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輕信造反者的誣告,輕易下令處死宰相張光輔?

《資治通鑑》:

徐敬業失敗後,張嗣明、徐敬真多誣告牽連海內相互認識瞭解的人,說他們圖謀不軌,期望這樣能免除死罪。於是朝野人士被牽連判死罪的人很多。張嗣明誣告內史張光輔,說“征討豫州時,他私下議論王者受命的徵驗、天象變化,在朝廷和叛逆者間腳踩兩隻船。”八月,甲申(初四),張光輔和徐敬真、張嗣明等一起被處死,並被查抄家產。

隱藏人物——酷吏:

材料中沒有寫,但是必然有的背後角色,那就是主管審理他們的酷吏。面對造反重要人物落在自己手裡,必然要審出更大的要案,這樣才會有功勞。扯到內史也就是宰相張光輔,絕對是酷吏刻意追求的效果,這樣自己的工作才會得到上級的認可,才能為自己升遷鋪平道路。


武則天為何輕信造反者的誣告,輕易下令處死宰相張光輔?


敲詐勒索,吃大戶:

造反是重罪之中的重罪,輕則死罪,重則誅滅九族。像徐敬真和張嗣明這樣的造反重犯,無論是誰只要與其有瓜葛,與其招惹都會被弄得一身腥。這是對一般人而言的,但這在酷吏的手中卻又是一張好牌,酷吏可以利用審訊用他們的條件藉機謀財。

可以利用徐敬真和張嗣明咬大戶,然後酷吏便可藉機去找這些被咬的人敲詐勒索,就可以賺一大筆的錢。但是作為宰相的張光輔,怎麼可能把酷吏放在眼裡,張光輔自認位高權重,不願搭理酷吏,更不接受敲詐,最後被酷吏算計而死。


武則天為何輕信造反者的誣告,輕易下令處死宰相張光輔?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權力安全第一:

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女帝武則天,在面對所謂的“張光輔私下議論王者受命的徵驗、天象變化,在朝廷和叛逆者間腳踩兩隻船。”這種信口開合的無稽之談時,是不會相信的。可武則天最終還是殺了內史張光輔,主要原因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錯殺,也不願放過。帝王權力,所追求的就是安全第一。


武則天為何輕信造反者的誣告,輕易下令處死宰相張光輔?


借刀殺人,清理異己勢力:

武則天雖然稱帝多年,但很多人和武則天並不是一條心,武則天心裡很明白,一直都想除掉這些異己勢力。無奈一直都沒證據,也不便於直接下手,現在好了,可以藉著徐敬真的落網,強迫或是誘惑他們檢舉武則天想除掉的這些異己政敵勢力,最後廢物利用一把,借刀殺人剷除異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