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初學者最常見的5大認知誤區!拍攝水平沒進步的根源?

最近這幾年接觸了很多剛開始學習攝影同學,有些同學看了教程、聽了課拍攝水平有較大的提升,但有的新手同學一直原地踏步,拍的照片沒有太大的進步,很可能在學攝影的過程中有一些認知誤區沒有解開。很多時候,認識上的誤導會嚴重阻礙攝影水平的進步,思維上沒有打開,拍攝照片時就會束手束腳,也許就是攝影水平不能很好提升的根源。


手機攝影初學者最常見的5大認知誤區!拍攝水平沒進步的根源?


今天我們來聊聊新手最常見學習手機攝影的幾個認知上的誤區觀念,看看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認知誤區。

誤區1

總認為拍攝手機很重要


拍攝照片的手機,也就是器材了,器材可輕可重,但不是決定照片好壞的決定性因素。比如,手機的拍攝性能肯定比不了幾萬元的專業相機吧,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用手機拍出了比相機更好的照片,還拿了攝影大獎,甚至攝影高手們拿著手機拍出了電影大片。所以,請一定要放棄對器材的偏見,哪怕咱們用的只是1000塊錢的手機,也不妨礙拍出好照片。


現在的手機拍攝性能都在不斷提高,在大部分場景中,8千元的和2千元的手機在成像質量上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一般人幾乎看不出它們照片的差別。當然,細微的差別肯定有,比如A手機可能有個特殊的虛化模式、B手機有個慢門功能、C手機有個星軌模式等等,各家廠商總得有個自家獨有的功能賣點,但總體都大同小異。


如果總認為用了某某品牌手機(或者用了相機)拍的照片就更好,有點天方夜譚了。一張好照片是由好的取景、構圖、主題意境等因素決定的,而這些方面,任何攝影器材都左右不了,唯有拍攝照片的人。


誤區2

總認為攝影軟件/模式很重要


“哇,你的照片拍得真不錯,用了什麼軟件、模式?參數是多少?快說”,每當在照片評論下看到這樣的回覆就讓人哭笑不得,初學攝影的同學們對拍攝軟件、模式、參數的認知總是比較混亂,總認為這些東西決定的照片的好壞,是至關重要的。


用不用拍攝軟件?什麼時候用拍攝軟件、什麼模式?是根據拍攝的場景和題材決定的,並非有標準化、固定化的拍攝軟件/模式可以搞定一切場景。


普通場景拍攝使用手機自帶相機的自動拍攝模式最多,例如日常的隨拍、風光、人像、旅行照、美食照等,再說,很多時候拍攝時機轉瞬即逝,哪來得及等你打開軟件調模式。拍夜景、慢門等場景才會使用專業模式、慢門模式或軟件,安卓手機一般都有專業模式或手動模式,可以調快門速度、感光度和白平衡,蘋果手機可以用procam軟件來調。安卓手機也具備慢門模式,蘋果手機可以使用專門的慢門軟件slowshutter,用來拍拉絲流水、汽車光軌等場景。


拍攝軟件和特殊模式豐富了攝影的玩法,但使用的頻率較低,日常的普通場景拍攝最常用的還是自帶相機。


還在糾結拍攝模式、參數、軟件的同學,大部分都還沒有搞明白拍攝模式的作用、參數的作用、軟件的使用場景,所以才認為這些東西很重要,實際上,當知道了它們的作用和使用場景後,這個問題就不會存在。


手機攝影初學者最常見的5大認知誤區!拍攝水平沒進步的根源?


誤區3

總認為外接鏡頭很重要


外接鏡頭的作用真沒那麼大,除了微距鏡頭,如果喜歡手機微距攝影,可以購置微距鏡頭來玩一玩。至於其他外接鏡頭,對現在的大部分手機來說作用越來越小。


現在的手機,都是3個攝像頭起步了,3個攝像頭主要包括:主攝像頭(廣角)、副攝像頭(超廣角)、副攝像頭(長焦)。所以,外接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就基本上用不著了。


廣角鏡頭,也就是增大了拍攝的畫面,手機的主攝像頭焦段大概是27mm左右,超廣角模式下的焦距能夠達到13-17mm,增大了手機拍到的畫面範圍。在長焦模式下,很多手機支持2倍、3倍、5倍無損變焦,能夠拍到更遠的景物。所以現在買手機,就買具有超廣角模式和長焦模式的手機,非常方便,可以不用外接鏡頭了。


