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雖是強國但不久換姓,魯雖弱,卻獨一家統治到亡,你覺得哪個更好?

樹腳貓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從哪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從民眾情感上,肯定是魯國一統而亡好,但是由於魯國力弱,經常遭到周邊強國齊國和楚國的侵擾,國民生活狀態不會很好,幸福感不會很高。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王朝興盛自有其特定規律。自秦以來,中國大一統王朝從來沒有超過300年,都是經歷了從興盛到滅亡的階段,無一倖免。齊國以田氏代替姜氏 統治齊國,是因田氏崛起強大取代了變弱的姜氏,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無法更改。

從民族認同上來看,田氏代替姜氏,只是漢民族自身矛盾,遠沒有異族入侵導致國家滅亡來的悲慘,心裡上可以承受。

從國民自我尊重的角度來看,肯定喜歡生活在強國裡。一來外來侵擾少,二是由於國家強盛,生產力發達,生活要比在弱國民眾較安定。

從以上對比上來看,還是生活在齊國更好,儘管發生了田氏代替姜氏統治齊國的事件,但是這就是歷史規律,誰也無法阻止。


鄰家老哥


我生活在山東魯南地區薛城,薛城古稱薛國。在戰國時薛國被齊國所滅,齊公子田嬰封為薛君,後長子田文繼封於薛,稱孟嘗君。他的政治清明,使薛的社會安定強大。在薛沒有齊滅之前,是作為魯國的附屬國存在的。齊魯大地,到底生在活齊好呢,還是魯好呢,眾說紛紜。我們分析一下齊與魯的區別。

齊國。古國,是姜子牙的封地,幫周武王伐紂時的軍師。以姜姓為氏族姓。後田氏在齊國專政,公元前386年,齊大夫田和為諸侯。這是《資治通鑑》記載。

魯國。古國,是周公兒子伯禽的封地。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是比較牛的歷史人物,武王死後,他幫助武王的兒子誦執政,在武王兒子成年後,並把王權還政給周成王。並協助他平定天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我們後來行的周公之禮,也是他老人家百忙之中制定的,否則,亂了。

我們今天無法還原古時真實的生活,更沒有辦法讓古人復活,問一下到底生活在齊好,還是魯好呢。只能從一些舊書中找點痕跡,加上自己夢話般的語言,來呈現一下,到底生活哪兒好呢。

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怎麼才能算生活的好呢。

  • 生活安定。我們最怕生活的不安定,每天都在戰亂中,不知生死。我們想法如此,古人也是如此。齊國有地理優勢,背靠大海,面向平原。從春秋到戰國發生在國內戰爭少之有少,強國秦、楚離的太遠,開戰需要跨越中間幾國,當年都冷兵器,沒有導彈危機。所以齊國的老百姓還算安定。魯國就不同了,處在強國之間,北有晉,西有宋,南有楚,在夾縫中生存。就連孔老夫子,都在整天呼籲克已復禮,為什麼,因為生存的壓力,如果回到周制那麼魯是正牌諸侯國,就不怕了。孔子是貴族都害怕,而平民老百姓呢,應該不算安定。
  • 生活富裕。齊國物產豐富,盛產海鹽,鐵器,瓷器等民用物質。首都臨淄在當時屬於大城市,我們從出土齊國陪葬坑裡就能看到,裡面有車,有馬,有青銅器。許多人,以到齊國旅遊為榮。由此可見,生活在齊國的老百姓應該是幸福的吧。而魯就不同了,孔老子都生活不下去了,四處求職,四處碰壁,可見魯國的就業壓力山大呀。魯國物產也不豐富,除了田地就是丘陵地。現在產的煤炭,當年還沒有發現。老百姓,只能餐兩頓。魯國老百姓的生活就一般。

基於以上兩點,我個人認為,作為老百姓來講生活在齊國還不錯的。當然士大夫和咱的想法不一樣,因為齊不正統,謀位不正。況且屬於那種沒有文化傳統的大國,魯就不同了,出了兩位萬世聖人,孔子與孟子,儒家文化的發祥之地。但儒家文化還是救世想讓老百姓生活安寧幸福,所以齊與魯的結合最好,魯有文化齊有經濟,兩手抓兩手都硬,所以我的結論是生活在山東的齊魯大地最幸福。


