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5月3日報告,深圳市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異彎藻(Heterosigmaakashiwo)和中肋骨條藻(Skeletonemacostatum)赤潮。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現場觀測赤潮海域海水呈淺紅褐色,連續片狀分佈在深圳灣內海域(113°56’56.79″E,22°29’1.40″N),赤潮面積為6平方千米,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赤潮發生區域的監測結果表明:赤潮優勢種赤潮異彎藻的細胞密度平均為6.7×106個/升,亞優勢種中肋骨條藻的細胞密度平均為2.2×106個/升,均為無毒赤潮;海水pH值為8.63,溶解氧較高,為12.72mg/L;海水溫度和鹽度均無異常,分別為26.61℃和17.69。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未來幾天,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將繼續對該海域進行跟蹤監測。


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暫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圖片來源:市民報料)


赤潮


赤潮又稱紅潮。因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暴發性急劇繁殖造成海水顏色異常的現象。江河、湖泊中出現類似的現象,通常稱為水花或水華。


赤潮並不都是紅色的,不同的浮游生物引起海水不同的顏色,赤潮只是各種顏色潮的總稱。


過於豐富的營養元素導致藻類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引起缺氧是產生赤潮的主要原因。鐵、錳等微量元素和某些有機化合物是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重要誘因。


由於海洋汙染日趨嚴重,赤潮發生的次數也愈益頻繁,海灣和沿岸海域更為突出。赤潮是海洋汙染的信號,赤潮期河,魚、蝦、蟹、貝類大量死亡,對水產資源破壞很大,嚴重的還會因形成沉積物而影響海港建設。防止赤潮發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止營養物質汙染,特別要控制氮、磷等營養元素大量進入水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