更香,也只是炒作的噱頭罷了。只不過相信的人多了,謊言就成了真理,遊資們炒樓、炒綠豆、炒蒜、炒鞋就算了,現在連酒都炒。1.5萬億的茅臺,看似是稀缺性白酒、國酒品牌和投資屬性的結合體,背後其實是國人對酒類奢侈品的追捧和炒作!

市值已經超過1.5萬億了,到底有沒有泡沫?

先給大家答案:目前的市值還沒有泡沫。因為業績還能持續增長,估值還會提升!

茅臺的業績增長來自提價和放量兩方面:

首先,繼續提價不是問題。這次疫情嚴重打擊了消費領域,茅臺也或多或少會受影響,最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提價,因為前面提到的稀缺性、國酒品牌、投資屬性,用戶對價格敏感性不高。漲價幅度可以參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6280元,2019年增長到42359元,年複合增速約 10.5%,與茅臺的出廠價漲幅基本一致。

在這裡必須要多說一句:茅臺作為高檔白酒,漲價是必然的,一方面大家的購買能力增強了,更捨得買,另一方面大家收入增加,如果茅臺不漲價就顯得便宜,配不上喝茅臺的人的逼格,所以必須要同步漲價。

其次銷量增加也是必然。剛才我們說過,茅臺酒的產能擴張需要5-6年才會變成能賣的成品酒,茅臺曾在2015年出現產能下滑,基酒(也就是年份酒)產量不足,導致後續成品茅臺酒更加緊缺,2016年基酒產量回升後,正好能在今年和明年開始增加成品酒供應,所以銷量也能增加。

這麼看來,茅臺的收入和利潤繼續增長問題不大,不過從2019年最新的年報數據看,茅臺這兩年的收入和利潤增速開始放緩,考慮到估值稍高,業績增速放緩會導致見頂嗎?

不用擔心,即便茅臺利潤漲不動了,依然有讓股價持續增長的手段:比如調整用來勾兌的基酒留存比例,以此平滑收入和利潤;實在不行就提高分紅比率,像可口可樂那樣業績增長緩慢,但股價走個長牛,反正茅臺還有900多億利潤沒分。

從估值的角度看,既然已經成為奢侈品,我們來對比一下茅臺與其他類似奢侈品牌的估值高低:

可以發現,相比國際知名奢侈品牌,茅臺的估值處於中等偏上,不算太高。

所以,茅臺的狂歡仍可能繼續,美夢還未初醒,只要大家還認可這個"國酒"品牌,只要大家還堅信53度飛天茅臺收藏個10年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茅臺與暴跌不止的波音,誰更重要?

前面我們肯定了茅臺的好,作為國酒品牌,茅臺是一種文化的象徵,也相信它會越來越好;但站在風口上,難免會引發一些不同的爭論,有些朋友拿它和波音對比,兩家公司都是行業內響噹噹的龍頭,前幾年波音的淨資產收益率秒殺茅臺,但如今市值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一家釀酒的公司,真的比全球頂級航空公司還值錢嗎?

也難怪,從當前的表現看,波音就是個"垃圾公司":債務危機、737MAX事故頻發、疫情衝擊、油價暴跌,經營風險極高,股價一跌再跌,儼然資本的棄子。但美國政府為什麼還出手相救瀕臨破產的波音呢?

那是因為資本只關心盈利能力,國家還要考慮社會回報。航空工業是國家制造和科技能力的體現,產業鏈長、附加值高。比如波音787,零部件超過230萬個,需要與全球超過550家供應商實時溝通。僅座椅生產商安道拓在中國就有3.1名員工,合資公司、製造工廠更是遍及全國。

一家頂級航空製造公司,就是綜合國力的體現,甚至可以保障整個國家對外的話語權,我們的C919大飛機歷經十幾年才得以下線,即便如此,仍然不具備和波音正面競爭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大飛機生產廠商要投入鉅額的資金研發,還要承擔著各方面不可預知的風險,對投資者來說絕不是一個好標的。

反觀茅臺,盈利能力極強、利潤增長穩健、分紅越來越多,但說到底只是一個消費品,能帶動的只是當地的就業和農業,更何況,這1.5萬億市值和超過90%的毛利率,是無數國內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追求和投機撐起來的。誰又能保證明天的茅臺不會成為下一個東阿阿膠、東京房地產、荷蘭鬱金香呢?

美國不需要再多一個茅臺,但中國真的需要一個波音!

股市常變,匠心不移。@魯班行研

風險提示:內容供參考,請自主決策,風險自擔。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