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無論是在艱難困苦,還是繁榮似錦的人生中,都應該把國家放在最前面,因為那是我們靈魂的最終歸屬。

關於報效祖國,同心協力建設新中國,是不分人民的出身,不論群眾的來源,只要你有一顆向著國家的紅心,大眾就會接納你。

大軍閥楊森之子楊漢烈即使出身顯赫,依舊主動深入到基層裡,與普通戰士一樣,憑藉著非凡的勇氣,參加抗日活動,兩次和敵人危險的交鋒過程中,他都全力抵抗,成功擊退日寇。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民國公子的優越出生

楊森是川軍的著名將領,曾任上將,作為川軍五行之一的他,一生頗具傳奇色彩,歷經了辛亥革命、護國戰爭、軍閥混戰、抗戰等重要歷史時期。

為了個人與軍隊的利益最大化,他曾多次搖擺在各階級之間,既有討伐袁世凱,保護中共領導人的正義之舉,也有破壞革命,追隨蔣介石的錯誤行動。

他在民國眾多軍閥中,最出名的事蹟恐怕就是成群的妻妾,眾多的兒女了,僅僅他所公開的配偶就達十二位,子女甚至有四十三名,這樣荒唐畸形的封建婚姻形勢,與楊森一生追求新派與洋氣很是相悖,吸引了眾多人窺探的眼光。

楊森是民國四川軍閥裡最後去世的將領,同時還是民間地下組織的袍哥會舵主之一。

草莽出身,兵士身份的楊森對妻子兒女,都是統一的軍事化管理,他設置嚴苛的家規,讓家裡人很難與他產生共同語言。他的長子楊漢興在讀書時接觸到了進步思想,與李大釗結識在南開大學。

楊漢興與楊森觀念不合,關於兒子的未來,父子倆進行過激烈的討論,楊森希望大兒子能夠藉助自己的勢力,走升官發財的捷徑,再順利繼承自己的衣缽,楊漢興卻堅持著自己的真理,追崇共產主義,反倒勸告父親,注意不要與人民為敵。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楊森與楊漢興斷絕父子關係,以向國民政府表達投靠的誠意。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這一場家庭戰爭在楊家上下掀起了極大的震動,以往說一不二的大家長權威被挑釁,此後楊森的威嚴大不如前,特別是在他的次子楊漢烈心裡,他的所作所為造成巨大的撼動。

既然大兒子不服管教,楊森就要換一個繼承人,次子楊漢烈是他心目裡的一個優先選擇,他將楊漢烈帶在身邊,重點培養。

子承父業,可以說是封建王朝遺留下來一個重要憑證,所有軍閥都會給後人安排好固定的人生道路,他們起點都很高,出生就是天之驕子,例如馬步芳兒子馬繼援從來沒有進過部隊,就在父親的安排下得了個上校參謀長,等軍校畢業就已經是少將了,軍部都對此見怪不怪。

但楊森是極少數能從基層就培養兒子的人,他認為,要想接任楊家部隊,就得在戰場上歷練出成績,向世人證明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楊漢烈就從一名小小的少尉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長成了頂天立地的將軍。

“曲線救國”的基層將軍

事實上,由於多受大哥影響,楊漢烈從軍的目的與楊漢興可以說是一樣的,乃據說擊退敵寇,救國救民。但楊漢興行事剛烈,走在了父親的對立面,楊漢興倒是善於利用現有資源,曲線出動自己的力量,抗擊敵人。

1933年,還在北平讀中學的楊漢烈直面了抗戰的爆發,長城抗戰的爆發激起了這個青年人抗戰救果的熱血,從軍就是最直接的一條途徑。可是楊漢烈不過十四歲,離徵兵年齡還差著一大段距離,於是他就參加了老師組織的慰問團,在抗戰後線做鼓動士氣的活動。

可是長城抗戰後,國家簽訂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這讓楊漢烈再也坐不住了,1935年,楊漢烈隻身回川,讓父親走了一個後門,讓他給自己在軍中安排個職位。

楊森在與大兒子鬧翻後,突然受到了次子主動的請求,心裡格外高興,但他告誡楊漢烈,軍中無兒戲,他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楊漢烈必須從基本開始。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這個要求楊漢烈沒怎麼想就輕鬆答應了,楊森將他插入第133師師部參謀處,做了一名見習參謀。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楊漢烈隨軍進入淞滬會戰的戰場,可礙於參謀身份,他始終與殺敵作戰的一線無緣,表現出色的他已經晉升到上尉參謀。