現在很多的手機也自帶的微距模式,但效果一般,不如質量好但外接微距鏡頭拍出來的虛化效果好,景深感也不夠好,所以拍微距,最好還是有一個外接微距鏡頭。至於其他外接鏡頭的作用非常有限,也不是決定照片好壞的重要因素。


誤區4

過度排斥後期修圖


朋友圈發了張圖,總體評論還不錯,突然有人來一句:你這照片肯定後期了、P圖了!這是個什麼意思呢?好像後期修圖了就如同對照片犯罪一般,你不該修圖,原圖才是最好的啊。


通常有這個觀念的攝友,往往原圖都拍得不夠好。後期修圖是攝影中很重要的一個過程,後期的作用在於把原圖中不足的問題解決掉,比如曝光的問題、色彩的問題、構圖的問題等等,如果總是認為照片不應該後期,那說明對照片的問題和不足不夠了解,對好照片的審美不足所造成的。另外,修圖和P圖的概念是不同的,前者是修飾,後者更多是改變、甚至造作。


手機攝影初學者最常見的5大認知誤區!拍攝水平沒進步的根源?

誤區5

過度依賴後期修圖


和上一條剛好相反,總是認為好的照片就必要經過後期修圖才能得到,哪怕前期拍攝的照片再不好,後期總有方法可以讓照片變得更好,這也是對後期修圖認知不夠造成的。


後期修圖很有必要,但後期並不是萬能的,很多問題後期解決不了,例如曝光嚴重不足或曝光嚴重過度、取景太過雜亂、照片單調等問題,更多是由於前期取景、光線的因素造成,後期能做的畢竟有限。


前期拍攝和後期都很重要,前期需要做好的是照片基本的曝光準確、取景簡潔、主題感突出,後期再稍作修飾,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最好能夠前後期系統結合起來。


誤區6

總喜歡隨手拍


很多人認為手機攝影很簡單,既然手機攝影很方便,那麼就看到什麼拍什麼吧,養成了這個習慣之後,最終就會逐漸變成一位隨手亂拍的“攝影達人”,看似拍了很多照片,但能夠拿得出手的高質量作品卻很少。


根源問題就在於,拍照時沒有去思考照片的取景、畫面的主題、構圖的方式,只是為了拍照而拍攝,畫面沒有主題和美感,就變成了普通的隨手拍。


要想改變這個隨手亂拍的習慣,需要在按下快門之前,強迫自己去尋找畫面的主題、探索更加獨特的視角、畫面的構圖方式是否新穎等等,並且要多思考如何更好的表現畫面的主題。經常這樣強迫自己進行練習,才會提升拍攝水平,如果拍到的照片連自己的打動不了,那麼如何能夠打動別人。


手機攝影初學者最常見的5大認知誤區!拍攝水平沒進步的根源?

誤區7

總認為濾鏡很重要


在手機攝影的後期修圖中,由於初學者對後期的流程和思路沒有搞明白,總認為後期是大部分都是靠濾鏡來調色,而不去關注原圖照片中的問題,以及要表達的色調和情緒,在後期中隨意套濾鏡,碰運氣式的使用濾鏡,比較盲目。


濾鏡其實相當於一鍵調色,很多濾鏡的色調比較偏重,如果選擇不當,則會讓照片的色調看起來不夠好,缺乏美感。對於濾鏡,一定要慎用,後期的調色需要弄明白思路和原理,合理的運用基礎調整工具,例如基本參數、曲線、色調等工具。


另外,在手機的拍攝模式中,也有濾鏡選項,在拍照時最好也不要選用濾鏡效果,原圖儘量保持更多的真實色彩,這樣後期的調整空間才會更大一些。


專欄

攝影大賽金獎得主的手機攝影課程

作者:壹點壹橫

199幣

1人已購

查看


最後


決定一張手機攝影作品好壞的因素,與器材關係不大,更是無關拍攝軟件、模式、參數、外接鏡頭等,前期拍攝注意找到好的取景角度和構圖方式,後期恰到好處的修圖處理,才是更得當的。


攝影最重要的是拍攝照片的人和拍攝的想法,這是主觀決定因素,因為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感知光線、視角、場景以及照片的主題,器材、軟件這些東西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已,每個人都能用相同的工具,但照片拍出來卻有好有壞,所以決定照片好壞的關鍵還是拍照的人,永遠都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攝影觀察力和拍攝技能。


更多課程請點擊主頁下方更多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