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和田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國的四大名玉之一。1978年—-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迅速發展不可複製的三十年,隨著人們經濟能力空前提升,思想的解放和田玉繼清朝的沒落之後再次成為人們爭相寵愛收藏的理財產品。現如今和田玉在隨著直播,電商的興起,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可以說人人都買得起一塊和田玉。和田玉瘋狂的發展也讓很多原本經濟貧瘠的地區煥然一新。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今天就帶大家領略一番我國著名的玉石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南陽鎮平石佛寺鎮!相信很多玩玉的朋友都知道一些,我在此就帶大家全面的瞭解一下。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石佛寺鎮自古就是玉器加工銷售集散地,是在清朝光緒(1882—1908)年期間形成的。當時主要是依附於南陽獨山玉(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當時在南陽,鎮平兩個地區有三個比較有規模的玉器加工產業地,石佛寺鎮就在其中。別看現在石佛寺風景秀麗,古建築雕樑畫棟,富麗堂皇都是一代一代玉石從業者艱苦奮鬥的結晶。

在二十年前石佛寺還是遍地黃沙,人煙稀少說是一片荒地也不為過。人們去趟新疆買玉料要花費一個多星期才能到達目的地,當時很多地方還沒有通公路。遇到下雨天那個路泥濘的,,,和田玉對我身邊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就是我的小舅媽,當然也有我還有無數個在石佛寺從事玉石工作的人。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我的小舅媽是位八零後,在我小舅19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他。在這個四線的城市父輩的觀念還是非常傳統的,當時兩對新人剛結婚沒多久,我舅媽讓我舅去學習玉雕遭到了我外公的阻止。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舅帶著我舅媽借的一千塊錢買的雕刻用的螺機去了廣東,一學就是三年,我舅媽在這三年裡獨自帶著孩子。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現如今我舅媽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有著在這個四線小鎮幾百萬的房子,生活已然很富裕了,但還是一年365天颳風下雨雷打不動的在為孩子們的將來積攢著。我舅媽的性格比較強勢,對於生活,對於她擺攤賣玉的態度就像董明珠對待格力。可是在我輟學跟著他們的幾年時間裡卻未能有沾染他們身上的勤奮,和智慧。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在這個小鎮有太多太多像我舅這樣的家庭,有很多都是從玉雕開始慢慢起步,這中間也成就了無數的玉雕大師,他們遍佈北京,上海,蘇州,廣東,湖北,四川,雲南。在這裡還誕生了國家級玉石雕刻大師25名,省級大師300多名。其中還包含了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民間藝術美術家”“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多名。可以說我國的玉石產業一半都是由石佛寺這個小鎮為源頭模型建立起來的。如今還有一代代九零,零零後為玉雕的發展,玉文化的傳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和田玉居然讓這座遍地黃沙的小鎮年產值400億

曾經是荒廢之地的石佛寺鎮如今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結合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每年的玉石年交易額高達400餘億元。都說人養玉,玉養人一生,這句話我相信石佛寺玉石從業者最能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