這樣的楊漢烈覺得自己有底氣向父親提出去往前線的要求,但次次都被拒絕。在楊森看來,楊漢烈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軍校的教育,也缺乏實戰經驗,一個楞頭小子,去了戰場,也不過就是給日寇送人頭而已。

被這樣看低的楊漢烈很是不服氣,1938年,他成功考取中央軍校,成為騎兵隊的學員,兩年後他學成歸來,在父親面前取得了肯定,有進入第20 軍前線戰鬥在資格。

楊漢烈主動要求加入搜索連,不僅戰時要擔任偵察任務,平時也是要深入敵特區,收集有效情報,這可以算是戰爭中死亡率最高的兵種之一。

但楊漢烈以細心大膽,做得很出色,士兵們很是擁戴他,上級順理成章地提拔他為騎兵連上尉連長,負責保衛軍部。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兩次交鋒敵軍大勝

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在影珠山休整的第20軍側翼被400餘人的一支日軍偷襲,當時野戰大部隊都被派遣出去支援其他戰場,只有楊漢烈所屬的騎兵連還有可行動的力量,真是處於敵強我弱,事態危急的環境。

如果他們就在這裡被敵軍攻克,那全軍上下的作戰部署都會被打亂,可能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幾乎就是全軍覆沒了,火燒眉毛之際,楊漢烈選擇了主動出擊,走在官兵的最前列,與一百四十多名戰友英勇地向日軍發起衝鋒,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加上第134師第1營與特務連的支援,敵軍側方被偷襲。楊漢烈方全以戰壕矮牆作為屏障,有彈藥時就出擊手榴彈、擲彈筒,沒有熱武器,就開始比拼冷兵器,短兵相接與炮火相交錯。

好歹破壞了敵軍的重機槍,失去了主要火力的敵人,就不再是他們的對手,楊漢烈一方後續支援的輕機槍、衝鋒槍,發揮出強大的力量,戰火一直從早燃到晚。

在敵軍全部被殲滅後,楊漢烈才感覺到身受數創,身體搖搖欲墜,這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真是兇險,要是支援晚來幾分鐘,他就要先走一步了。戰後清點功績時,楊漢烈由於突出的表現,被提拔為第27集團軍少校參謀,又調任特務營中校營長。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1944年9月,楊漢烈第二次與敵軍正面交鋒。當時敵軍組織了攻勢勇猛的一號作戰,國軍接連在河南、湖南兩地受挫,屢屢兵敗,敵軍看準兵防漏洞,一路推進到廣西地區。

當時的楊漢烈正好領命帶隊隨集團軍總部向廣西援軍,與友軍會和共同抗敵,哪知軍隊行進至天河時,與敵軍撞了個正著。

這時的楊漢烈已經算是戰場上的老兵,長久的軍隊生涯鍛煉出他沉著冷靜的性格與優秀的作戰指揮能力。他在發現敵軍的第一時間就命令特務營就地隱蔽,第1連迅速散開佔據防禦陣地,以達到能夠正面阻擊日軍的要求,同時機槍連從側翼包抄,優先取得高地,以強大的火力掩護第2 連的迂迴攻擊。

敵軍在這樣完整的防控下,被壓制得抬不起頭,雙方勢態大轉,整批敵軍最終是受到重創,幾乎全部被圍剿。這次戰鬥後,楊漢烈再次受到提拔,出任133師398團上校團長。

在聽聞兒子的種種危險事蹟後,楊森再是狠心,也不想看見白髮人送黑髮人。很快發出調令,讓楊漢烈前往貴州就職保安部隊團長。楊漢烈心裡雖然格外遺憾,但在軍隊裡待久了,明白服從是軍人的天職,還是聽從了安排。

大軍閥楊森之子,主動下基層參軍抗日,和敵人2次交鋒退敵

在貴州,他避開了解放戰爭,直到1949年四月,楊森將軍長職位交給他,接受過進步思想的楊漢烈知道共產主義已經是時代的大勢,為了保護家眷,這時候就應該順應潮流,接受招安。

12月,楊漢烈投誠人民解放軍,配合解放軍說服其餘軍閥,為川渝地區的解放做出不小的貢獻 。幾年後,楊漢烈從軍中轉業,出任甘肅省人民委員會主任,同時是黃埔軍校同學會的副會長。

作為一名軍閥的後代,楊漢烈的人生道路與其他人真是有著天壤之別,不僅下了基層,親自上陣殺敵,兩次直面日寇,還在解放後做出正確的選擇,沒有逆勢而行,做出無謂的抵抗。

這些都與他接受的教育,所處的家庭密不可分,國家正是需要像他一樣能看清局勢,在時代建設上出力出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