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帶下病反反覆覆?用艾灸!

白帶異常:是女性的常見病,中醫稱為“帶下病”。“帶下病”是因患者肝脾不和,腎氣素虛,又受到溼熱之邪侵襲胞宮、陰器,導致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中醫治療白帶異常可採用艾灸方法,辨證取穴,有療效較好。

女性帶下病反反覆覆?用艾灸!


女性如何及早發現“白色預警”

隨著年齡增長,體質減弱,“白帶異常”也悄然而出。那麼白帶黃黃、稠稠的,更有甚之,除了顏色偏黃,呈黏稠狀外,若還出現異味及陰部搔癢等症狀時,就是身體出現異常的警訊,屬於病理帶下,同時一定伴有嚴重的陰道炎。若發炎狀況延伸至骨盆腔內,腹部會有疼痛及下墜感,這就是西醫所謂的骨盆腔炎。如今,“白帶異常”,在各醫院婦科就診量中佔60%,其中又以成年女性為多。

白帶形成的病因

在中醫看來,帶下屬於“溼”。溼又分外溼和內溼。“外溼”指氣候潮溼,例如中國沿海的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是“溼氣”很重的地區,這就是所謂的外溼。“內溼”是指人體對水分的代謝異常,黏膜分泌過多。無論是外溼或是內溼都會造成白帶的問題。

艾灸治療白帶異常的兩種方法

中醫艾灸白帶異常的方法有腎虛型、脾虛型兩種。

腎虛型

表現:患者白帶清冷,腰膝痠軟,乏力,少腹冷墜,溲清便溏,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

艾灸取穴:腎俞、次髎、關元、帶脈、三陰交。

女性帶下病反反覆覆?用艾灸!


中醫治則:帶脈、三陰交補腎健脾,益氣固攝;關元與腎俞配伍可強腎培元,固澀止帶;次髎疏理下焦,清散鬱熱,補益虛損。諸穴合用以達到滋陰補腎,培元固澀之功。

脾虛型

表現:患者帶下色白,淋漓不斷,面色萎黃少華,神疲肢冷,食慾不振,小腹發涼,腹脹便溏,舌質淡紅、苔白膩滑,脈緩而弱。

艾灸取穴:脾俞、帶脈、足三里、三陰交、隱白穴。

女性帶下病反反覆覆?用艾灸!


中醫治則:灸帶脈能益氣固攝,調理任督兩脈;三陰交平肝健脾利溼,補腎強精;足三里調理脾胃,利於氣血化生,增強體質,促進康復;脾俞振奮中陽,健脾以助升清降濁,運化水溼;隱白補脾、益氣攝血。諸穴合用可起到健脾益氣,昇陽除溼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