夢話春秋


齊國是姜子牙的封地,魯國是周公旦的封地,兩人曾經就封地管理的問題進行過一次探討,並作出了精準預測:

“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見,太公問周公曰:‘何以治魯?’周公曰:‘尊尊親親’,太公曰:‘魯從此弱矣。’周公問太公曰:‘何以治齊?’太公曰:‘舉賢而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這段對話記載於《淮南子·齊俗訓》,我給大家簡單翻譯一下:

姜子牙(即太公望)和周公旦接受封地後相遇,子牙問周公:“準備如何治理魯國?”周公回答:“尊崇地位高的人,親近親屬和同族之人。”姜子牙聽完說:“那魯國以後肯定弱爆了。”周公又問姜子牙:“你準備如何治理齊國?”姜子牙答道:“任用有才能的人,獎勵有功勞的人。”周公說:“那以後齊國的某位君王可能會被弒殺!

其實這段記載的真實程度我認為並不高,反而像是後世作者編撰出來的故事,因為姜子牙和周公旦所說的內容完全就是後來齊魯兩國的發展軌跡。

魯國確實按周公旦所說,完全依照周禮制度進行管理,“尊尊親親”的模式就好像是現在的家族企業,令整個魯國都失去了活力,發展自然就非常緩慢,結果在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名單上魯國都沒能上榜;齊國也如姜子牙所說,“舉賢而尚功”,吸納了大量的人才,整個齊國發展特別迅速,春秋五霸之首就是齊國的齊桓公!

神奇的是,兩國的結局也和對話內容預測的一樣,魯國一直到被滅也沒能在眾諸侯中脫穎而出,齊國則是被田氏篡奪了國君之位,江山落入異姓人之手。魯國和齊國採取不同的治國方案導致了不同的結局,到底哪國更好?我認為是齊國。

齊魯之別

齊國與魯國之間,有人可能覺得魯國雖然弱,但是一直很穩定,人們能夠安居樂業。齊國發展迅速,卻是連年征戰,最終還是百姓遭秧。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魯國也一樣遭受戰亂,只不過因為他是姬姓,在周天子還有點威嚴的時候能夠得到相應的福利。

齊國就一直想攻打魯國這位鄰居,結果卻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得逞,比如齊桓公時期,齊國擁有強大的實力,但當時是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在發展,魯國是姬姓諸侯,因此不能碰;周天子威嚴掃地後,齊國本來可以撕破臉與魯國大幹一場,結果魯國又與同為姬姓諸侯國的晉國關係密切,讓齊國不敢輕舉妄動;田氏伐齊成功後,繼續使用齊為國名,歷史上稱為田齊。此時的田齊也想討伐魯國,幸好孔子的學生子貢去吳國搬來救兵,才解決了這次危機。

因此,不是說魯國弱就可以平安無事,關鍵還是有周王室這塊強大的後盾在保護著他。不過就算如此,齊魯之間還是發生過大戰事,像干時之戰長勺之戰,都是發生於魯莊公時期,那一時期也是魯國“三桓”崛起之時,說明當時的魯國還是有重用外姓人的情況。

縱觀整個春秋戰國,堅守周禮“尊尊親親”制度的諸侯國發展都很慢,但只要改變發展策略馬上就會飛速發展,晉國就是一個例子。

晉文公在外流亡的那段日子裡,他看到那些強國都是靠著賢才能人的治理才變強,於是回去後馬上立下了卿制,晉國的發展也隨即進入高速軌道,但也為日後“六卿”強大和“三家分晉”埋下禍根。

所以齊國的“田氏伐齊”和晉國的“三家分晉”都是當時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就好像遊戲副本一樣,你選擇了這個副本就要走這樣的路線,結局也是可以預知的。表面上看齊國的姜姓和晉國的姬姓都失去了國君之位,但卻有助於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所以我認為與魯國比起來,齊國選擇的治國方案更好!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