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帖与拙思

众所知之,学书法大多有一个摹帖、临帖、读帖、默帖、入帖和出帖的过程。俗话说的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鄙人看帖也就是看个热闹,以下就看几则帖所思分享给大家,请多指正。

首先分享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见图一),由唐太宗撰写,


观帖与拙思

图一


为表彰玄奘法师赴西域各国求取佛经,回国后翻译三藏要籍而专门刻碑的。此碑帖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成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额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笔法十分丰富,楷、行、草、隶、篆各种笔法无不用之其中;结字新颖生动,平中见奇,开合有度,欹正相依,灵动多姿。可供学习和临摹的余地很宽很广。

再者,就是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


观帖与拙思

图二


观帖与拙思

图三


此帖是横披(见图二),渐变圆润、圆融。另一帖则是一幅对联(见图三),用于“结缘”的弘法之作,藏锋不漏、内敛凝重、平稳恬静、简而不繁;整体上呈现出朴实无华、自然本真的艺术风貌。弘一法师不是因走投无路而遁入空门的,是为了解决人生根本问题而做了和尚的,是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世人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往往每帖都有其独自的故事,原帖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反映其作品亦不同;大家知道,碑生涩朴质,富有自然气息,帖刻意精工,点画周全,犹有书韵。总之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努力努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